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 | 信息与智慧交通学院“E芯人·锦丰同行”爱国主义实践团

发布时间:2025-08-08   浏览次数:12

为深入学习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202581日至5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信息与智慧交通学院E芯人・锦丰同行爱国主义实践团赴泉州惠安开展三下乡活动。实践团通过走访老兵、参观革命场馆、开展校园宣讲等形式,在红色沃土上完成了一次青春与历史的对话

对话战地老兵:在掌心温度里触摸历史

 实践团成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采访了炮击金门事件的退伍英雄林锦江,在与老人的交流中,揭开了那段峥嵘岁月的历史篇章。当被问及参军缘由时,林锦江老人笑了笑,眼神里带着几分质朴:“当时真没想那么多,就觉得国家遭了难,咱不能眼睁睁看着,便跟着大伙儿报名参军了,想为保卫国家出点力。”正是这份不带丝毫杂念的赤诚,让他踏上了军旅之路。

 

作为海战期间的电报员,林锦江老人面临着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战场上的信号干扰特别严重,耳机里全是嘈杂的声音,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准确分辨出信息,难度极大。”他回忆道,“有时线路被炸毁,电线不够长,为了能及时传递重要信息,我们只能用人体充当导体,电流穿过身体时又麻又痛,但谁也不敢松手,就怕耽误了战机。”

 

 这场战役对林锦江老人的影响刻骨铭心。对于当代青年,林锦江老人寄予了深切的期望:“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你们要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树立远大的理想。要记住历史,传承革命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探寻博物馆印记:从文物中读懂“平凡英雄”

泉州惠安大锦水博物馆内,每一件展品都在无声诉说着红色故事。在志愿者的讲解中,实践团成员读懂了“平凡人”的英雄主义。

 

林伯承烈士在动荡年代克服困难办学,既传授知识,又潜移默化地传递革命思想,为革命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林德顺烈士在革命经济工作中恪尽职守,牺牲后,其妻子挑起还债重担,靠勤劳双手走街串巷售卖货物,省吃俭用攒钱还债,坚守承诺与初心。这些红色故事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受震撼,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革命先辈们为了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奉献。

 

“原来英雄从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关键时刻选择‘扛起来’的普通人。”实践团成员望着展柜里那根曾被林德顺烈士妻子用来走街串巷还债的扁担,轻声感慨。

校园红色宣讲:让长征精神住进童心

在从博物馆汲取红色力量后,实践团成员又将这份红色精神带到了校园,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红色之旅。在锦丰小学,实践团成员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讲座以 “红色长征” 为主线,实践团成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历史图片和小故事,讲述了红军长征中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战役里的艰难与英雄事迹,孩子们听得十分专注,稚嫩的脸庞上不时露出动容的神情,被红军精神深深打动。

 

活动特意设置了趣味抢答环节,围绕长征中的关键事件、英雄人物等精心设计问题。抢答环节一开始,孩子们立刻兴奋地坐直身子,目光紧紧追随着实践团成员。当被问及“红军长征一共走了多少里?”时,大家齐声答出“两万五千里!”。对于答对题目的同学,志愿者队伍送上精心准备的小礼品,这既肯定了他们的学习成果,也寄托着传承红色基因的期望,让孩子们在轻松中巩固红色知识,体会长征精神的延续。有孩子在活动后举手说:“长大后也要像红军叔叔一样勇敢!”

 

缅怀先烈伟绩:以青春之名续写誓言

为进一步深化对革命历史的理解,实践团还走进惠安革命纪念馆,在泛黄的照片与斑驳的文物中,重温惠安儿女为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历程。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一件件带着硝烟痕迹的武器,让成员们深切体会到“和平来之不易”。

在革命英雄纪念碑前,实践团成员整齐列队,向革命先烈鞠躬致敬。那一刻,所有人脑海中都浮现出先烈们浴血奋战的场景,深切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崇高精神和伟大壮举,心中的敬意与使命感油然而生。

 

此次三下乡活动,是一次深刻的红色教育与精神洗礼。实践团成员不仅在与英雄的对话中触摸到历史的温度,在文物的低语中读懂了平凡者的伟大,更在童声的回响中见证了红色基因的延续。成员们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当代青年,应该铭记历史,珍惜现在,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祖国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编辑:朱志杰

排版:杨雅欣

审核:刘佳渝 柳燕妮 许友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