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反诈骗宣传,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发布时间:2024-03-07   浏览次数:97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新型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校园内的网络诈骗案件屡见不鲜,给师生们的财产安全和心理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为了加强校园网络安全意识,保障大家的财产安全,以下是为大家准备的大学生防诈骗攻略

01.常见高校诈骗类型

网络刷单诈骗

诈骗分子先发布兼职广告招募“刷单客”“点赞员”等,拉人建群,让大学生完成刷单等任务,并发放小额佣金,之后引诱受害人下载虚假刷单APP做“进阶任务”,以“操作异常,账户被冻结”等各种借口诱骗大学生加大投入进而骗取更多资金。



学费/退费诈骗

诈骗分子利用伪基站、木马链接等手段,以学校名义给家长发送退费短信,称"XXX 原因退还部分学费,请点击 XXX 链接领取",引导家长点击链接后,按要求填写个人银行账户信息,从而实施诈骗。



冒充熟人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各种方法盗窃他人QQ账号、邮箱账号后,使用受害人熟人的照片、姓名来包装社交账号,添加受害人为好友。以熟人的身份对受害人嘘寒问暖表示关心,模仿熟人的语气,以"家人出事,急需用钱住院"等借口向受害人发出"借钱"请求,并催促受害人转账。



购买虚拟游戏装备诈骗

在众多热门游戏网站,诈骗分子向大学生兜售各种游戏装备、点卡或声称提供游戏代练服务,且实行明码标价,价格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但当玩家将钱如数汇入对方银行账户后,对方从此消失。



贷款、代办信用卡诈骗

诈骗分子先发布办理贷款、信用卡等虚假广告,引诱受害人下载虚假贷款APP或登录虚假网站。以贷款审核为由要求受害人缴纳“保证金”“手续费”,再以受害人操作失误、征信有问题等原因要求受害人缴纳各种费用。诈骗分子收到受害人的转账之后便关闭APP或网站并将受害人拉黑。



/助学金诈骗

诈骗分子非法渠道获取大学生信息,冒充高校或部门工作人员与被害人取得联系并骗取被害人信任,发送所谓的申请材料让被害人填写链接。最后以“奖学金”“助学金”申领为由获取被害人银行卡信息或者直接要求转账。



02.树立防诈意识


保护个人信息

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个人信息时要谨慎。避免公开透露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敏感信息。这有助于防止个人信息被用于不法目的。面对陌生人的热心,仍要时刻保持警惕。

识别校园诈骗

了解校园常见的诈骗手段,如假冒校方收费、虚假招聘广告、冒充同学借钱等。遇到可疑情况时,务必保持警惕,及时与老师、保卫处、警察叔叔联系。不要相信任何形式的"校园贷",树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不盲目追求高消费,若急用钱,应告知家长和老师,坚决抵制校园贷。

理性消费

新生入学时,可能会遇到各种消费陷阱。购买学习用品、生活用品时,要选择正规商家,避免购买不明来源的商品。同时,合理规划消费,避免过度透支。

防范网络犯罪

网络犯罪手段日益猖獗,同学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轻信网络上的投资理财信息,避免陷入网络诈骗的陷阱。增强自身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要有“贪图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等心理。

正确交费

坚决不能将钱交给不认识的人,一定要选择亲自交费,或者通过学校官方发布的网络途径进行交费。


03.牢记防诈口诀



陌生电话要警惕,可疑短信需注意;

中奖退税送便宜,哄你汇钱是目的;

暴利理财和投资,多是骗局莫搭理;

刷卡消费欠话费,细分真伪辨猫腻;

任凭骗术千万变,我自心中有主意;

不理不信不汇款,小心谨慎防万一。

网络安全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也是国家和社会的重要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共同努力,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不轻易相信陌生人,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

让我们共同为网络安全而努力,让互联网成为一个更加安全、便捷的生活和学习空间!


编辑:信息与智慧交通学院宣传部
排版:信息与智慧交通学院宣传部
审核:刘佳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