三下乡 | 信息与智慧交通学院“E芯人·闽韵英烈”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

发布时间:2025-08-04   浏览次数:10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爱国薪火,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信息与智慧交通学院“E芯人·闽韵英烈”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于2025726日至29日前往泉州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以青春之志践行使命担当,深入革命老区、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寻访英烈足迹、宣讲党史故事、弘扬爱国精神,在躬身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以专业知识服务地方发展,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共进的奋进姿态。


两岸同心圆,青春寻根旅

在闽台缘博物馆,实践团成员们沿着历史的脉络,静静走过一件件承载记忆的展品——泛黄的海图勾勒出两岸往来的轨迹,斑驳的族谱记录着血脉相连的姓氏,相同的闽南红砖和传统器具无声诉说着同根同源的故事。当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巨幅画卷在眼前展开,成员们驻足凝视,仿佛能听见三百多年前的战鼓雷鸣;面对先民跨海垦荒的复原场景,那些简陋的农具和粗糙的衣物,让年轻学子们深刻体会到先辈开拓的艰辛。展柜中陈列的民间工艺品,无论是泉州的花灯还是台湾的陶偶,都闪耀着同样质朴而热烈的中华美学光芒。这一刻,无需言语,历史的回响与文化的共鸣已在每个人心中激荡,深化着对"两岸一家亲"的体悟与认同。

 


侨心照征程,青春共传承

步入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斑驳的船票、泛黄的侨批静静诉说着闽南侨胞的百年奋斗史。"漂洋过海"展区里,惊涛骇浪中的帆船油画令人震撼,锈迹斑斑的船钉见证着先辈的勇气;"异乡扎根"展厅中,微缩的杂货铺场景里,老式算盘和煤油灯勾勒出华侨的勤劳智慧。最动人的是抗战时期华侨捐赠的飞机模型旁,那封1938年的家书:"虽身居海外,心系故园"。离馆时,"侨魂"雕塑在夕阳下熠熠生辉,诉说着永不褪色的赤子情怀。

 


英魂映初心,青春砺使命

在苍松翠柏掩映的泉州市革命烈士陵园,实践团成员手持白菊,肃立于巍峨的纪念碑前。晨光中,花岗岩碑体上镌刻的鎏金大字熠熠生辉,成员们俯身轻拭碑座,让那些承载着光荣与牺牲的名字重现光芒。在"赤胆忠心"主题浮雕墙前,带队老师讲述着1949年解放泉州战役中,27名年轻战士为掩护群众转移而壮烈牺牲的事迹。微风拂过,洁白的花瓣轻轻飘落在长青灌木丛间,成员们面向纪念碑深深鞠躬,用无声的致敬完成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此次“E芯人·闽韵英烈”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泉州之行,以红色研学激扬青春力量,实现了思想淬炼与行动践履的深度融合。通过四天的沉浸式学习与服务,团队成员在革命圣地汲取精神养分,于基层一线砥砺初心使命,将船政学堂"精益求精、密益求密"的工匠精神融入新时代爱国主义实践。未来,信息与智慧交通学院学子将持续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把红色教育成果转化为奋进动能,在数字化浪潮中勇当开路先锋,以"强国有我"的担当谱写交通强国建设的青春华章,让英烈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编辑:朱志杰

排版:杨雅欣

审核:刘佳渝 柳燕妮 许友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