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专业代码:460301)
(一)培养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二)学历层次:大专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基本修业年限3年,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创新创业学生为6年)
经过对福建地区典型中小企业调研分析,表明机电一体化技术类职业与其它职业相比,属于复合性的新型职业,要求具有较宽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基础,具有娴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具有从事多重复杂性的工作能力。其专业职业面向如表4-1所示:
表4-1 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 所属专业类(代码) | 对应行业 (代码) |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 | 主要岗位类别 (或技术领域) | 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
装备制造大类 (46) | 自动化类 (4601) | 通用设备制造业(34);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43) | 机械工程技术人员(2-02-07) | 自动化控制系统安装、调试、技术改造 | 高级电工证书; 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装调工 |
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人员 (6-20-03) | 设备操作人员; 设备安装调试及维修人员; 生产现场管理人员 | 高级电工证书;AutoCAD认证证书; 中级数控车工 | |||
电子专用设备装配调试 人员(6-21-04 ) | 设备操作人员; 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技术人员;机电一体化设备销售与技术支持 | 高级电工证书; 可编程序控制 系统设计师;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技能等级证书 |
(1)机电产品(设备)生产岗位
要求具有机电产品生产现场的工艺实施能力、机电工具设备的使用与操作能力、对机电产品进行装配、检测与调试。
(2)机电设备销售与售后服务技术岗位
要求具有机电设备的原理、装配工艺等知识,具有机电设备的检测与维修能力。
(3)制造类企业的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岗位
要求技术人员具备看懂机械图纸和电气图纸的能力;具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知识。
(4)机电一体化设备装接调试岗位
能够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安装、调试、运行管理与设备维护,并能对一般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进行维护与改造。
职业岗位进阶 | 岗位类别名称1 | 岗位类别名称2 | 岗位类别名称3 | 岗位类别名称4 |
高级岗位 | 电工(高级) | 机械绘图员(高级) | 车工(高级) | 系统设计师(高级) |
中级岗位 | 电工(中级) | 机械绘图员(中级) | 车工(中级) | 系统设计师(中级) |
初级岗位 | 电工(初级) | 机械绘图员(初级) | 车工(初级) | 系统设计师(初级) |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定位于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调试与维护,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技术,能从事机电设备检测维修、设备的运行和技术改造及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调试与维护等,能在机电行业从事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依据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对应的工作要求,能力、知识、职业态度等要求分析职业能力项目表,具体见表4-2:
表4-2 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职业行动领域或职业能力模块 | 工作任务 | 工作职责 | 知识、技能、职业素养要求 | 学习、训练 内容 |
机电产品的设计及生产 |
| 按照工艺指导文件等相关文件的要求完成作业准备;按照装配图、电气图、工艺文件等相关文件的要求,使用工具、仪器等进行机电设备的设计及生产工作。 | 1、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 2、能够应用绘图软件进行零件绘制; 3、能编写零件的加工工艺文件; 4、熟练操作普通机加设备和数控机加设备(车床或铣床); 5、能编写常规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 6、掌握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知识 7.熟练使用各种常见装配工具; 8、掌握通用量具、专用量具的正确使用; 9、能进行典型机电产品装配 10、具有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信息检索与分析能力、创新能力。 | 机械制图、零件测绘、金属工艺学、金工实习、典型生产设备的操作与运用、CAD/CAM软件及应用、机械设计、三维CAD实训 |
机电设备销售与售后服务 | 1、机电设备配件选配与管理; 2、机电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3、电气线路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4、电子线路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5、机电设备的故障检修; 6、机电产品营销 | 依据现场条件及客户要求进行产品营销、售后服务、技术改造、培训及编制工艺 文件 | 1、了解典型机电产品结构、性能及使用常识; 2、掌握机电产品或设备在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方面的基本知识; 3、掌握安全知识; 4、具有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产品营销知识 6、具有与客户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7、具有良好的质量意识与职业道德。 | 机械传动、液压与液力传动、设备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故障检修、机电产品销售、机电系统实训、维修电工、电工电子实训 |
制造类企业的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 | 1、设备的机械维护; 2、电气线路的检查与维护; 3、交直流电机的检查与维护; 4、机电产品技术文件管理; 5、简单机电一体化设备性能检测与评估 | 使用工具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故障检测;具备设备安装与调试能力;填写设备装调、操作等记录。 | 1、机械图和电气图的识读; 2、具有对机电设备机械的维护保养能力; 3、具有电子、电气设备安装检测能力; 4、能够对电机的常见故障进行检测; 5、具有对常见继电接触式控制线路安装调试能力; 6、具有一定设备综合管理能力; 7、能对常用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8、掌握安全知识; 9、能阅读专业资料; 10、具有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信息检索与分析能力、创新能力。 | 机械原理、机电设备检修、机电设备性能检测、企业管理、维修电工、PLC实训、单片机实训、数控机床维护与使用、专业英语 |
机电一体化设备装接调试 | 1、自动化生产线系统安装调试; 2、机电控制系统装配; PLC可编程控制器的安装、编程调试; 3、嵌入式系统的搭建与产品制作; 4、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的维护; 5、工业机器人的调试与应用; 6、对机电设备系统进行局部改造和升级。 | 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自动化生产线进行设计、制造、安装、调试、集成、运行维护、设备管理及质量管理等。 | 1、具有分析机电一体化设备系统图的能力; 2、能够对生产线自动化设备进行装配与调试; 3、能够对自动化生产线设备进行维护; 4、具有对光、机、电、液设备的综合调试能力; 5、对设备系统进行局部改造和升级的能力。 6、能正确使用各种测量器具; 7、具有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信息检索与分析能力、创新能力。 | PLC可编程控制器的安装、编程与调试、单片机原理、自动化生产线的组装与调试、维修电工、自动化生产线运行实习、工业机器人的调试与应用。 |
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技术技能,面向通用设备制造、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等相关企事业单位,能够从事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运行与维修、改造与升级等工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3)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1)公共基础知识
①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了解所要从事本行业的基本工作内容及相关法律法规。
②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了解创业基本流程,掌握基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
③具备良好的自我规划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掌握自我探索和工作世界探索的方法。
④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了解中华优秀文化,掌握常用应用文的写作方法。
⑤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在听、说、读、写、译中能正确运用所学语法知识。
⑥掌握体育与健康必备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与技能;领会体育精神与体育文化;具备运动安全和健康养护知识。
⑦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掌握社交的基本技巧。
⑧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
⑨了解军事思想及科学体系,熟悉全民国防的内涵、政策、法规和公民权利义务。
⑩具备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具备数字化创新与发展素养,遵守信息社会责任。
(2)专业基础知识
①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②机械产品的测绘与识图,公差与配合,AutoCAD软件的使用。
③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及热处理工艺、切削加工工艺基础知识、零件加工工艺的基础知识。
④钳工、焊接和切削加工工艺设备的操作。
⑤常用数控机床加工工件的操作,数控机床的保养及常见故障的排除。
⑥电机、变压器、电气控制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机械特性及运行特性;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基础知识;新型电机、电器及电器控制设备的分析、调试、维护方法。
⑦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测量技术与调试方法。
⑧交直流电路的识图与分析,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
⑨机械传动、电子电路、气动、液压、传感器、电机驱动与PLC运动控制等知识。
(3)专业技能知识
①能够进行零部件的测绘,能够应用绘图软件绘图,能熟练使用标准件手册。
②熟练操作普通机加设备,熟练使用各种常见装配工具,能够应用工具或设备对机械零件进行加工。
③熟练操作数控机床,能编写常规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具备数控加工机床操作、编程的能力。
④能正确使用各种测量器具,能根据设备图纸及技术要求进行装配和调试。
⑤能够装接与测试电子产品,具有电子、电气设备安装检测能力,具有对常见继电接触式控制线路安装调试能力。
⑥具有分析一体化设备系统图的能力,具有对光机电液设备的综合调试能力。
⑦能进行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诊断和维修。
⑧具备能够对生产线自动化设备进行装配、调试及维护能力。
⑨具备对设备系统进行局部改造和升级的能力。
(4)专业拓展知识
①掌握使用绘图软件进行三维模型设计的知识。
②掌握运动控制、PLC控制、工业机器人、人机界面及工业控制网络等技术的专业知识。
③掌握典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制造单元的运行与维护等机电综合知识。
④了解各种先进制造模式,掌握智能制造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构成以及制造自动化系统、制造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
⑤了解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相关国家标准与安全规范。
(1)通用基本技能
①具有正确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理和方法解决工作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具有运用创新思维和创新技法解决工作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具有运用生涯理论和方法开展生涯规划与管理的能力。
④具有正确地运用应用文写作方法解决工作和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⑤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
⑥在运动中发展身体素质;掌握一到两项锻炼身体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体育鉴赏能力,掌握实用的安全和生存能力;通过体育锻炼进行有效的心理调控;逐步形成适应环境与职业要求、与他人协作互助和个体可持续发展等能力。
⑦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
⑧具备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掌握常用工具软件及信息化办公技术,形成支撑专业学习的信息化能力,并能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
(2)专业基础技能
①具有识读机械图、电气工程图及计算机绘图的能力。
②具有机械产品、机电设备常用机械结构的设计、制造与装配能力。
③具有机电设备机械安装与调试,电气系统选型、安装与调试能力。
(3)专业核心技能
①具有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修维护能力。
②具有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运行维护和一般性故障识别与维修能力。
③具有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整机调试、故障处理、简单编程能力。
④具有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程序开发、通信与网络连接、技术改造
能力。
(4)专业拓展技能
①具有安全防护、质量管理意识,具有适应产业数字化发展需求的能力。
②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③制定工作计划、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④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⑤团队合作的能力。
职业岗位 | 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等级 | 发证机关(发证单位) |
电工 | 高级电工证 | 学校 |
绘图员 | AutoCAD制图员 | AutoCAD认证机构 |
机器人运维人员 |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 中级证书 | 北京新奥时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1)通过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复合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岗位工作领域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学习领域(即课程),并据此编排与学习领域相对应的课程模块。该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该课程体系对复合交叉技能的培养有较好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体系中的七个课程模块既有独立,又相互联系。对我省机电产品的应用行业规模小,分散,门类多具有较好的就业适应性
通过教学模块的编排,更方便教学过程的组织与运行,既有利于实践体系的构建,也有利于教师资源的优化组合。充分体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性,更好地突出课程载体的功能与作用。
有利于专业群的共享平台的构建,其中机械模块与电气模块可以为其他相关专业灵活组合。并能够根据社会经济的需求,开发出更多的相关领域的专业模块,具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另外也为全校相关专业建立了一个共享的公共实验实训平台。
(2)通过校校企合作项目、奔驰订单班、技能竞赛等环节,实现理实融合。通过校校企合作,将理论和实践融合在生产现场的真实环境中,把生产的现场作为教学的课堂,实现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企业和工作为中心的转变。通过开设企业订单班,使校企深度融合,拓展了学校的教学基地,共享了社会资源。实践证明,一方面校企合作使学生在专业素质、岗位意识、技术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了质的转变;另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了到生产一线实践锻炼的机会,而企业得到了量身定做的优秀毕业生。除此之外,本专业还通过选拔学生参加全国和福建省的职业技能大赛(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和机器人技术应用),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实践技能训练与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复合,不断提高技能水平。 按照“项目引领、能力进阶”的人才培养模式,新的教学计划体现了主干课程设计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相一致,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相吻合的设计思想。教学计划实施中突出体现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全过程按“基础知识—基础能力训练—专业知识—单项操作实训—阶段岗位实习—职业技能实训、中级工考证—专项技术综合实训—企业生产岗位实践—校企联合答辩、结合高级工考证综合训练”的思路设计,并实施一体化教学。通过两阶段岗位实习,接触不同类型的企业,增强学生适应多重复杂工作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能力的逐步提高。
(4)实现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将主干核心课程用实际工作任务贯穿起来,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过程。将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知识、能力、要求融入课程体系中,注重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结合,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培养,注重理论知识的联系,专业知识的交叉,实行情境式、项目任务式“学、练、研”一体的教学。加强实践教学和现场教学环节,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1、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一般设置6~8门,包括:电气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与维护等。
2、专业课程体系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基于企业典型的工作岗位建立职业能力模型,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坚持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全面推进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积极开展技能证书制度试点,将技能证书与专业建设紧密结合,推进毕业证和技能证书的有机衔接。严格按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帮助学生掌握岗位群所需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
就业能力。坚持技能大赛和双创教育的融入,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大赛有机融合,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重要环节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就业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如图所示。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3、专业必修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 主要教学方法 | 主要技能与要求 | 课程思政融合点要求 | 创新创业创造融合点要求 | 课程考核与评价 | 学期 | 学时 |
机械制图 | 制图基本知识;投影法基础(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立体的投影(平面体投影、曲面体投影、平面与曲面立体相交、两曲面立体相交);组合体的视图(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读图及尺寸标注);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及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简介 | 项目教学、任务驱动 | (1)熟悉和掌握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具有查阅有关标准的能力; (2)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对三维立体及其相互位置的分析方法,能阅读机械图样(读图); (3) 能熟练地应用绘图仪器、徒手两种方法绘制机械图样(绘图)。 (4)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 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良好学习习惯; 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细致的作风;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型案例或项目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案例分析或项目活动中了解制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大量三维演示,形象的介绍识图方法;侧重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关键部分、知识点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觉地去思考,对有代表性的重要步骤进行重点讲解,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 (1)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考试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 (2)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上课提问及线上考核50%。 A)其中考勤10%(旷课一次扣2%,迟到一次扣1%)、上课提问及线上考核10%; B)作业、实验(训)30%(所有作业和实验的平均分,缺交作业或缺交实验报告按0分计算)、 (3)期末考试成绩为笔试50%。 | 1 | 64 |
电工技术基础 | 一、理论教学单元: 1、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2、直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3、电路的稳态分析;4、正弦交流电路;5、三相交流电路和三相电力系统。 二、验证性实验: 1、电压、电位的测定及电位图;2、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3、电压源与电流源的转换;4、叠加原理的验证;5、戴维宁定理的验证;6、交流电路频率特性的测定;7、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相量的研究;8、三相交流电路的测试。 | 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 学生电工专业知识为主要任务,通过基础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训练,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具备解决电工问题的技术技能,养成一定的职业操守习惯,以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 将电工发展史上的科学追求知识、发现定理、定律的励志小故事和大国工匠精神贯穿于电工教育教学全过程,体现在教案育人目标中,课堂、课后讨论中,展现在课程标准中,实现在课程考核评价中,让学生逐步树立学习自信,课程自信,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当他们步人社会后也会自信地面对工作、生活。 | 理论课程部分以学为本,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实验课程部分比较分析,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 | 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内容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1.平时成绩20%(通过出勤、课堂提问、作业和平时测验等形式) 2.实验成绩(30%) (通过实验态度、实验时的动手能力、实验报告等形式) 3.期末考试成绩 50% | 1 | 48 |
机械设计基础 | 认识机器,常用机构(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机械传动(齿轮传动、齿轮系、带传动、链传动)的基本原理和计算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力学基本知识,并进行相关实验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机械加工和设备维护方面的岗位职业能力,使学生获得正确分析、使用和维护机械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 | 模块化教学,综合运用讲演教学法、案例分析、情境创设、现场教学等方法 | 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理论力学及材料力学基本知识和概念,学会力学分析,掌握各种通用零部件、常见机构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基本的选用、设计方法和使用、维护基本知识,具备基本的机械运动分析能力、简单机械设计能力和一定的机械使用维护能力。 | 有机融入“课程思政”、船政文化精神、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辅之以平台互动完成教学任务,并进行过程性评价。 | 1、融教学与实训为一体,以及与课程相应的软件做支持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2、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努力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3、突出机械设计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增强针对性,又兼顾适应性。 | (1)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注重过程考核,考试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 (2)平时成绩60%,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实验、线上学习。 A)其中考勤占10%; B)线上线下学习、作业、测试占15%;实验(训)15%(缺交作业或缺交实验报告按0分计算)、课堂表现20%; (3)期末考试成绩为笔试(闭卷考)40%。 | 2 | 48 |
电子技术基础 | 本课程以典型电子产品为实例,系统阐述了电子元器件的使用与检测、电子线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电子线路的故障诊断与排除。要求学生熟悉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及其选择方法,掌握电子线路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基本方法,具有对电子线路的分析及初步设计的能力,能熟练使用电子产品装接常用工具及测试常用仪器仪表,具有典型电子产品的安装与测试的能力,能够通过各种媒体及时了解电子产品前沿技术,做到“懂原理、能诊断、会测试”,同时具有安全救护、安全检测与安全管理的能力。 |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多步骤组织,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 (1)能够阐述基本电子线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能够正确使用各种电子产品的装接工具及测试仪器、仪表; (3)能够按照工艺要求和技术要求,采用恰当的方法,针对典型电子产品进行装接及测试; (4)能够使用常用的基本方法对电子线路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 (5)能够初步设计简单电子电路; (6)熟知电子产品制作工艺要求,注重质量管控方法,具有电子产品制作的质量控制意识。 | 摘要;针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教学方法,通过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教具的有效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通过创新教学内容设计,实现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到"“"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之中摘要;针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教学方法,通过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教具的有效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通过创新教学内容设计,实现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到"“"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之中摘要;针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教学方法,通过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教具的有效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通过创新教学内容设计,实现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到"“"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之中摘要;针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教学方法,通过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教具的有效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通过创新教学内容设计,实现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到"“"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之中摘要;针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教学方法,通过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教具的有效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通过创新教学内容设计,实现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到"“"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之中 | 融教学与实训为一体,以及与课程相应的软件做支持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 | (1)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考试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 (2)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上课提问及线上考核50%。 A)其中考勤10%(旷课一次扣2%,迟到一次扣1%)、上课提问及线上考核10%; B)作业、实验(训)30%(所有作业和实验的平均分,缺交作业或缺交实验报告按0分计算)、 (3)期末考试成绩为笔试50%。 | 2 | 64 |
电气控制技术 | (1)变压器的运行与应用;(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运行及其控制方法的实现;(3)直流电机的运行及其控制方法的实现;(4)常用低压电器的认识与选用;(5)电气控制电路的接线与调试。 | 理论教学部分理实一体相结合;实践部分教学侧重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 | 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选择、使用和维护电机、变压器及电气控制设备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电机、变压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机械特性及运行特性,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基本环节;掌握常用电动机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熟悉新型电机、电器及电器控制设备的分析、调试、维护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生产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 《电气控制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服务于装备制造大类自动控制系统生产、安装、技术改造及研发等岗位,是国家科技工业进步的基础应用技术之一。让“思政”润物细无声地融合进该课程,在引导学生掌握现代电气控制技术的同时,涵育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其成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排头兵和主力军,既能体现教书育人,又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 1、课内实践:在理论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职业发展与创业就业指导、双创讲座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将正确的双创价值植根于学生的意识形态中。 2、学科竞赛:引导学生根据课程学习的优势和相关的学科竞赛绑定。 3、社会实践:引导学生结合在校内学习的专业基础课程知识、基础课程的综合作业、专业核心课程知识、专业学科竞赛,了解现代电气控制技术领域实际企业的运行和现代电气控制技术在实际工厂的应用方式,以企业为导向,分析各个现代电气控制应用技术中的优势与不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信心。 | (1)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考试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 (2)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上课提问及线上考核50%。 A)其中考勤10%(旷课一次扣2%,迟到一次扣1%)、上课提问及线上考核10%; B)作业、实验(训)30%(所有作业和实验的平均分,缺交作业或缺交实验报告按0分计算)、 (3)期末考试成绩为笔试50%。 | 3 | 64 |
液压与气动技术 | 液压与气压传动、液压流体力学、动力装置、执行装置、控制调节装置、辅助装置、基本回路、典型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液压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获得基本的理论基础知识、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认识到这门技术的实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 理实一体、工学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 通过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液压气动技术基础知识,掌握分析基本回路的方法,了解设计系统和排除故障的方法等。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液压气动技术理念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同时通过对典型系统的功能分析、总结和阐述等认知活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自行设计系统的能力。 | 1、通过讲述攻克液压阀技术难关的案例,体会工程伦理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爱国之情。2、通过典型液压系统案例,激励学生把个人奋斗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结合起来,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激发其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 1、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入手,以能力为本位,以学习情境为载体,按行动体系重组课程内容。2、工学结合,实现校内学习与生产实际的一致性,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 (1)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考试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 (2)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上课提问及线上考核50%。 A)其中考勤10%(旷课一次扣2%,迟到一次扣1%)、上课提问及线上考核10%; B)作业、实验(训)30%(所有作业和实验的平均分,缺交作业或缺交实验报告按0分计算)、 (3)期末考试成绩为笔试50%。 | 4 | 48 |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 | 1、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2、继电器控制系统PLC改造设计;3、自动送料带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抢答器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4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5、机械手PLC步进指令控制系统;6、简易密码琐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7、电机多段速变频恒压调速PLC控制系统;8、电机正反转组态与PLC联机调试等。 | 项目教学、情境教学、分组讨论、案例教学法、启发引导法等 | (1)能正确认识、分析控制要求,提出正确的控制方案。 (2)能根据控制方案,正确选择传感器、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它器件。 (3)能根据控制方案,正确设计、调试PLC程序。 (4)能根据控制方案及设计、安装规范,正确进行线路设计与安装。 (5)能依据调试规程,对控制系统进行最终调试。 | 1、树立安全操作意识,养成规范操作习惯; 2、提高自学能力、建立创新意识; 3、建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对问题进行主动分析的习惯; | 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职业发展与创业就业指导、双创讲座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将正确的双创价值植根于学生的意识形态中。 | 采取终结性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1.过程性考核成绩(50%) (1)平时考核(20%) 包括:课堂考勤、学习态度、工单、作业、课堂互动、团队合作进行成果展示等。 (2)课程阶段性考核(30%) 包括:项目(任务)教学考核、项目技术文件书写等。 2.期末终结性考核(50 %)。 | 4 | 64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 1. 单片机认知及其开发软件使用;2. 2个LED发光二极管控制;3. 8个LED发光二极管控制;4. LED点阵显示控制;5. 中断系统控制及应用;6. 定时/计数器控制及应用;7. 串行接口控制及应用。 | 项目教学、情境教学、分组讨论、案例教学法、启发引导法等 | 1)熟练使用keil软件的主要功能; 2)了解汇编语言,并会应用c语言进行基本模块程序的编写; 3)能熟练使用proteus软件进行仿真与调试; 4)能初步识读单片机控制电路图,并能说出组成模块及作用,具备单片机系统设计、安装和调试的初步能力。 | 1、树立安全操作意识,养成规范操作习惯; 2、提高自学能力、建立创新意识; 3、建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对问题进行主动分析的习惯; | 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职业发展与创业就业指导、双创讲座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将正确的双创价值植根于学生的意识形态中。 | 采取终结性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1.过程性考核成绩(50%) (1)平时考核(20%) 包括:课堂考勤、学习态度、工单、作业、课堂互动、团队合作进行成果展示等。 (2)课程阶段性考核(30%) 包括:项目(任务)教学考核、项目技术文件书写等。 2.期末终结性考核(50 %)。 | 3 | 48 |
数控机床操作与 编程 | 课程围绕数控机床的程序编制和操作加工展开教学,通过学习和练习使学生具有工艺能力、编程能力、操作能力。 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手工编程和实践知识,具体知识和技能包括刀具几何参数和切削用量的选择、数控机床的类型、特点及其工艺范围;加工中零件的定位及基准的选择,机械加工精度、生产效率和经济性,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以及各类机床夹具的选择等,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操作数控机床完成典型零件的加工。 | 理论教学部分侧重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实践部分教学侧重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 | (1)工艺能力及要求:能够根据图纸的几何特征和技术要求,运用数控加工工艺知识,选择加工方法、装夹定位方式、合理地选择加工所用的刀具及几何参数,划分加工工序和工步,安排加工路线,确定切削参数。在此基础上,能够完成中等复杂零件数控加工工艺文件的编制。 (2)编程能力及要求:能够根据图纸的技术要求和数控机床规定的指令格式与编程方法,正确地编制中等复杂典型零件的加工程序,为数控加工做准备。 (3)操作能力及要求: 掌握一种典型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够独立地进行机床的基本操作,能按零件图纸的技术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中等复杂零件的数控加工和质量控制。 | 本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理论学习内容重点培养学生严谨专注的态度,实践操作部分重点培养精益求精的态度。在综合应用的过程中鼓励并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积极创新的态度。 | 数控机床基础结构内容部分重点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数控机床编程基础内容部分重点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数控编程学习中重点鼓励学生的创新的意识。在此基础上适时引入我国数控机床企业的相关案例,促进学生创业、创造的进一步思考。 | 课程考核主要分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两个方面,平时侧重实践考核,期末侧重理论考核。平时考核成绩中包括至少三次编程编制测试,每次考核间隔约一个月,实践考核是上机编程并切削加工,考核三次,每次间隔约一个月。期末考核中侧重将基础概念与实践相关知识综合运用。因平时考核中包括阶段应用实践考核,分数占比宜适当提高。 | 3.5 | 56 |
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与维护 | 1. 自动生产线的认识;2. 供料单元的安装与调试;3. 加工单元的安装与调试;4. 装配站单元的安装与调试;5. 分拣单元的安装与调试。6人机界面控制7、输送单元的安装与调试8、自动化生产线的总体安装与调试 | 项目教学、情境教学、分组讨论、案例教学法、启发引导法等 | (1)能够安装、调试、检修自动生产线供配电单元,并熟悉相关规范、标准; (2)熟悉所用自动生产线的性能和安装、调试、检修要点,能够正确的安装、调试、检修机械结构和电气系统,并熟悉相关规范、标准; (3)能根据图纸正确安装工业现场总线,并能理解相关规范、标准; (4)能正确安装、调试、检修气压回路,并熟悉相关规范、标准; (5)会使用万用表等测量工具和常用的安装、调试工具仪器; (6)能根据控制系统要求,正确配置电气、机械参数; (7)会使用典型中小型PLC,能编制简单的调试程序; (8)能根据生产过程,借助于专业设计软件,完成生产过程人机画面的简单设计。 | 1、树立安全操作意识,养成规范操作习惯; 2、提高自学能力、建立创新意识; 3、建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对问题进行主动分析的习惯; 4、养成严谨、科学的做事态度,树立质量、工程等职业意识; | 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职业发展与创业就业指导、双创讲座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将正确的双创价值植根于学生的意识形态中。 | 采取终结性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1.过程性考核成绩(50%) (1)平时考核(20%) 包括:课堂考勤、学习态度、工单、作业、课堂互动、团队合作进行成果展示等。 (2)课程阶段性考核(30%) 包括:项目(任务)教学考核、项目技术文件书写等。 2.期末终结性考核(50 %)。 | 5 | 56 |
4、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学时 | 实训项目 | 项目学时 | 类型 | 对应主要技能 |
一 | 机械制图 | 64 | 绘制模型零件草图、绘制模型零件图、绘制千斤顶装配图草图、绘制千斤顶装配图、装配图技术要求、明细表等绘制 | 10 | 课内实验实训 | 能熟练使用绘图工具绘制平面图形;具有徒手绘图的能力;具备空间想象能力、形体分析和表达的能力;具备根据零件特征选择表达方案准确绘制典型零件的能力;具备识读和绘制装配体的能力。 |
电工技术基础 | 48 | 电位、电压的测定及电路电位图的绘制、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叠加原理的验证实验、戴维南定理的验证实验、最大功率传输条件测定、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相量的研究、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的测量 | 26 | 课内实验实训 | 能自主完成电位、电压的测定及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能够完成支路电路法、网孔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测试;自主完成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叠加原理的验证、戴维宁定理的验证;能够完成电路暂态的基本概念及换路定则、RC电路和RL电路的暂态分析、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测试题;自主完成最大功率传输条件测定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相量的研究、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的测量 | |
二 | 机械设计基础 | 48 | 常用机构的认知、四杆机构制作与机构运动简图绘制、平面四杆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齿轮参数的测量、减速器的拆装与结构分析、轴系拼装测量实验 | 12 | 课内实验实训 | 能够绘制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能够利用图解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根据工作需要,选用合适参数的齿轮,选择合适的齿轮材料、热处理方式、结构、润滑方式。 |
电子技术基础 | 64 | 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示波器的使用、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分压偏置式放大电路安装与调试、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非线性测试、直流稳压电源的组装与调试、TTL集成逻辑门电路的测试、三人表决器电路的设计与装调、译码显示电路的设计与装调、计数电路的设计与装调、555延时电路的安装与测试 | 24 | 课内实验实训 | 能够熟练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常见电子仪器仪表检测电路;能够组装与测试简单的放大电路;能够分析零点漂移的产生及其抑制方法;知道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性能和主要参数,基本运算电路的应用;知道直流稳压电路的组成;会分析与计算整流、滤过、稳压电路;会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能够设计并制作简单的计数器电路。 | |
三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 48 | 初步使用单片机开发软件、LED轮流闪烁控制、 LED拉幕灯控制、单个数码管显示控制、简易按键计数器控制、LED点阵数显控制、用定时器实现2位数码管的显示、中断方式的跑马灯控制、简易定时闹钟控制、简易水情报警器控制、简易地震报警器控制 | 24 | 课内实验实训 | 学会用Keil软件建立工程;学会用Proteus软件设计电路原理图;会绘制LED点阵显示屏接口电路、矩阵键盘接口电路;能够分析与编写单片机中断嵌套C51应用程序;学会对定时/计数器的定时应用程序进行分析与设计。 |
电气控制技术 | 64 | 测定单相变压器的变比、参数和运行特性、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的空载、负载运行特性、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绕组串入可变电阻器调速、直流他励电动机的起动与改变方向、点动和连续运转控制电路、自锁与互锁控制、多地联锁控制电路、顺序控制电路、自动往复循环控制电路、双速电动机变极调速控制电路 | 32 | 课内实验实训 | 掌握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能根据电路图搭建起动、制动、调速、反转实验电路;能根据电路图对他励电动机搭建启动、调速、反转实验电路;能正确完成点动和连续运转控制电路、正反转控制电路、三地联锁控制电路、顺序控制电路、自动往复循环控制电路、双速电动机变极调速控制电路的安装、接线与调试。 | |
金属零件成型与加工工艺实施 | 32 | 金属金相试样的制备、金属金相试样的观察、铁碳合金显微组织观察 | 6 | 课内实验实训 | 了解金相试样的制备方法及过程,所制备的金相试样在显微镜观察下应具有清晰的形貌;掌握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会使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各种常用金属的显微组织,并能分析其组织与性能的关系;了解不同化学成分的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室温组织形态。 | |
机电专业英语 | 32 | 任务2 Forming of Gear Teeth、任务1 Nontraditional Material Removal | 4 | 课内实验实训 | 能查阅机械相关英文资料 | |
二维CAD实训 | 56 | 模块1 CAD基础知识及绘图的基本设置 模块2二维图形的绘制与编辑 模块3二维图形的尺寸标注 模块4三视图的绘制 模块5剖视图的绘制 模块6零件图的绘制 | 56 | 集中性实训 | 1、具有基本的操作系统使用能力; 2、具有基本图形的生成及编辑能力; 3、具有复杂图形(如块的定义与插入、图案填充等)、尺寸、复杂文本等的生成及编辑能力; 4、具有图形的输出及相关设备的使用能力。 实际能力要求达到:能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与设计软件(AutoCAD)及相关设备以交互方式独立、熟练地绘制产品的二维工程图。 | |
四 | 液压与气动技术 | 48 | 齿轮泵的拆装、叶片泵的拆装、柱塞泵的拆装、液压缸的拆装、溢流阀的拆装 | 14 | 课内实验实训 | 学会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液压缸、溢流阀的分解与安装,了解其结构原理。 |
可编程控制器 技术应用 | 64 | GX Develope编程软件的应用、三相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实验、三台电机循环顺序启停控制系统、四人抢答器控制模拟、按钮式人行横道控制系统、水塔水位的模拟控制、多功能十字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用PLC功能指令实现电动机的Y-△启动控制、简易密码锁设计、工业洗衣机的综合控制 | 32 | 课内实验实训 | 能根据控制方案,正确选择传感器、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它器件;能根据控制方案及设计、安装规范,正确进行线路设计与安装;能使用基本指令编写自动洗衣机、机械手或类似难度的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程序; | |
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 | 56 | 数控车床程序的输入与编辑、数控车床对刀操作、数控车床对刀操作练习、单段程序试练、数控车削典型零件的程序编制与加工、 数控铣床对刀操作、数控铣床的程序编制与加工综合练习、综合编程操作练习 | 30 | 课内实验实训 | 能够完成中等复杂零件数控加工工艺文件的编制;能够根据图纸的技术要求和数控机床规定的指令格式与编程方法,正确地编制中等复杂典型零件的加工程序,为数控加工做准备;能够独立地进行机床的基本操作,能按零件图纸的技术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中等复杂零件的数控加工和质量控制。 | |
CAD/CAM软件及创新应用 | 32 | 简单草图绘制、中等复杂草图的绘制、拉伸特征、旋转特征、拉伸切除、反向切除、圆周阵列等、基准面、筋特征、转换实体引用参考基准面、临时轴、放样、装饰螺纹线、抽壳等、建立装配体、装配训练、建立工程图 | 16 | 课内实验实训 | (1)能够熟练地使用常用三维软件如SOLIDWORKS软件; (2)完成机械零件的三维建模工作; (3)实现装配体三维装配设计工作及三维模型生成工程图纸工作。 | |
交流伺服与变频技术 | 32 | 变频器PU和外部操作模式、变频器的组合运行操作模式、正反转启动与点动运行、多段速及升降速控制功能、输出频率的限制、加减速与直流制动、PLC与变频器联机控制电动机正反转、交流伺服驱动器的参数设置 | 16 | 课内实验实训 | 了解三菱FR-S540E的技术规格和主要性能;掌握变频器的三种模式;掌握变频器常用功能的参数设置。 | |
五 | 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与维护 | 54 | 供料站的安装与调试、加工站的安装与调试、装配站的安装与调试、分拣站的安装与调试、人机界面的建立与调试实验、输送站的安装与调试实验 | 30 | 课内实验实训 | 掌握机械安装、传感器安装、气动系统连接、电气系统连接的工艺规范和相应的国家标准,熟悉常用安装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FR-E740变频器基本工作原理,安装、接线和参数设置;掌握旋转编码器正确安装和调试方法; 掌握高速计数器口的选用和编制;能编制人机交互的组态程序,并进行安装、调试;掌握设置伺服驱动器的参数的方法;掌握PLC内置定位控制指令的使用和编程方法,实现伺服电机定位控制的PLC编程 |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 64 | KUKA工业机器人操作及手动移动、尖触头的工具测量、抓爪工具测量、工作台的基坐标测量、测量外部工具和机器人引导的工件、三角形轮廓运动编程、圆形轮廓运动编程、轮廓的轨迹逼近运动编程、以外部 TCP (工具中心点)进行运动编程、采用样条组的轨迹轮廓编程、逻辑指令和切换功能、显示系统变量、抓取和放下方块、用KRL编程(外部自动运行)、制定程序流程、FOLD指令的应用、堆垛、卸垛 | 38 | 课内实验实训 | 熟悉工业机器人示教器操作界面;了解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能够正确判别工业机器人的点位运动和连续路径运动;学会工具坐标系的建立、工件坐标系和基坐标系建立;并学会测量外部工具和机器人引导的工件的建立;学会工业机器人示教编程;学会程序的创建、编辑、存档和还原;掌握机器人的运动编程指令;学会简单逻辑指令的编程;学会执行简单的切换功能和执行以轨迹为参照的切换功能的程序编程;学会结构化指令编程;掌握变量和函数的建立过程;掌握函数与子函数的运用。 | |
智能工厂虚拟仿真及应用 | 32 | 构建基本布局、创建柔性制造单元、创建工业机器人上、下料、 制作智能工厂大布局第一工作站、创建工人搬运线、制作智能工厂第二个工作站——人工搬运场景应用、AGV物料运输、AGV场景应用、创建智能仓储、智能仓储应用、创建虚拟智能工厂 | 16 | 课内实验实训 | 具备相关职业的智能工厂生产线布局设计规划、机器人路径规划与离线编程及工业机器人运动虚拟仿真的基本技能,其中包括虚拟仿真编程软件的安装、智能生产线工作站的构建、智能生产线工作站的编程、智能生产线工作站仿真测试等,为后续的智能生产线工作站系统集成、工作站系统综合仿真调试等能力培养打下基础 | |
机电设备质量安全管理 | 32 | 企业质量安全案例分析、 机电设备质量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 4 | 课内实验实训 | 了解并掌握机电设备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安全生产与严谨的质量意识。 | |
阶段岗位实习 | 112 | 112 | 集中性实训 | 熟悉机械设备的结构原理; 阅读机械图及设备说明书;机械设备的运行操作与调试;制订维护计划和方案;熟悉电子元器件的装配流程;掌握电气设备数字化控制系统改造技术;熟悉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应用与维护;掌握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控。 | ||
六 | 毕业岗位实习 | 448 | 448 | 集中性实训 | 熟悉机械设备的结构原理; 阅读机械图及设备说明书;机械设备的运行操作与调试;制订维护计划和方案;熟悉电子元器件的装配流程;掌握电气设备数字化控制系统改造技术;熟悉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应用与维护;掌握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控。 | |
创新专题制作(毕业论文) | 56 | 56 | 集中性实训 | 掌握机械制图;掌握电气设备数字化控制系统改造技术;掌握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控。 | ||
总计 | 1526 | 1026 |
5、独立设置的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序号 |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名称 | 设置学期 | 周数 | 实训形式 | 主要技能要求(或标准) | 课程思政融合点 | 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合点 | 实训地点 | 条件要求及保障 | 考核 方式 | 学习成果呈现形式 |
1 | 金工实习 | 2 | 2 | 项目实战 | 通过金工实训,培养机械加工的基础技能,为后续课程打下机械基础,在实习中通过钳工、焊工、车工基本技能的操作训练,达到认识加工的方法,懂得零件加工工艺等知识,在训练时应注意的操作规范性、准确性,以及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 | 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技术强国的信念; | 对每一个加工对象都认真对待; 专注每一个加工工序,力求达到力所能及的加工精度 鼓励学生磨炼基本功,为祖国的技术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 金工实训车间 | 车床、铣床、钳工台等 | 综合评定,具体比例如下:①平时表现10%;②操作过程评价30%;③实习成果评价60%。 | 加工完成的零件 |
2 | 二维CAD实训 | 3 | 1 | 项目实战 | 掌握AutoCAD软件的基本功能 | 1.爱国情怀 2.民族自信3.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 帮助学生在绘图过程中了解机械设计在行业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行业的热情,进一步提升学生大国自信的思想。 | 机房 | 电脑52台,安装AutoCAD软件 | 过程性表现成绩占总成绩的50%,图样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 | 通过CAD软件对基础的机械产品进行测绘与识读 |
3 | 液压与气压实训 | 4 | 1 | 项目实战 | 1.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掌握液压与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2.熟悉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以及在设备和生产线上的应用。 3.掌握液压及气动系统的基本操作规程,能对液压与气动系统进行基本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能对基本系统进行简单的故障分析与排除。 | 1.体会工程伦理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爱国之情。 2.通过典型液压系统案例,激励学生把个人奋斗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结合起来,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激发其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 液压系统实训室 | 配备液压与气动实验台10台套,液压与气压仿真软件10套,电脑10台,满足学生分组实验的需求。 | 过程性考核100% | 液压控制回路 |
4 | 高级电工强化训练 | 4 | 2 | 项目实战 | 使学生具备熟练使用各种常用电工工具的能力,能够熟练使用电工常用仪器、仪表,具备较强的控制电路的配线和接线操作能力、电动机基本控制电路的分析能力和机床电路的故障排除能力,掌握PLC控制系统的安装、程序设计、调试能力,具备变频器安装、参数设定及修改能力。 | 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技术强国的信念;团结协作与高效沟通的职业素养。 | 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沟通、团队协作和勇于挑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心;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守时诚信、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具有安全、质量、效率、环保及服务意识。 | 电工电子实训室 | 电工操作台、PLC控制系统、电脑、工具、电工仪器 | 过程性考核100% | 电子产品展示 |
5 | 自动化生产线实训 | 5 | 1 | 项目实战 | 能够安装、调试、检修自动生产线各单元,并熟悉相关规范、标准;能正确安装、调试、检修电气和气压回路,并熟悉相关规范、标准;会使用典型中小型PLC,能编制简单的调试程序;能根据生产过程,借助于专业设计软件,完成生产过程人机画面的简单设计 | 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技术强国的信念;团结协作与高效沟通的职业素养。 | 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团队活动的合作能力以及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 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智能智造实训室 | 五套的YL-335B自动化生产线,电脑及各种机械拆装工具 | 1.过程性考核成绩(50%) 包括:课堂考勤、学习态度、团队合作、安全等。 2.终结性考核(50 %) 完成工单指定项目和报告作为考核依据。 | 实现自动化生产线各工作站的运行 |
6、技能大赛项目设计
序号 | 技能大赛项目名称 | 依托课程或实训环节名称 | 主要竞赛内容 | 设置学期 | 竞赛形式 | 竞赛组织方式 | 竞赛级别 |
1 | 三维CAD设计 | CAD/CAM软件及应用 | 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图纸的三维建模 | 4 | 个人赛 | 组织二级学院赛,以个人参赛形式完成 | 二级学院赛 |
2 | PLC编程 |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 | 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完成PLC控制系统的组装、编程和调试 | 4 | 个人赛 | 组织二级学院赛,以个人参赛形式完成 | 二级学院赛 |
3 | 机电一体化项目 |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与维护 | 根据任务书的要求,以现场操作“自动生产线实训考核装置”的方式,完成自动生产线设备部分工作单元的安装与调试等工作。 | 5 | 团体赛(2人) | 组织二级学院选拔赛赛,以团体参赛形式完成,优胜者进入省赛集训队伍。 | 二级学院赛、 省赛 |
4 |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 | 根据任务书的要求,以现场操作“工业机器人培训站”的方式,完成工业机器人的操作与编程 | 5 | 团体赛(2人) | 组织二级学院选拔赛赛,以团体参赛形式完成,优胜者进入省赛集训队伍。 | 二级学院赛、 省赛 |
学生取得技能大赛证书, 可进行学分替换,具体如下:
(1)机电一体化项目技术技能大赛省赛或国赛证书,可替换:
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2学分。
(2)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术技能大赛省赛或国赛证书,可替换: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4学分。
7、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等证书)的融合点说明
专业课程名称 | 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等级 | 对应关系 (部分融合/完全对应) | 课程与证书融合点 | 学时 |
高级电工强化训练 | 高级电工 | 完全对应 | 理论与实操 | 48 |
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 | 中级数控车工 | 部分融合 | 理论与实操 | 26 |
二维CAD实训 | AutoCAD认证高级绘图员 | 完全对应 | 理论与实操 | 48 |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 | 部分融合 | 理论 | 26 |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 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 | 部分融合 | 理论 | 26 |
学生取得技能大赛证书, 可进行学分替换,具体如下:
(1)高级电工证书,可替换:
交流伺服与变频技术2学分。
中级数控车工证书,可替换:
机械制图3.5学分。
AutoCAD认证高级绘图员,可替换:
CAD/CAM软件及创新应用 2学分。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可替换: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4学分。
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可替换: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4学分。
鼓励学生考取至少一本国家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分、学时分配表
课程类别 | 学分 | 学时数 | 课堂教学学分百分比(%) | 课堂教学学时百分比(%) | 各教学环节占总学分百分比(%) | 各教学环节占总学时百分比(%) | |||
总学时 | 实践(上机、实验 、实训) | ||||||||
课堂教学 | 必修课 | 公共课 | 43.5 | 778 | 306 | 41.83 | 44.36 | 32.71 | 28.71 |
专业课 | 34.5 | 560 | 234 | 33.17 | 31.93 | 25.94 | 20.66 | ||
专业选修课 | 18 | 288 | 138 | 17.31 | 16.42 | 13.53 | 10.63 | ||
公共选修课 | 8 | 128 | 7.69 | 7.30 | 6.02 | 4.72 | |||
合计 | 104 | 1754 | 678 | 100 | 100 | 78.20 | 64.26(其中理论教学:39.70) | ||
实践 | 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 | 19.5 | 420 | 21.80 | 60.30 | ||||
课内实验、实训 | 0 | 654 | |||||||
岗位实习 | 10 | 560 | |||||||
合计 | 29.5 | 1634 | |||||||
总计 | 133.5 | 2710 | 100 | ||||||
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百分比(%) | 33.43 | 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百分比(%) | 15.35 |
学 年 | 学 期 | 入学教育与军训 | 课程教学 | 独立设置的集中性实训环节 | 毕业教育 | 考试 | 节假日、运动会及机动 | 小计 |
一 | 1 | 3.5 | 15.5 | 0 | 1 | 1 | 21 | |
2 | 15 | 2 | 1 | 1 | 19 | |||
二 | 3 | 17 | 1 | 1 | 1 | 20 | ||
4 | 15 | 1 | 1 | 1 | 20 | |||
三 | 5 | 15 | 5 | 1 | 1 | 22 | ||
6 | 0 | 16 | 1 | 1 | 18 | |||
合计 | 3.5 | 77.5 | 25 | 1 | 6 | 5 | 120 |
(单位:周)
课程教学计划进程表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计划进程表(2024)
类 别 | 序号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理论课时 | 实践课时 | 考试学期 | 考查学期 | 按学期分配的周学时 | |||||
一 | 二 | 三 | |||||||||||||
1 | 2 | 3 | 4 | 5 | 6 | ||||||||||
公共必修课 | 1 | 61011004 | 思想道德与法治1 | 1.5 | 24 | 20 | 4 | 1 | 2 | ||||||
2 | 61011005 | 思想道德与法治2 | 1.5 | 24 | 22 | 2 | 2 | 2 | |||||||
3 | 61021003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2 | 32 | 24 | 8 | 3 | 2 | |||||||
4 | 61021004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3 | 48 | 32 | 16 | 4 | 2 | |||||||
5 | 60031001 | 体育与健康1 | 1 | 22 | 4 | 18 | 1 | 2 | |||||||
6 | 60031002 | 体育与健康2 | 1 | 32 | 4 | 28 | 2 | 2 | |||||||
7 | 60031003 | 体育与健康3 | 1 | 30 | 4 | 26 | 3 | 2 | |||||||
8 | 60041004 | 体育与健康4 | 1 | 32 | 4 | 28 | 4 | 2 | |||||||
9 | 60011001 | 高等数学(模块A) | 3.5 | 60 | 54 | 6 | 1 | 4 | |||||||
10 | 60041001 | 高职英语1 | 4 | 64 | 36 | 28 | 1 | 4 | |||||||
11 | 60041002 | 高职英语2 | 4 | 64 | 36 | 28 | 2 | 4 | |||||||
12 | 58001004 |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 3 | 48 | 16 | 32 | 2 | 3 | |||||||
13 | 58001005 | 信息技术应用拓展 | 2 | 32 | 8 | 24 | 2 | 2 | |||||||
14 | 60021003 | 职业语文 | 2 | 34 | 18 | 16 | 2 | 2 | |||||||
15 | 61051003 | 创新创业教育基础理论 | 2 | 32 | 24 | 8 | 2 | 2 | |||||||
16 | 61061001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2 | 32 | 24 | 8 | 2 | 2 | |||||||
17 | 61030001 | 形势与政策1 | 0.2 | 8 | 8 | 1 | 1 | ||||||||
18 | 61030002 | 形势与政策2 | 0.2 | 8 | 8 | 2 | 1 | ||||||||
19 | 61030003 | 形势与政策3 | 0.2 | 8 | 8 | 3 | 1 | ||||||||
20 | 61030004 | 形势与政策4 | 0.2 | 8 | 8 | 4 | 1 | ||||||||
21 | 61030005 | 形势与政策5 | 0.2 | 8 | 8 | 5 | 1 | ||||||||
22 | 61051002 | 就业指导 | 1 | 12 | 8 | 4 | 5 | 1 | |||||||
23 | 60050001 | 军事理论 | 2 | 36 | 36 | 0 | 2 | 2 | |||||||
24 | 61061003 | 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 2 | 32 | 18 | 14 | 1 | 2 | |||||||
25 | 61041002 | 船政文化 | 2 | 32 | 24 | 8 | 1 | 2 | |||||||
26 | 61071001 | 国家安全教育 | 1 | 16 | 16 | 0 | 1 | 1 | |||||||
小计 | 43.5 | 778 | 472 | 306 | 18 | 22 | 5 | 5 | 2 | ||||||
专业必修课 | 1 | 53041101 | 机械制图 | 3.5 | 64 | 54 | 10 | 1 | 4 | ||||||
2 | 53041106 | 电工技术基础 | 3 | 48 | 22 | 26 | 1 | 3 | |||||||
3 | 53041208 | 机械设计基础 | 3 | 48 | 36 | 12 | 2 | 3 | |||||||
4 | 53041107 | 电子技术基础 | 4 | 64 | 40 | 24 | 2 | 4 | |||||||
5 | 53041210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 3 | 48 | 24 | 24 | 3 | 3 | |||||||
6 | 53041212 | 电气控制技术 | 4 | 64 | 32 | 32 | 3 | 4 | |||||||
7 | 53041104 |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 | 4 | 64 | 32 | 32 | 4 | 4 | |||||||
8 | 53041209 | 液压与气动技术 | 3 | 48 | 34 | 14 | 4 | 3 | |||||||
9 | 53041211 | 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 | 3.5 | 56 | 26 | 30 | 4 | 4 | |||||||
10 | 53041213 | 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与维护 | 3.5 | 56 | 26 | 30 | 5 | 4 | |||||||
小 计 | 34.5 | 560 | 326 | 234 | 7 | 7 | 7 | 11 | 4 | ||||||
专业选修课 | 1 | 53041308 | 机电设备招投标 | 2 | 32 | 28 | 4 | 2 | 2 | ||||||
2 | 53041305 | 市场营销 | 2 | 32 | 32 | 0 | 3 | 2 | |||||||
3 | 53041306 | 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 2 | 32 | 16 | 16 | 3 | 2 | |||||||
4 | 53041330 | 金属零件成型与加工工艺实施 | 2 | 32 | 26 | 6 | 3 | 2 | |||||||
5 | 53041315 | 机电专业英语 | 2 | 32 | 28 | 4 | 3 | 2 | |||||||
6 | 53041314 | 机电设备质量安全管理 | 2 | 32 | 28 | 4 | 3 | 2 | |||||||
7 | 53041318 | 专利实务 | 2 | 32 | 26 | 6 | 3 | 2 | |||||||
8 | 53041332 | CAD/CAM软件及创新应用 | 2 | 32 | 16 | 16 | 4 | 2 | |||||||
9 | 53041311 | 工业组态软件 | 2 | 32 | 22 | 10 | 4 | 2 | |||||||
10 | 53041329 | 机器视觉 | 2 | 32 | 16 | 16 | 3 | 2 | 2 | ||||||
11 | 53041312 | 交流伺服与变频技术 | 2 | 32 | 16 | 16 | 4 | 2 | |||||||
12 | 53041331 | 智能工厂虚拟仿真及应用 | 2 | 32 | 16 | 16 | 5 | 2 | |||||||
13 | 53041304 |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 4 | 64 | 26 | 38 | 5 | 4 | |||||||
14 | 53041328 | 工业物联网技术 | 2 | 32 | 16 | 16 | 5 | ||||||||
15 | 53041310 | 机器人创新设计与制作 | 2 | 32 | 16 | 16 | 5 | 2 | |||||||
16 | 53041313 | 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 | 3 | 48 | 24 | 24 | 5 | 3 | |||||||
17 | 53041317 | 微处理机系统设计 | 2 | 32 | 14 | 18 | 5 | 2 | |||||||
18 | 53041333 | 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 | 2 | 32 | 16 | 16 | 3 | 2 | |||||||
小计:2024级计划选修18学分 | 18 | 288 | 150 | 138 | 8 | 4 | 6 | ||||||||
公共选修课 | 选修校级公选课至少8学分,其中必须选修2学分的美育类、2学分的思政类、2学分的创新创业类课程。 | ||||||||||||||
小计 | 8 | 128 | |||||||||||||
合计 | 104 | 1754 | 25 | 29 | 20 | 20 | 12 | ||||||||
学期课程门数 | 10 | 12 | 9 | 8 | 5 | ||||||||||
学期考试课程门数 | 5 | 5 | 4 | 4 | 2 |
备注:
专业核心课程为:机械设计基础、电气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与维护。
创新创业课程为:CAD/CAM软件及创新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智能工厂虚拟仿真及应用。
(3)课证融合课程为: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4)课赛融合课程为: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与维护。
(5)闽台班的《电子技术基础》、《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利实务》等四门专业课程由台湾老师负责授课或主要参与授课。
2、集中性教学环节计划进程表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集中性教学环节计划进程表
类 别 | 素质能力模块 | 序号 | 项目代码 | 项目名称 | 学分 | 总 周 数 | 考核方式 | 实施学期 | 备注 | |||||
1 | 2 | 3 | 4 | 5 | 6 | |||||||||
集 集 中 性 实 践 教 学 | 基本素质与能力 | 1 | 64002001 | 入学教育 | 0.5 | 1 | 考查 | 1 | 第1教学周 | |||||
2 | 64002002 | 军事技能 | 3 | 3 | 考查 | 3 | 学生处安排 | |||||||
3 | 61012002 | 社会实践(思想道德与法治) | 0.5 | (1) | 考查 | (1) | 理论课程教学周的周末,分三个周末共计6天 | |||||||
4 | 61022002 | 社会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0.5 | (1) | 考查 | (1) | 理论课程教学周的周末,分三个周末共计6天 | |||||||
5 | 64001002 | 劳动教育与实践1 | 0.5 | (1) | 考查 | (1) | 第一学期分散安排 | |||||||
6 | 64001003 | 劳动教育与实践2 | 0.5 | (1) | 考查 | (1) | 第二学期分散安排 | |||||||
7 | 64001004 | 劳动教育与实践3 | 0.5 | (1) | 考查 | (1) | 第三学期分散安排 | |||||||
64001005 | 劳动教育与实践4 | 0.5 | (1) | 考查 | (1) | 第四学期分散安排 | ||||||||
8 | 64002003 | 毕业教育 | 0.5 | 1 | 考查 | (1) | 校内 | |||||||
9 | 65002001 | 素质教育 | 2 | 考查 | 分散安排,由院团委、二级学院组织 | |||||||||
10 | 62002001 | 创新创业实践 | 0.5 | 考查 | 校内 | |||||||||
集中性专业实践环节 | 1 | 53042101 | 金工实习 | 2 | 2 | 考查 | 2 | 校内金工车间 | ||||||
2 | 53042212 | 二维CAD实训 | 2 | 2 | 考查 | 2 | 校内 | |||||||
3 | 53042204 | 液压与气压实训 | 1 | 1 | 考查 | 1 | 校内 | |||||||
4 | 53042210 | 高级电工强化训练 | 2 | 2 | 考查 | 2 | 校内 | |||||||
5 | 53042205 | 自动化生产线实训 | 1 | 1 | 考查 | 1 | 校内 | |||||||
6 | 53042216 | 阶段岗位实习 | 2 | 4 | 考查 | 4 | 校内+企业 | |||||||
7 | 53042217 | 毕业岗位实习 | 8 | 16 | 考查 | 16 | 企业 | |||||||
8 | 53042208 | 创新专题制作(毕业论文) | 2 | 2 | 考查 | 1 | 1 | 校内 | ||||||
小计 | 29.5 | 35 | 4 | 2 | 2 | 3 | 6 | 18 | ||||||
毕业总计最低学分 | 133 |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根据课程的特点与本校的具体条件,本专业将6门课程:电气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与维护列为核心课程。通过这些主要课程的建设,带动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本着基于工作岗位课程模块化的建设思路,根据课程特点重新组织课程内容。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以强化职业综合能力,即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主线,囊括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原则,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开展教学活动。在课程内容的课时安排上,紧紧遵循“工学结合”的原则,加大实践课时比例,以及理实一体教学的比例,将符合条件的课程单元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教学全过程按“基础知识→基础能力训练→专业知识→专项操作实训→阶段岗位实习→职业技能实训、中级工考证→专门知识综合实训→生产岗位实践→校企联合答辩、高级工考证、综合提高”的思路设计并实施一体化教学,如下图所示。
教学模式过程图
为了贴近职业岗位要求,我们将课程教学依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以加强教学针对性;将专业技能操作实训和职业资格要求融合到教学计划与课程内容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专业技能的培训效果。
为了突出综合实践环节的建设,我们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思想遵循了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形成的循序渐进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先进,从单一到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分阶段、分层次设置,采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渐进式目标教学法,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应岗位(群)要求的职业技能,具备本行业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有利于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例如,我们从一开始就将《基础机器人制作与编程》课程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把课堂搬入实验室,以教育机器人为载体,突出“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系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与认知,同时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强化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特点,根据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制定实践教学标准,我们制定出本专业所要求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实践教学模块,统筹安排实践性教学内容,将基本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形成阶段实习、系列实验、实训实习、综合训练以及岗位生产实习等几部分实践环节。其具体的做法如下表所示。
机电技术专业知识技能培养计划安排表
培养专业 | 第一 学期 | 第二 学期 | 第三 学期 | 第四 学期 | 第五 学期 | 第六 学期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通识课程 | 专业技术课程 | 阶段岗位实习 | 专业知识、技能综合训练一体化课程 | 岗位生产实习、高级维修电工考证、毕业设计 | |||||
基础实验、实习 | 专项实训实习…… | 中级维修电工考证 |
教学计划的安排要有利于实践能力的训练。灵活安排教学实践各环节,教学计划安排应主动适应企业的生产时段与生产项目内容的安排,注重实施的效果,教学计划的安排与调整必须要有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按照机械的、固定的模式去制定。实训实习安排的基本思路如下:
(1)紧跟技术发展进步,营造真实生产环境。合理安排“基础训练—校内实训—阶段岗位实习—毕业岗位实习”实训项目,使能力培养递进提高;按照“基地建设企业化”和“实践教学生产化”的原则,建设生产型教学车间,紧跟技术发展进步,选用仪器设备与课程实施内容相配套、与生产实际相一致,使实训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努力营造真实的生产环境,开展生产性实训,使“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体现在教学各个环节。不断推进一体化教学、项目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法。
(2)校企深度融合,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以服务为出发点,积极参与企业职工培训,承担企业技术研发、改革等任务,探索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身份互兼,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不断增强岗位实习效果,尝试将岗位实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专门性集中专项实习,主要安排在大二上学期和大三上学期。通过这一阶段实习,强化学生某一专项技能的实践,体验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第二阶段为毕业岗位实习,通过这一阶段的实习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更好地与就业工作岗位进行衔接。保证学生岗位实习时间达到半年以上。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力度,与企业共同对学生岗位实习进行评定。并充分依托机电装备制造类企业,利用企业与社会资源,形成一批具有行业、专业特色的校外实训基地。
对专兼职教师的数量、结构、素质等提出有关要求。
专任教师队伍配置要求
①专业带头人
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以上水平,有一定企业实践工作经历和5年以上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经历,在行业企业的技术领域一定影响力。具备运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改革的设计的能力;具有主持和组织实训实习条件建设、生产性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组织高职特色教材编写、制定教学标准、建设教学资源库的能力。
②专业骨干教师
讲师或工程师以上水平,有一定企业实践经历和3年以上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经历。富有创新协作精神,能承担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设计和实施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主持和参与高职教材编写、教学标准制定、课件、案例、实训实习项目、教学指导、习题题库、学习评价等教学资源的建设。
③“双师”素质教师
讲师及以上职业资格,并具有工程师或技师以上水平,有企业岗位实践经历、能参与应用技术研究和国内外学术交流与进修等形式,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并具备较强的专业教学设计开发能力和业务指导能力;能承担生产性实训项目设计开发、实训指导书编写的工作。双师型总数占专任教师总数80%及以上。
专任教师
具有研究生及以上,系统承担过1门及以上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的全部讲授工作。并到企事业、生产服务一线实践6个月以上。能承担生产性实训项目设计开发、实训指导书编写的工作。
目前本专业专任教师12人,其中:高级职称人数5人,中级职称人数 6人,初级职称人数1人,具有双师型教师人数11人。
姓名 | 出生年月 | 学历 | 学位 | 职称 | 毕业院校 | 专业特长 | 主讲课程 |
杨开怀 | 1980.10 | 研究生 | 博士 | 教授 | 福州大学 | 材料学 | 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 |
李斌 | 1965.03 | 本科 | 学生 | 教授 | 福建林学院 | 木材加工 | 液压与气动技术 |
曾思通 | 1985.12 | 研究生 | 硕士 | 副教授 | 福州大学 | 机械电子工程 |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
廖应生 | 1979.07 | 研究生 | 硕士 | 高级工程师 | 福州大学 | 机械电子工程 | 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与维护、交流伺服与变频技术 |
兰慧琴 | 1987.01 | 研究生 | 硕士 | 副教授 | 福建师范大学 | 光学 | 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与维护 |
黄颖 | 1986.02 | 研究生 | 硕士 | 副教授 | 齐齐哈尔大学 | 工业设计 | 机械设计基础,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液压与气压传动 |
李烈熊 | 1984.08 | 研究生 | 硕士 | 讲师 | 福州大学 | 机械电子工程 |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与维护 |
胡桂玉 | 1994.10 | 本科 | 学士 | 助教 |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械制图,金属零件成型与加工工艺实施,交流伺服与变频技术,CAD/CAM软件及应用 |
曾舒 | 1988.07 | 研究生 | 硕士 | 助教 | 厦门大学 | 材料加工工程 | 电工技术基础、电气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
林俊杰 | 1990.07 | 研究生 | 硕士 | 助教 | 福州大学 | 材料学 |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金属零件成型于加工工艺实施 |
(2)兼职教师队伍配置要求
担任专业实训课的企业兼职教师必须满足以下任职条件:
具有丰富的机械机电技术业务经验和生产管理经验
机械类课程的兼职教师应该具有机械制造、机械设计等机械相关专业学历,熟悉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公差配合等相关知识,理论知识扎实,有一定的教学经验。
电气控制类课程的兼职教师应具有机电、电气或电子等相关专业学历,熟悉电气电子电路、51单片机控制、PLC等控制知识,精通电工电子测量设备的使用,理论知识扎实,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
气压液压控制类课程的兼职教师应具有机电、气压液压等相关专业的教育背景,熟悉机电自动化设备的气路、油路的控制系统及各种气液压阀的工作原理,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
机电设备维修维护类兼职教师应具有五年以上机电设备检修或维护的工作经验;熟悉机电设备机械电气的设计理论,熟练掌握机械电气维修的相关技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
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应达到30%,力争达到50﹪。
序号 | 学历要求 | 专业背景 | 职称要求 | 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要求 | 合作企业 (行业部门) | 拟任课程 (教学环节) | 人数 |
1 | 本科及以上 | 机械制造 | 中级及以上 | 高级工程师 | 福建省机械科学研究院 | 机械制图、CAD/CAM软件及创新应用 | 2 |
2 | 本科及以上 | 机械制造 | 中级及以上 | 中级数控车工 | 福建省威诺数控有限公司 | 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机械设计基础 | 2 |
3 | 本科及以上 | 机械电子 | 中级及以上 | 高级电工 | 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电工技术基础、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与维护 | 2 |
(1)校内实验实训室(实训基地)
为满足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需要,目前本专业的校内实验实训室配置如下表所示:
校内实验实训室
序号 | 校内实验实训室(实训基地)名称 | 主要设备 | 主要实训项目 |
1 | 电工实验室 | THHE-1实验台 | 电工技术基础 |
2 | 电子实验室 | 电子实验台 | 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 |
3 | 电力电子实验室 | 电机拖动实验台、交流电机、直流电机 | 电气控制技术 |
4 | 电气控制实验室 | 电控实验台 | 电气控制技术 |
5 | PLC实验室 | 电脑、PLC、变频器 |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 |
6 | 机房 | 电脑 | CAD/CAM软件及创新应用 |
7 | 自动化生产线 | 自动化生产线 | 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 |
8 | 液压实验室 | Festo液压、气动实验台 | 液压与气压技术 |
8 | 单片机实验室 | 电脑、单片机实验板、机器人宝贝车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
9 | 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中心 | 数控机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 | 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 |
10 | 工业机器人实训室 | 工业机器人 |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
(2)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场所,本专业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借鉴企业的模式经营和管理,按照人才培养标准,对整个教学过程实施全面的质量监控;创新开展了多种模式的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主要的校外实训基地见下表所示。
校外主要实训基地
序号 | 校外实训基地名称 | 合作单位 | 主要实训项目 |
1 | 智能制造实训基地 | 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阶段岗位实习、毕业岗位实习 |
2 | 汽车制造实训基地 | 福建奔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阶段岗位实习、毕业岗位实习 |
3 | 电气安装实训基地 | 福州三杰电器有限公司 | 阶段岗位实习、毕业岗位实习 |
4 | 汽车零部件生产实训基地 | 福建钜全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阶段岗位实习、毕业岗位实习 |
5 | 电力设备制造实训基地 | 福建森源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阶段岗位实习、毕业岗位实习 |
6 | 机电设备制造实训基地 | 福州闽岳机电有限公司 | 阶段岗位实习、毕业岗位实习 |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是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重构和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而工学结合课程标准的制订作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落到实处的保障。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新高职课程体系下,课程标准制订的思路与内容,对于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是:首先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阐述,明确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其次应结合职业教育课程观、教学观、能力观,以项目化教学来组织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排序中,选择典型任务为载体,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互相联系的学习情境;第三应通过对各学习情境中学习目标、主要内容、授课方式、师生要求等各项内容的描述,来规范课程所要求的内容;第四应通过对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组合,以一个完整的项目为载体,完成课程的实施;最后,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考察和评价,来完成对课程的评鉴与考核。机电一体化专业针对本专业的课程均分别建立相应课程标准。
(1)建设网络教学信息平台。将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课件、实训工单、专业查询资料上网,在网络教学信息平台上实现信息共享。
(2)推进教材建设,教材选用项目化、模块化、情景式、案例式、活页式等新型教材。并积极推进符合地区特点的校本教材的开发与使用。编写符合工学结合的实训教材和指导书,为使核心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教学的开展,编制专业课程引导文,实训工单等教学资料。
(3)在实验实训室建设过程中突出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利用实物、模型、声像多媒体资源开展教学。
(4)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为教学服务。通过组织参观,校企合作,将企业引入学校,将课堂搬进企业,拓展学习平台。
根据具体教学情境和教学对象,选择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方法,在一体化教室、实训中心、校中厂等教学场所,利用课程教学资源库、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和平台,实施项目教学。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本专业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具有丰富的视频、动画、文本等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发布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使用手机、平板、笔记本等设备可以随时在线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校企合作共同修订教学质量内部评价标准,引入社会评价机构开展第三方评价,形成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
(1)内部评价: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指标为依据,通过领导查教、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活动,结合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的分析,对各专业师资队伍、教学设施、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质量、毕业生进行内部评价。并积极引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考核及评价办法。
(2)外部评价: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收集来自行业、用人单位、家长、毕业生等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意见,委托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开展第三方评价,对专业的就业率、月薪、失业率、失业量、离职率、工作与专业对口率、求职成本、求职强度等各项指标进行评价,构建人才培养质量“多视角”的外部评价体系。
1、制度建设
(1)建立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
选派专任教师分别到校企合作企业锻炼,另外选拔了多名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职院校进修或培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专业技术和教学理念,跟踪专业技术发展动态,开展技术交流,专业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水平、实践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专任教师解决企业技术问题的能力及科研水平、研发能力。
(2)实训车间管理制度
完善实训车间硬件的同时,引企入校,采取企业管理模式,校企共同制定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机制,构建工学结合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同时借鉴机电行业的职业岗位标准,制定校内生产性实训标准、校外岗位实习标准,研制实训指导手册和实训管理手册,确保工学结合实训的良性运行。通过校企合作建设的方式共建企业化实训基地;建立健全的教学实验实训建设管理制度,保证本专业有关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有效实施与利用,使之有力促进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
(3) 校企共建质量监控与质量保障体系
在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总体框架下,根据专业建设的特点,重点建立了教学质量评估系统与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的相关机制,进一步完善与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了教学质量评估系统,成立教学质量监控小组。完善“教师评学”、“学生评教”、“教学督导”、“企业评价”等制度。制定了课程开发规范与课程考核实施办法,开展课程教学设计和案例教学研讨和研究,确保项目化课程的实施效果与教学质量。制定了与健全学生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岗位实习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实习、实训质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长效机制建设
机电一体化技术 专业产学研合作委员会行业企业委员构成汇总表
序号 | 姓 名 | 性别 | 年龄 | 合作企业(行业部门) | 职 务 | 职 称 | 校企合作的主要 内容与形式 |
1 | 李壮斌 | 男 | 47 | 福州问道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 董事长 |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
2 | 程利军 | 男 | 52 | 沃尔沃建筑(中国)有限公司 | 经理 | 高级工程师 | 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
3 | 曾珍 | 男 | 57 | 福建东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总经理 | 经济师 | 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
4 | 林龙生 | 男 | 62 | 福建龙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董事长 | 高级工程师 | 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
5 | 郑建斌 | 男 | 55 | 福建兴航重工有限公司 | 总工程师 |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
6 | 俞海金 | 男 | 44 | 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技术长/省技能大师 | 高级技师 | 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
(1)校企深度融合,为企业输送高级人才
与钜全活塞、闽岳机电等企业携手合作,通过实训基地共建、师资队伍共建、课程内容共建、管理无缝搭接、实习就业对接等方式,全方位深度融合。按企业模式进行管理及教学,采用“择优选拔,末位淘汰”的方式,企业为优秀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实现学习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2)探索“学员制+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企业对机电技术人才工作岗位的需要,进行知识能力的分解,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建设“四位一体”实训基地,使学生的学习就是在“学员制+学徒制” 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真正达到培养“技术员”+“高级工”的目的。
(3)“教-学-做无缝结合”校企联训特色教学
与闽岳机电等企业合作,以机电设备维修项目和制造项目为教学目标,通过具体的实践项目的教学,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并赋之于应用。
3、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在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这个核心,把人才培养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主动、有效地适应企业的需要,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与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使学校内部形成有机的整体。
在学院“人才培养多层次督导体系”的基础上,系部和机电教研室依此形式逐级构建更加细化的多层次督导体系,如系部督导,专业教研室(室组)的督导。
在人才培养督导体系中我们还增设“社会评价”环节(由企业领导和工程技术专家、校外教育专家、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以及社会各界有关人士组成),形成一条指导学校人才培养、反映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信息的外部督导渠道,改变传统的封闭式学校教育的模式,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督导体系从工作计划和组织、教育活动、系统输出的观测点、管理和评价,到各环节的信息反馈,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参与,注重学生的意见。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构成汇总表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学历 | 专业 | 职称/职业资格证 | 职务 | 工作单位 | 专业指导委员会职务 |
1 | 杨开怀 | 男 | 43 | 博士 | 机械设计 | 教授 | 机械学院院长 |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 主任委员 |
2 | 彭胜敏 | 男 | 42 | 硕士 | 机器人技术 | 副教授 | 机器人学院副院长 |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 副主任委员 |
3 | 林善镇 | 男 | 56 | 本科 | 自动化技术 | 高级工程师 | 部门经理 | 福州银达汇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委员 |
4 | 俞海金 | 男 | 46 | 大专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高级技师 | 技术长 | 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委员 |
5 | 李壮斌 | 男 | 47 | 硕士 | 机械设计 |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董事长 | 福州问道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 委员 |
6 | 苏伟民 | 男 | 40 | 硕士 | 机械设计 | 副教授 | 系主任 | 福建技师学院 | 委员 |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为:
培养目标(一):能够进行机械绘图;
培养目标(二):能够使用工具、数控机床等设备加工机械零件;
培养目标(三):能够完成机械设备的维护,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能够对机电设备进行维护和故障检修;
培养目标(四):能够完成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电子产品装接与调试,具备机电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
培养目标(五):能够完成自动化生产线系统的安装调试,能够进行工业机器人的调试与应用对设备系统进行局部改造和升级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要求如下:
毕业要求1:能够进行机械零部件的测绘;
毕业要求2:能够操作普通机加设备,能够使用各种常见装配工具;
毕业要求3:了解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技能,具备 CNC应用能力;
毕业要求4:了解设备安装知识、设备调试、液压和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结构,能对常用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毕业要求5:能够装接与测试电子产品;
毕业要求6:具有电子、电气设备安装检测能力
毕业要求7:具有对常见继电接触式控制线路安装调试能力
毕业要求8:能够对生产线自动化设备进行装配、调试及维护;
毕业要求9:具有对光机电液设备的综合调试能力;
毕业要求10:对设备系统进行局部改造和升级的能力。
毕业要求11:会使用电工、电子常用工具和仪表;
毕业要求12:能对PLC控制系统进行基本维护;
毕业要求13:能熟练对工业机器人进行现场编程;
毕业要求14:能够使用现场总线组建工业网络;
毕业要求15:能够编写基本人机界面程序;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相关度矩阵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 | 培养目标(一) | 培养目标(二) | 培养目标(三) | 培养目标 (四) | 培养目标 (五) |
毕业要求1 | √ | √ | |||
毕业要求2 | √ | ||||
毕业要求3 | √ | ||||
毕业要求4 | √ | ||||
毕业要求5 | √ | ||||
毕业要求6 | √ | ||||
毕业要求7 | √ | √ | |||
毕业要求8 | √ | ||||
毕业要求9 | √ | ||||
毕业要求10 | √ | ||||
毕业要求11 | √ | √ | √ | ||
毕业要求12 | √ | √ | |||
毕业要求13 | √ | ||||
毕业要求14 | √ | ||||
毕业要求15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相关度矩阵
课程名称 | 毕业要求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
机械制图 | √ | √ | √ | ||||||||||||
金属零件成型与加工工艺实施 | √ | √ | |||||||||||||
电工技术基础 | √ | √ | √ | √ | |||||||||||
电子技术基础 | √ | √ | √ | ||||||||||||
液压与气动技术 | √ | √ | |||||||||||||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 | √ | √ | √ | √ |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 √ | √ | |||||||||||||
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 | √ | ||||||||||||||
电气控制技术 | √ | √ | √ | √ | |||||||||||
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与维护 | √ | √ | √ | ||||||||||||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 √ | √ | √ | ||||||||||||
机电设备质量安全管理 | √ | √ | √ | ||||||||||||
交流伺服与变频技术 | √ | √ | √ | √ | |||||||||||
CAD/CAM软件及应用 | √ | √ | √ | ||||||||||||
专利实务 | √ | ||||||||||||||
机电专业英语 | √ | √ |
(三)毕业要求
学生在学校规定学习年限内,修满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与学分,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达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
1.修满总学时2710,总学分133.5;
2.选修校级公选课至少8学分,其中公选课必须选修2学分的美育类、2学分的思政类、2学分的创新创业类课程。
3.素质教育(三全育人)修满2学分。
一般包括教学计划变更审批表、调整专业培养计划申请表等。
附表1
记录编号:JY0201/JL02
调整专业培养计划申请表
申请项目 | 原计划已执行了几个学期 | |||||||
年级 | 专业 | |||||||
调整内容 | 调整前 | 调整后 | ||||||
调整原因: | ||||||||
二级学院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 教务处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 分管副院长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 ||||||
调整与审批注意事项:
|
附表2
记录编号:JY0201/JL03
教学计划变更申请表
二级学院 | 学年及学期 | |||||
专业 | 年级 | |||||
调整内容 | 调整前 | 调整后 | ||||
调整原因: | ||||||
教研室审核意见: | 二级学院审批意见: | |||||
教务处审批意见: |
注:1、专业选修课的调整由系审批即可,必修课的调整由系同意后报教务处审批。
2、本表一式二份,二级学院和教务处各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