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 | 信息与智慧交通学院 “E芯人·锦丰同行”反诈禁毒实践团

发布时间:2025-08-08   浏览次数:12

为切实增强乡村地区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进一步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积极响应国家加强农村地区反诈禁毒工作的号召,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信息与智慧交通学院“E芯人·锦丰同行”三下乡反诈禁毒实践团深入泉州惠安乡村一线。团队聚焦老年群体、全体村民及少年儿童这三大重点群体,分层分类开展精准化宣传活动,以专业化实践助力平安乡村建设。


聚焦中老年人群体,织密防诈“保护网”

中老年群体因信息获取渠道相对单一,成为诈骗案件的高发人群,其防范能力直接关系家庭财产安全与幸福稳定。实践团首站进驻锦丰村,针对村内中老年群体开展专项防诈宣传。团队基于前期调研梳理的本地高发诈骗类型,制作包含 “保健品虚假宣传”“冒充公检法办案”“养老投资骗局” 等 10 余种典型案例的图文手册。

 

团队成员在互动环节采用闽南语方言,以生活化比喻将诈骗分子的“话术套路”归纳为“先哄后吓”“小恩小惠诱上钩”等易懂模式,助力老人快速洞悉骗局。对于“接到陌生电话称孙子住院需打钱”“街头免费体检是否靠谱”等实际疑问,志愿者均耐心细致地逐一解答,让中老年人掌握了实用防诈技巧,更帮助其树立“遇事多商量、转账先核实”的理性思维,为老年群体构筑起坚实的安全屏障。


普及禁毒知识,筑牢拒毒“防火墙”

毒品是社会的毒瘤,其蔓延不仅危害个人健康与家庭幸福,更会影响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基于此,实践团在锦丰村同步推进禁毒宣传工作,以“全方位、多角度”的方式帮助村民认清毒品危害,从根源上提升防范意识。


 

活动中,团队成员们通过发放了《禁毒知识手册》,手册中详细列举了毒品的种类、成瘾性原理及对身体、家庭的毁灭性影响,并附上了本地禁毒举报电话与相关法律法规摘要。团队成员们在讲解时特别强调:“新型毒品往往伪装成零食、饮料,大家在聚会、消费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接受陌生人提供的食品饮品。”不少村民在听完讲解后主动驻足翻阅手册。此次宣传有效提升了村民对毒品的辨识能力与抵制意识,为构建“无毒乡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耕校园教育场景,培育网络安全“小卫士”

青少年作为网络使用的高频群体,因安全意识尚未成熟,极易受到网络风险的侵扰。实践团走进锦丰小学,量身打造网络安全科普讲座,助力青少年树立健康用网理念,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成员们以“网络游乐园”为比喻展开,解析“钓鱼链接”“二维码诈骗”“公共WiFi陷阱”等常见风险,用贴近校园生活的案例让同学们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互动环节中,团队设计“情景大挑战”,让同学们在模拟场景中学习“拒绝陌生好友请求”“不随意透露家庭信息”“遇到不良内容及时举报”等应对方法,并带领同学们学习“网络安全口诀”。活动尾声,团队成员们倡导同学们成为“家庭网络安全宣传员”,将所学知识传递给家长,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的辐射效应。


 

此次泉州惠安之行,实践团立足基层实际需求,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实施差异化宣传,实现了安全知识在中老年群体、村民大众、青少年中的精准触达。从帮助老年人守护养老钱,到引导村民筑牢禁毒防线,再到培育青少年的网络安全素养,“三下乡”活动不仅直接提升了基层群众的风险防范能力,更推动了安全理念向家庭、社区的深度渗透。未来,实践团将持续优化宣传模式,推动安全知识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为构建更坚实的民生保障防线、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贡献青春力量。



编辑:朱志杰

排版:杨雅欣

审核:刘佳渝 柳燕妮 许友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