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兴农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7月8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信息与智慧交通学院院长林少丹教授亲自率领学院科技创新研学团,以“AI慧眼识稻瘟·科技助农保丰收”为主题,携自主创新的“无人机低空遥感结合深度模型的水稻关键生育期病虫害检测方法”技术成果,奔赴南平市浦城县,开启了一场聚焦智慧农业、服务乡村振兴的科技实践征程。
在林少丹院长的全程指导与躬身垂范下,团队将人工智能算法、低空遥感监测等信息技术前沿成果,转化为助力农业现代化的“新质生产力”。通过精准对接浦城县农业农村发展需求,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验证与应用探索,青年学子们以科技之笔绘就“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青春答卷,以实际行动响应“强国先强农”的时代召唤!
“千帆”领航无人机遥感 AI 筑梦绿色农业
紧扣时代脉搏,让科技智慧惠泽田间。“千帆计划”所倡导的锐意创新、服务社会的理念,在此次实践中得到生动体现。团队聚焦的核心技术——无人机遥感监测(融合多光谱、红外等传感器)结合人工智能分析,正是“千帆计划”推动青年才俊将尖端技术应用于国计民生关键领域的典型示范。通过获取高分辨率田间图像并进行智能识别,这套技术能够精准定位病虫害发生区域、量化危害程度,实现早期预警,为精准施药提供科学依据。这不仅显著提升防治效率,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更能有力保障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是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利器。
扎根乡土察实情 政校联动破难题
深入基层问需,精准对接发展新需求。林少丹院长带领团队来到浦城县农业农村局。在林院长的统筹协调下,双方举行了富有成效的座谈会。团队详细介绍了无人机低空遥感与AI病虫害识别技术的原理、优势和应用前景,并重点阐述了该技术在稻瘟病防控方面的巨大潜力。局领导及相关农业专家对此表现出浓厚兴趣,详细介绍了浦城县水稻种植现状、主要病虫害(特别是稻瘟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难点。通过深入交流,团队进一步明确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技术需求,为后续技术落地和优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智链企业促转化 共绘智慧新农图
立足“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战略,带着从农业主管部门获取的一线信息,在林少丹院长带领下,团队前往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福建浦城闽越山水米业有限公司。在这里,林院长及团队师生与企业管理层、技术骨干围绕“智慧农业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与推广”展开深度探讨。大家聚焦如何将无人机遥感监测、AI诊断等技术与大米生产产业链(特别是原粮种植管理环节)深度融合,提升优质稻米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和产品溯源能力。双方交流了智慧农场建设、精准农业管理平台等设想。
稻田实战砺真知,汗水浇灌科技花
秉持“在斗争中练就硬脊梁、铁肩膀”的奋斗精神。林少丹院长身先士卒,带领团队成员顶着烈日深入典型水稻种植区。在田间地头,林院长亲自指导师生操作无人机进行低空遥感作业。专业的多光谱无人机在林少丹院长的团队指挥下翱翔于稻田上空,实时采集不同地块、不同生育期水稻的高清影像数据。同时,为了更精确地标注数据和验证模型,团队跟随林院长一起,在农技人员陪同下,深入田垄间,近距离观察感病植株特征(如叶片病斑形状、颜色、分布等),详细记录稻瘟病实际发生情况,并进行实地样本采集。这种“天上拍、地下看”的立体化数据收集模式,为深度模型的训练、优化与实际场景下的精准识别提供了关键支持。
稻香阵阵,见证了青年学子用科技丈量土地的足迹;风鸣悠悠,传递着智慧助农服务于乡村发展的决心。在林少丹院长的亲自带领下,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信息与智慧交通学院科技助农团此行不仅是一次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更是一次把“千帆计划”的科技创新火种播撒在“三农”沃土的探索之旅。他们用无人机描绘智慧农业的轮廓,用深度模型破解植保的密码,用实际行动证明:科技创新只有扎根于实践需求、服务于国计民生,才能焕发出最强大的生命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贡献不可或缺的新动力!
编辑:朱志杰
排版:杨雅欣
审核:刘佳渝 柳燕妮 许友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