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推动我院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增强我院师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6月2日下午,通用航空产业学院师生走进罗汉里闽中游击队旧址,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开展“学党史,悟思想,强信念”主题党日活动。
福清闽中罗汉里游击根据地是闽中游击第一支队的驻地,也曾是中共闽中特委驻地,在闽中地区的三年游击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旧址位于一都镇普礼村。1934年,革命先辈黄孝敏、刘突军、陈金来、何胥陶、陈行福、程序、杨采衡陈云飞等先后来到罗汉里,传播革命火种,建立据点联络网,使之成为闽中地区重点的游击队活动基地。这里是中共福清中心县委书记黄孝敏和县委委员刘突军、陈金来等带领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国工农红军福清游击大队开辟了以罗汉里为中心的福永边游击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通用航空产业学院一行四十余人,来到福清罗汉里中共闽中特委和游击队支队根据地旧址,沿着当年红军行走的山道,探寻根据地旧址追寻先辈的足迹,重温那段艰苦卓绝的红色记忆,开启“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的精神洗礼,将党史学习教育走出课堂,走进红色基地,进行鲜活的学习教育。
走进罗汉里闽中游击队旧址
经过龙屿溪“三十六弯”的山路,来到了罗汉里闽中游击队旧址,沿着当年红军行走的“红军路”行进,在解说员的带领下穿过密林,沿着当年红军战士走过的“红军路”,亲身体验红军战士们不怕艰难、艰苦奋斗的斗争精神。感受当年游击队员们正是倚仗恶劣的地理环境,灵活的游击战术,带动了福厦线地区的革命力量发展,为福建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这条红军行走的路上随处可以看到岩石上镌刻着怀念先烈的诗文,以及路边陈列一些相关的图文资料,这些鲜活的教材,给我院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
我院师生重走“红军路”
岩石上怀念先烈的诗文
陈列的图文
我院师生走进密林深处,来到“罗汉里革命纪念馆”,陈列了游击队员们曾用过的物件。参观品味每一幅红色的图片和文字,聆听讲解员讲红色故事,追忆烽火岁月,深入了解“闽中特委”“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等史实。当年游击队使用的大刀、刺刀、一件件斑驳的武器已放入陈列馆,可承载的血性胆气却不能封存,如今依然能够感受到游击队员的心路历程,感受到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在超过人类生存极限下,将生死置之度外,取得了一场场敌众我寡的胜利。
参观罗汉里革命纪念馆
参观罗汉里革命纪念馆后,师生们沿着“红军路”来到“红军学校”,大家一起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嘹喨的歌声饱含着对祖国和党的热爱之情,此时此刻感受到今天祖国的强大离不开无数先辈的抛头颅洒热血。随后大家观看了红色电影,一幕幕历史画面,一帧帧感人的赤诚,见证了革命先辈筚路蓝缕、忘我奋斗的革命情怀。最后由范声斌老师,带领师生们共同学习“四史”并分享学习体会,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要学好“四史”,从中汲取力量,在实践中不断成熟,传承好红色基因。
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观看红色电影
研读“四史”
此次“学党史,悟思想,强信念”主题党日活动,使我院师生重温革命年代峥嵘岁月,寻访革命先烈的斗争故事,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师生的党性修养、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知”和“行”合一。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习中传承“罗汉里”精神,按照“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总要求,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文/图:范声斌 审核:苏汉美 排版:陈敏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