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者:2018006黄山发布时间:2024-02-13浏览次数:1605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专业代码:460301

二、培养类型及学历层次

 (一)培养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二)学历层次:大专

三、入学要求与修业年限

 (一)入学要求

 为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二)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3年,可以根据学生灵活学习需求合理、弹性安排学习时间。

四、职业面向

 (一)职业面向

 经过对福建地区典型中小企业调研分析,表明机电一体化技术类职业与其它职业相比,属于复合性的新型职业,要求具有较宽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基础,具有娴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具有从事多重复杂性的工作能力。其专业职业面向如表4-1所示:

4-1 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所属专业(代码)

对应行业

(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

主要岗位类

(或技术)

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

装备制造大类

46

自动化类

4601

通用设备制造业34);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43

机械工程技术人员(2-02-07


自动化控制系统安装调试技术改造

高级电工证书;

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

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人员 (6-20-03


设备操作人员;

设备安装调试及维修人员;

生产现场管理人员

高级电工证书;AutoCAD认证证书;

中级数控车工

子专用设备装配调试

人员(6-21-04

设备操作人员;

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技术人员机电一体化设备销售与技术支持

高级电工证书;

可编程序控制

系统设计师1+X”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技能等级证书


  1.  职业发展路径

 (1)机电产品(设备)生产岗位

 要求具有机电产品生产现场的工艺实施能力、机电工具设备的使用与操作能力、对机电产品进行装配、检测与调试。

 (2)机电设备销售与售后服务技术岗位

 要求具有机电设备的原理、装配工艺等知识,具有机电设备的检测与维修能力。

 (3)制造类企业的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岗位

 要求技术人员具备看懂机械图纸和电气图纸的能力;具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知识。

 (4)机电一体化设备装接调试岗位

能够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安装、调试、运行管理与设备维护,并能对一般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进行维护与改造。

 (三)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定位于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调试与维护,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技术,能从事机电设备检测维修、设备的运行和技术改造及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调试与维护等,能在机电行业从事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依据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对应的工作要求,能力、知识、职业态度等要求分析职业能力项目表,具体见表4-2

 表4-2  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职业行动领域

或职业能力模块

工作

任务

工作

职责

知识、技能、职业素养要求

学习、训练

内容

备注

机电产品的设计及生产

  1. 机械零件绘制;

  2. 零件加工工艺编制

  3. 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的操作;

  4. 刀具的选用及工件的装夹;

  5. 机械零件的检验

  6. 机械(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调试


按照工艺指导文件等相关文件的要求完成作业准备;按照装配图、电气图、工艺文件等相关文件的要求,使用工具、仪器等进行机电设备的设计及生产工作。

1、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

2、能够应用绘图软件进行零件绘制;

3、能编写零件的加工工艺文件;

4、熟练操作普通机加设备和数控机加设备(车床或铣床);

5、能编写常规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

6、掌握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知识

7.熟练使用各种常见装配工具;

8、掌握通用量具、专用量具的正确使用;

9、能进行典型机电产品装配

10、具有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信息检索与分析能力、创新能力。

机械制图、零件测绘、金属工艺学、金工实习、典型生产设备的操作与运用、CAD/CAM软件及应用、机械设计、三维CAD实训


机电设备销售与售后服务

1、机电设备配件选配与管理;

2、机电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3、电气线路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4、电子线路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5、机电设备的故障检修;

6、机电产品营销

依据现场条件及客户要求进行产品营销、售后服务、技术改造、培训及编制工艺

文件

1、了解典型机电产品结构、性能及使用常识;

2、掌握机电产品或设备在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方面的基本知识;

3、掌握安全知识;

4、具有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产品营销知识

6、具有与客户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7、具有良好的质量意识与职业道德。

机械传动、液压与液力传动、设备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故障检修、机电产品销售、机电系统实训、维修电工、电工电子实训


制造类企业的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

1、设备的机械维护;

2、电气线路的检查与维护;

3、交直流电机的检查与维护;

4、机电产品技术文件管理;

5、简单机电一体化设备性能检测与评估

使用工具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故障检测;具备设备安装与调试能力;填写设备装调、操作等记录。

1、机械图和电气图的识读;

2、具有对机电设备机械的维护保养能力;

3、具有电子、电气设备安装检测能力;

4、能够对电机的常见故障进行检测;

5、具有对常见继电接触式控制线路安装调试能力;

6、具有一定设备综合管理能力;

7、能对常用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8、掌握安全知识;

9、能阅读专业资料;

10、具有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信息检索与分析能力、创新能力。

机械原理、机电设备检修、机电设备性能检测、企业管理、维修电工、PLC实训、单片机实训、数控机床维护与使用、专业英语


机电一体化设备装接调试

1、自动化生产线系统安装调试;

2、机电控制系统装配;

PLC可编程控制器的安装、编程调试;

3、嵌入式系统的搭建与产品制作;

4、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的维护;

5、工业机器人的调试与应用;

6、对机电设备系统进行局部改造和升级。

机电一体化设备自动化生产线进行设计、制造、安装、调试、集成、运行维护、设备管理及质量管理等。

1、具有分析机电一体化设备系统图的能力;

2、能够对生产线自动化设备进行装配与调试;

3、能够对自动化生产线设备进行维护;

4、具有对光、机、电、液设备的综合调试能力;

5、对设备系统进行局部改造和升级的能力。

6、能正确使用各种测量器具;

7、具有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信息检索与分析能力、创新能力。

PLC可编程控制器的安装、编程与调试、单片机原理、自动化生产线的组装与调试、维修电工、自动化生产线运行实习、工业机器人的调试与应用。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的设备工程技术人员、机械设备修理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与维修、自动生产线运维、工业机器人应用、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销售和技术支持、机电一体化设备技改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 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 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 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2、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3)掌握绘制机械图、电气图等工程图的基础知识。

4)掌握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工程材料、公差配合、机械加工等技术的 专业知识。

5)掌握电工与电子、液压与气动、传感器与检测、电机与拖动、运动控制、PLC控 制、工业机器人、人机界面及工业控制网络等技术的专业知识。

6)掌握典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制造单 元的运行与维护等机电综合知识。

7)了解各种先进制造模式,掌握智能制造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构成以及制造自动 化系统、制造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

8)了解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相关国家标准与安全规范。

3、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能力。

4)能识读各类机械图、电气图,能运用计算机绘图。

5)能选择和使用常用仪器仪表和工具,能进行常用机械、电气元器件的选型。

6)能根据设备图纸及技术要求进行装配和调试。

7)能进行机电一体化设备控制系统的设计、编程和调试。

8)能进行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诊断和维修。

9)能对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制造单元进行运行管理、维护和调试。

 表5-1给出机电一体化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素质(职业素养、职业态度职业道德)、知识的分解图表。

 表5-1  专业能力、素质、知识与工作任务分析表

典型工作任务

工作要求

技 能

知 识

职业态度

1.机械绘图

1、能够进行零部件的测绘;

2、能够应用绘图软件;

3、能熟练使用标准件手册;

机械产品的测绘与识图,公差与配合,AutoCAD软件的使用。

【关键能力】

学习能力:1.再学习能力;2.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3.获取新知识的能力;4.掌新技术、新设备、新系统的能力;5.创新思维能力。6.掌握专业质量管理常识。

工作能力:1.制定工作计划、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2.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3.团队合作的能力;4.安全、质量意识。

【基本素质】

1.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与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2.具有合格的政治素养;3.健康的身心素质;4.具有爱国主义情操和“求是、自强、求实、创新”的船政精神。5. 具有质量管理意识及追求卓越的精神。

2.零件加工工艺编制

1、能够应用工具或设备对机械零件进行加工;

2、了解零件的加工设备及加工方法;

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及热处理工艺、切削加工工艺基础知识、零件加工工艺的编制。

3.使用工具或设备加工机械零件

1、熟练操作普通机加设备

2、熟练使用各种常见装配工具;

钳工、焊接和切削加工工艺设备的操作。

4.使用数控机床完成零件加工

1、熟练操作数控机床

2、能编写常规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

常用数控机床加工工件的操作,数控机床的保养及常见故障的排除。

5. 机械系统结构分析与改造

1、熟悉典型设备的结构特点;

2、能正确使用各种测量器具;

3、能阅读专业资料;

机械零部件的拆装、机械结构原理、液压与气压元件的组装与调试。

6.机械设备维护

1、熟悉典型设备的结构特点;

2、具有对机电设备机械的维护保养能力;

3、能阅读专业资料;

机械零部件的拆装、机械设备维护保养知识。

7.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1、能够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或一体化设备);

2、能进行典型机电产品装配。

设备安装知识、设备调试、液压和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结构。

8.机电设备的故障检修

1、能够进行机电设备的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

2、具有机电设备常见故障的维修能力。

机电设备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应用,机电设备维修的基础知识、技术与方法。

9.机电设备技术管理

1、具有一定设备综合管理能力;

2、能对常用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现代设备管理工作的基本知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10.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

1、能够装接与测试电子产品;

2、具有电子、电气设备安装检测能力;

3、具有对常见继电接触式控制线路安装调试能力。

4、具有查阅技术资料能力;

电机、变压器、电气控制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机械特性及运行特性;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基础知识;新型电机、电器及电器控制设备的分析、调试、维护方法。

11.电子产品装接与调试

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测量技术与调试方法。

12.电气线路检查与维护

交直流电路的识图与分析,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

13.机电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PLC控制器的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传感器检测技术。

14.自动化生产线系统安装调试

1、具有分析一体化设备系统图的能力;

2、能够对生产线自动化设备进行装配、调试及维护;

3、具有对光机电液设备的综合调试能力;

4、对设备系统进行局部改造和升级的能力。

机械传动、电子电路、气动、液压、传感器、电机驱动与PLC运动控制等知识。

15. 工业机器人的调试与应用

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系统的基础知识, 传感器知识、PLC的应用、视觉系统。

16.对设备系统进行局部改造和升级

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系统的基础知识,单片机、PLC的应用。


 本专业毕业生可考取高级电工证书、AutoCAD认证证书、中级数控车工等职业资格证书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等1+X证书。毕业须获得至少一项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六、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人才培养模式及特色

 (1)通过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复合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岗位工作领域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学习领域(即课程),并据此编排与学习领域相对应的课程模块。该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  该课程体系对复合交叉技能的培养有较好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  体系中的七个课程模块既有独立,又相互联系。对我省机电产品的应用行业规模小,分散,门类多具有较好的就业适应性

    •  通过教学模块的编排,更方便教学过程的组织与运行,既有利于实践体系的构建,也有利于教师资源的优化组合。充分体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性,更好地突出课程载体的功能与作用。

    •  有利于专业群的共享平台的构建,其中机械模块与电气模块可以为其他相关专业灵活组合。并能够根据社会经济的需求,开发出更多的相关领域的专业模块,具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另外也为全校相关专业建立了一个共享的公共实验实训平台。

 (2)通过校校企合作项目、奔驰订单班、技能竞赛等环节,实现理实融合。通过校校企合作,将理论和实践融合在生产现场的真实环境中,把生产的现场作为教学的课堂,实现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企业和工作为中心的转变。通过开设企业订单班,使校企深度融合,拓展了学校的教学基地,共享了社会资源。实践证明,一方面校企合作使学生在专业素质、岗位意识、技术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了质的转变;另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了到生产一线实践锻炼的机会,而企业得到了量身定做的优秀毕业生。除此之外,本专业还通过选拔学生参加全国和福建省的职业技能大赛(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和机器人技术应用),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实践技能训练与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复合,不断提高技能水平。 按照“项目引领、能力进阶”的人才培养模式,新的教学计划体现了主干课程设计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相一致,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相吻合的设计思想。教学计划实施中突出体现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全过程按“基础知识—基础能力训练—专业知识—单项操作实训—阶段岗位实习—职业技能实训、中级工考证—专项技术综合实训—企业生产岗位实践—校企联合答辩、结合高级工考证综合训练”的思路设计,并实施一体化教学。通过两阶段岗位实习,接触不同类型的企业,增强学生适应多重复杂工作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能力的逐步提高。

4)实现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将主干核心课程用实际工作任务贯穿起来,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过程。将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知识、能力、要求融入课程体系中,注重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结合,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培养,注重理论知识的联系,专业知识的交叉,实行情境式、项目任务式“学、练、研”一体的教学。加强实践教学和现场教学环节,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

1、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一般设置6~8门,包括:电气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与维护等。






2、专业课程体系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基于企业典型的工作岗位建立职业能力模型,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坚持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全面推进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积极开展 1+X 证书制度试点,将 1+X 证书与专业建设紧密结合,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严格按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帮助学生掌握岗位群所需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

就业能力。坚持技能大赛和双创教育的融入,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大赛有机融合,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重要环节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就业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如图所示。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3、独立设置(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表

序号

独立设置的

实践教学环节

设置学期

周数

主要教学

模式设计

教学地点

考核

设计

学习成果呈现形式

1

入学教育

1

1

基本素质与能力

校内操场

考查

会操

2

军事技能

1

2

基本素质与能力

校内

考查

学生处安排

3

社会实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学期暑假

1

基本素质与能力

校外

考查

报告

4

社会实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学期暑假

1

基本素质与能力

校外

考查

报告

5

毕业教育

6

1

基本素质与能力

教室

考查


6

劳动教育与实践1

1

1

基本素质与能力




7

劳动教育与实践2

2

1

基本素质与能力




8

劳动教育与实践3

3

1

基本素质与能力




9

素质教育

分散安排由院团委、二级学院组织






10

金工实习

2

2

专业项目集中性实践

校内金工车间

分块考核

加工作品

11

液压与气压实训

4

1

专业项目集中性实践

校内液压气动实训室

分块考核

作品演示

12

二维CAD实训

3

1

专业项目集中性实践

校内

企业考核为主

作品演示

13

自动化生产线实训

5

1

专业项目集中性实践

分块考核

分块考核

作品演示

14

阶段岗位实习

5

4

集中性岗位实践

校企合作企业

企业考核为主

报告

15

毕业岗位实习

6

16

岗位实践

校外企业

企业考核为主

报告

16

创新专题制作(毕业论文)

56

2

综合项目实践

校内

分块考核、答辩

作品展示、论文

17

高级电工强化训练

4

2

专业项目集中性实践

校内电气实训室

以证代考

高级工证

18

创新创业实践

课外时间


见注释

校内

折算学分

折算学分

 注:“创新创业实践课程”,2.0学分,不占用正常课时,学生可以用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参加技能大赛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学分。


4、技能大赛项目设计

 技能大赛项目设计表

序号

技能大赛

项目名称

依托课程或实训环节

竞赛内容设计

设置学期

竞赛形式

竞赛组织方式

1

机器人技术应用

《基础机器人制作与编程》

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完成小型智能机器人组装、编程和调试

2

分组以团队方式进行

分组进行。23人分为1组。考核结果作为该课程期末成绩的组成部分。

2

机电一体化技术

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与维护

根据任务书的要求,以现场操作“自动生产线实训考核装置”的方式,完成自动生产线设备部分工作单元的安装与调试等工作。

5

分组以团队方式进行

分组进行。23人分为1组。考核结果作为该课程期末成绩的组成部分。

3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根据任务书的要求,以现场操作“工业机器人培训站”的方式,完成工业机器人的操作与编程

5

分组以团队方式进行

分组进行。23人分为1组。考核结果作为该课程期末成绩的组成部分。

4

三维CAD设计

CAD/CAM软件及应用

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图纸的三维建模

6

分组以团队方式进行

分组进行。13人分为1组。考核结果作为该课程期末成绩的组成部分。

5、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等证书的育训结合项目设计

 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等证书的育训结合项目设计

序号

证书名称

依托课程或实训环节

内容设计

育训组织形式

备注

1

高级电工

高级电工强化训练

根据高级电工职业资格标准

集中实训

已有试点的1+X证书专业必填

2

中级数控车工

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

根据数控车工职业资格标准

课程实践

3

AutoCAD认证

机械产品的测绘与识图

根据AutoCAD认证职业资格标准

集中实训

4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1+X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根据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课程教学实践

5

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根据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课程教学实践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含素质教育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应准确描述各门课程的课程目标、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落实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专业(技能)课程应准确描述各门课程的课程目标、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增强可操作性。

1、公共必修课

1思想道德与法治11学期       (24学时)


 学习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引导大学生立足新时代的社会需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道德观、法治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坚定“四个自信”,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习内容:

 本教学,分为七个专题: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确立高尚的人生追求、科学应对人生的各种挑战、理想信念的内涵和作用、确立崇高科学的理想信念、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采用专题化、模块化教学模式,依托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创设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平台,根据课程模块内容和学生特点,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设置模块学习任务,灵活运用讲授法、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乐于实践,让学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成为主体,充分提箱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为考试课,以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成绩,采用百分计分制;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60%,其中课堂考勤10%、网络学习20%、课堂活动20%、实践环节10%;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40%,按照教育部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考核要求,采用年段统一闭卷考试。


2思想道德与法治22学期       (24学时)

 学习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引导大学生立足新时代的社会需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道德观、法治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坚定“四个自信”,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习内容:

 本课程采用专题化教学,分为九个专题: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道德的形成及其本质、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原则及其规范、在实践中养成优良道德品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采用专题化、模块化教学模式,依托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创设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平台,根据课程模块内容和学生特点,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设置模块学习任务,灵活运用讲授法、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乐于实践,让学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成为主体,充分体现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为考试课,以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成绩,采用百分计分制;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60%,其中课堂考勤10%、网络学习20%、课堂活动20%、实践环节10%;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40%,按照教育部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考核要求,采用年段统一闭卷考试。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3学期(48学时)

 学习目标:

 本课程是对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最新概括和表述,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进一步树牢大学生“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刻领会“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学习内容:

 专题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专题二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专题三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专题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专题五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专题六    全面深化改革

 专题七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专题八    全面依法治国

 专题九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专题十    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专题十一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专题十二  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

 专题十三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专题十四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专题十五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专题十六  全面从严治党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以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为落脚点,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平台资源;课中:综合运用讲授、案例、情境创设、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开展教学,辅之以平台互动完成教学任务,并进行过程性评价。课后:借助平台进行拓展、反馈与考核。

 课程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为考试课,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采用百分制计分。总评成绩=平时成绩(60%+期末成绩(40%),其中平时成绩60%包括:考勤(20%)、平台学习任务(15%)、作业(15%)、课堂表现(1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由学习通平台随机组卷,统一发布。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期(32学时)

 学习目标:

 本课程旨在引导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有更加透彻的理解。提升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习内容:

 前言 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以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为落脚点,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平台资源;课中:综合运用讲授、案例、情境创设、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开展教学,辅之以平台互动完成教学任务,并进行过程性评价。课后:借助平台进行拓展、反馈与考核。

 课程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为考试课,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采用百分制计分。总评成绩=平时成绩(70%+期末成绩(30%),其中平时成绩70%包括:考勤(20%)、平台学习任务(20%)、作业(20%)、课堂表现(1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由学习通平台随机组卷,统一发布。


5《体育与健康1》 第1学期 (26学时)

学习目标:

  1.  总体目标

 以提高身体素质为指导思想,通过基础体育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并运用比较科学的健身方法进行锻炼,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为专项学习和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的目的。

 二、分类目标(一)运动参与目标爱好运动,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二)运动技能目标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专项学习打下良好的体能基础。(三)职业特殊体育素质目标通过积极锻炼,具备与职业工作特征相应的身体素质(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韧等素质能力),并通过项目考核标准。(四)职业社会适应性目标通过《基础体能》体育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好的适应职业工作需要的社会适应能力、职业礼仪和职业气质等社会服务规范,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学习内容:

 体育课目的与任务、课堂常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身体健康常识、短跑、中长跑、跳投、类健康长廊、休闲项目、职业体能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1.学期教学以周学时为单位,按项目内容学时比例分配教学时数。2.按规定的项目教学时数进行场地轮换教学。3.以自然班教学,采用语言传授(示范、讲解)、实践学习、问题讨论、问答法进行教学。4.学生感知练习或采用辅助练法过程。5.通过身体练习达到掌握基本运动技能。6.通过对某项技术动作的分解练习到完整技术练习,并通过实践练习—纠正错误—再练习过程,达到熟练掌握的某一技术动作的目的。7.教学方法采用分组教学法、循环练习法,并通过竞赛法或游戏法练习进入情景教学,从而达到掌握某一技术动作的目的。8.通过对项目的测试或技术评定,检查学生对项目技术的掌握程度。

课程考核与评价:

1.理论部分: 以理论课教学内容为主,结合教材,采用闭卷或开卷考试,100 分制,占学期成绩的 10% ;

2.实践部分:技术考核占总成绩的 90%。


 (6)《体育与健康2》第2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

  1.  总体目标

 以提高身体素质为指导思想,通过基础体育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并运用比较科学的健身方法进行锻炼,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为专项学习和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的目的。

 二、分类目标(一)运动参与目标爱好运动,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二)运动技能目标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专项学习打下良好的体能基础。(三)职业特殊体育素质目标通过积极锻炼,具备与职业工作特征相应的身体素质(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韧等素质能力),并通过项目考核标准。(四)职业社会适应性目标通过《基础体能》体育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好的适应职业工作需要的社会适应能力、职业礼仪和职业气质等社会服务规范,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学习内容:

 体育课目的与任务、课堂常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身体健康常识、短跑、中长跑、跳投、类健康长廊、休闲项目、职业体能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1.学期教学以周学时为单位,按项目内容学时比例分配教学时数。2.按规定的项目教学时数进行场地轮换教学。3.以自然班教学,采用语言传授(示范、讲解)、实践学习、问题讨论、问答法进行教学。4.学生感知练习或采用辅助练法过程。5.通过身体练习达到掌握基本运动技能。6.通过对某项技术动作的分解练习到完整技术练习,并通过实践练习—纠正错误—再练习过程,达到熟练掌握的某一技术动作的目的。7.教学方法采用分组教学法、循环练习法,并通过竞赛法或游戏法练习进入情景教学,从而达到掌握某一技术动作的目的。8.通过对项目的测试或技术评定,检查学生对项目技术的掌握程度。

课程考核与评价:

1.理论部分: 以理论课教学内容为主,结合教材,采用闭卷或开卷考试,100 分制,占学期成绩的 10 % 。

2.实践部分:技术考核占总成绩的 90 %。


 (7)《体育与健康3》 第3学期 (34学时)

学习目标:

 选项体育课,是全校大二年级的公共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选项运动课程是以大一体育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以人为本,传授各选项课程的知识、技术、战术;掌握一定技能与战术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和提高个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大学生养成自主练习和研究型学习的良好习惯,增进身心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大学一年级基础体育课程,后续课程有课外体育俱乐部。课外体育俱乐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保持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锻炼的连贯性、把大学生的体育教育过程延伸到高等教育全过程、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学习内容:

 以各选项内容为主(篮球、足球、排球、气排球、桌上足球、网球、羽毛球、武术博击、武术套路、健美操、形体瑜珈、定向运动、乒乓球、啦啦操、保健体育)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1.学期教学以周学时为单位,按项目内容学时比例分配教学时数。2.按规定的教学项目时数进行教学。3.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教学以自然班开课,采用语言传授(示范、讲解)、实践学习、问题讨论、问答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4.通过对某项技术动作的分解练习到完整技术练习,并通过实践练习—纠正错误—再练习过程,达到熟练掌握的某一技术动作的目的。5.教学方法采用分组教学法、循环练习法,并通过竞赛法或游戏法练习进入情景教学,从而达到掌握某一技术动作的目的。6.通过对项目的测试或技术评定,检查学生对项目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

课程考核与评价:

1.理论部分: 以理论课教学内容为主,结合教材,采用闭卷或开卷考试,100 分制,占学期成绩的10%。

2.实践部分:技术考核占总成绩的60%、专项素质20%、游泳10%


 (8)《体育与健康4》 第4学期 (34学时)

学习目标:

 选项体育课,是全校大二年级的公共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选项运动课程是以大一体育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以人为本,传授各选项课程的知识、技术、战术;掌握一定技能与战术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和提高个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大学生养成自主练习和研究型学习的良好习惯,增进身心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大学一年级基础体育课程,后续课程有课外体育俱乐部。课外体育俱乐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保持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锻炼的连贯性、把大学生的体育教育过程延伸到高等教育全过程、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学习内容:

 以各选项内容为主(篮球、足球、排球、气排球、桌上足球、网球、羽毛球、武术博击、武术套路、健美操、形体瑜珈、定向运动、乒乓球、啦啦操、保健体育)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1.学期教学以周学时为单位,按项目内容学时比例分配教学时数。2.按规定的教学项目时数进行教学。3.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教学以自然班开课,采用语言传授(示范、讲解)、实践学习、问题讨论、问答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4.通过对某项技术动作的分解练习到完整技术练习,并通过实践练习—纠正错误—再练习过程,达到熟练掌握的某一技术动作的目的。5.教学方法采用分组教学法、循环练习法,并通过竞赛法或游戏法练习进入情景教学,从而达到掌握某一技术动作的目的。6.通过对项目的测试或技术评定,检查学生对项目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

课程考核与评价:

1.理论部分: 以理论课教学内容为主,结合教材,采用闭卷或开卷考试,100 分制,占学期成绩的 10 % 。

2.实践部分:技术考核占总成绩的60%、专项素质30%


  1.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第1学期    (48学时)

 学习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增强信息意识、提升计算思维、促进数字化创新与发展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为其职业发展、终身学习和服务社会奠定基础。本课程任务旨在帮助学生认识信息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了解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理解信息社会特征并遵循信息社会规范;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工具软件和信息化办公技术,能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使学生拥有团队意识和职业精神,具备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能力,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学习内容:

 模块一:计算机基础知识;模块二:办公应用(以WPS为核心的文档处理、电子表格处理、演示文稿处理)模块三:信息检索能力;模块四:信息素养与社会责任;模块五:新一代信息技术概述;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教学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翻转课堂,合理科学安排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任务,教学中依托案例构建教学,“教、学、做”融为一体,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既注重合理发挥传统课堂的教学优势又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关注学生个性特征、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本课程网站资源,在网上开展教学活动,包括网络课程学习、自主学习、课后复习、课件下载、作业提交、专题讨论、网上答疑等,使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方便地进行学习。

 课程考核与评价:

 关注评价的多元性,将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项目考核、技能目标考核成绩作为总评成绩。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考勤+提问等)+项目考核80%(其中模块一占10%,模块二占55%,模块三占5%,模块四占5%,模块五占5%


 (10高职英语1   1学期 (64学时)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能够达到《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所设定的四项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职场涉外沟通目标、多元文化交流目标、语言思维提升目标、自主学习完善目标,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够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学习内容:            

《高职英语1》《高职英语2》为基础英语,基础英语课程内容为职场通用英语,分个人与社交、个人与职场两大模块,共有14个主题。个人与社交模块主题包括:兴趣爱好、娱乐购物、时间管理、健康急救、网络安全、智能交通、商旅文化、志愿服务。在主题中融入词汇知识、语法知识、语篇知识、语用知识、文化知识。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教学依托优慕课、学习通、U校园、词达人等平台,让学生在平台学习词汇、语法、写作、视听内容。线下教学分课前、课中、课后,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平台资源;课中:围绕主题创设情境、设计语言学习活动,运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等方法,将“听、说、读、写、译”多种语言技能训练相结合;课后:学生完成线上或线下拓展练习,教师发挥评价对英语教学的导向、激励、诊改作用,进行教学反思,强化教学环节管理、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与评价: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开展学业水平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知识、技能、素养进行多维度评价。

1)过程性考核占50%,包括出勤、作业、课堂表现、单元测试、小组任务等成绩。

2)终结性考试占50%,以闭卷形式进行,考查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1.  高职英语2   2学期 (64学时)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能够达到《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所设定的四项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职场涉外沟通目标、多元文化交流目标、语言思维提升目标、自主学习完善目标,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够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学习内容:            

《高职英语1》《高职英语2》为基础英语,基础英语课程内容为职场通用英语,分个人与社交、个人与职场两大模块,共有14个主题。个人与职场模块主题包括:求职、面试、实习、入职、职场礼仪、职业规划等。在主题中融入词汇知识、语法知识、语篇知识、语用知识、文化知识。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教学依托优慕课、学习通、U校园、词达人等平台,让学生在平台学习词汇、语法、写作、视听内容。线下教学分课前、课中、课后,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平台资源;课中:围绕主题创设情境、设计语言学习活动,运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等方法,将“听、说、读、写、译”多种语言技能训练相结合;课后:学生完成线上或线下拓展练习,教师发挥评价对英语教学的导向、激励、诊改作用,进行教学反思,强化教学环节管理、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与评价: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开展学业水平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知识、技能、素养进行多维度评价。

1)过程性考核占50%,包括出勤、作业、课堂表现、单元测试、小组任务等成绩。

2)终结性考试占50%,以闭卷形式进行,考查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1. 高等数学(模块A)    第1学期       (60学时)

学习目标:

1.获得高职学生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数学基本概念、结论产生的专业背景和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专业学习中的应用。

.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在各专业中的应用,掌握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3.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与特性,适当兼顾学生思维、文化等方面的培养。

学习内容:  

1、预备知识(4课时),2、函数、极限与连续(12课时),3、微分学(12课时),4、导数的应用(8课时)5、积分学(20课时)6、专业应用(4课时)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1.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2.模块化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1.情景设置:努力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学习情景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2.模块化教学:根据为专业服务需求,围绕工作中的真实任务开展模块化教学;

3.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采用启发讲授法、实验探究、自主学习等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师资要求:

1.熟练掌握信息化技术;

2.懂得一定的专业知识,熟悉行业背景;

课程考核与评价:

1.过程性考核:平时小测(20%)、课堂互动(20%)、信息化教学(20%)、出勤(20%)、在线测试(20%)等方面综合给出学生平时成绩。

2.学期总评成绩构成(百分制):

学期总评成绩=期末闭卷(50%+平时成绩(50%


 (13)职业语文         第2学期 (34学时)

 学习目标:

 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汉语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程,达到以下要求:

1.准确获取和解读语言信息的能力;

2.准确地驾驭语言素材,形成正确判断和严密思路的思维能力;

3.准确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4.熟练处理职场文书的写作能力。

 学习内容:

课程共有以下个模块:模块一:职业语文概述;模块二:职场礼仪;模块三:职场沟通(倾听、交谈);模块四:职场口语表达(面试和演讲);模块五:职场文书写作(行政公文、日常事务文书、职业文书);模块六:职业汉语能力及普通话训练(拓展模块)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教学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翻转课堂,合理科学安排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任务。课前,在学习平台上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中:综合利用信息化平台、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小组讨论等手段,组织学生开展教学;课后:借助教学平台进行课程拓展、习作以及知识巩固。在教学理念上,本课程突破了传统语文的知识传授与规则(听、说、读、写)训练,而侧重于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学习在具体职业环境下,如何运用语言认识事物、与人共处、处理信息与展开思维。

 课程考核与评价:

 实行过程评价,由学习态度(考勤、课堂表现)、习作练习(课堂练习、课后练习)、期末考核三部分构成。满分100,其中作业占50%,期末线上测试占10%,考勤占10%,网络学习占30%(观看视频20%,课堂讨论10%),

  1.  信息技术应用拓展      第2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

 本课程旨在对当前热门的计算机新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具备支撑专业学习的能力有一定的了解。掌握程序设计的思维,能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使学生拥有团队意识和职业精神,具备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能力,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程序设计基础模块课程目标:理解程序设计是设计和构建可执行的程序以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通过学习能够掌握一种编程的任务分析、算法设计、编写、调试、测试程序的能力。                     

2、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课程目标:本主题包含大数据基础知识、大数据系统架构、大数据分析算法、大数据应用及发展趋 势等内容;包含人工智能基础知识、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内容。通过该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行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和主流技术,形成大数据思维方式,掌握人工智能理念,

3、物联网与通讯技术课程目标:本主题包含现代通信 技术基础、5G 技术、其他现代通信技术等内容。主要对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和典型应用进行系统性介绍,从物联网的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层模型出发,分别阐述各层的主要功能和重点技术,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4、数字媒体课程目标:本主题包含数字媒体基础知识、数字文本、数字图像、数字声音、数字视频、HTML5 应用制作和发布等内容。本课程注重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和独立制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能够熟悉从制作到思考,从思考到设计,从而具备影视作品编辑、创作能力。

学习内容:

 模块一:程序设计

 本主题包含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程序设计语言和工具、程序设计方法和实践等内容。主要内容: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典型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与流程;掌握一种主流编程工具的安装、环境配置和基本使用方法;掌握一种主流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语法、流程控制、数据类型、函数、 模块、文件操作、异常处理等;能完成简单程序的编写和调测任务,为相关领域应用开发提供支持。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1、程序设计基础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模式,依托智能化测试系统,构建“课前线上预习、上课测验检查、重点案例讲授、强化编程实训”。强调学生课前线上预习,每次授课采用进行20分钟的测试,根据系统阅卷评判的结果,重点分析学生预习存在问题,重点讲授本次课程案例及知识要点,随后通过程序编程实训,锻炼编程能力、拓展思维。

 课程考核与评价:

1、程序设计基础模块的考核以学生课程测验(40%)、课堂实训(40%)、课堂综合素质考核(20%),课堂综合素质考核包括考勤、课堂提问、课堂纪律。



  (1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2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

 本课程通过建立以课堂教学为轴、以团队活动为主、个性化指导为辅,理论和实践课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为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培养健全人格、树立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未来职业社会的适应性及人生的幸福感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指导。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理论与知识,掌握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基本技能,提升心理健康的质量管理意识,锻造良好的人格品质和积极心态。

 学习内容:

 课程以“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共设计了十个专题项目,包括健康、自我、人格、学习、人际、情绪、爱情、网络、就业、生命等主题,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的心理品质,学会理性面对挫折和困难,全方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以立德树人为落脚点,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平台资源;课中:综合运用讲授、案例、情境创设、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开展教学,辅之以平台互动完成教学任务,并进行过程性评价。课后:借助平台进行拓展、反馈与考核。

课程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为考查课,课程考核以过程性考查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学生成绩,采用五级计分制。过程性考查占70%,共70分,其中: ①课堂考勤20分:旷课一次扣5分,迟到、早退扣2分;若旷课次数超过总课时三分之一,期末总评以不及格论。 ②课堂表现10分:线上互动5分,线下互动5分。 ③课堂小测40分:每个专题10分。终结性考核30%,共30分。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完成心理剧。



 (16)形势与政策    第1-5学期 (40学时)

 (形势与政策1)(形势与政策2)(形势与政策3)(形势与政策4)(形势与政策5

学习目标:

本课程引导广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掌握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的新进展新局面,掌握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新贡献。使学生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能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能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学习内容:

根据新学期开学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选择四个专题作为教学内容,以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为教材。内容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大活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以及重大改革措施;国际形势及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我国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采用专题化教学模式,依托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设置专题学习任务,灵活运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视频教学法、启发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交流互动,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体。

课程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为考查课,以过程性考查和终结性考查综合评定成绩,采用五级制;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80%,其中课堂考勤20%、网络学习30%、课堂活动30%;终结性考查占总成绩的20%,以论文、大作业等方式进行。


  1.  就业指导           第5学期 (12学时)

学习目标:

本课程通过建立以课堂教学为轴、团队活动为主、个性化指导为辅,理论和实践课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大学生顺利就业、适应社会及树立创业意识提供必要的指导。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家就业政策,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价值观,锻造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求职设计、求职技巧和求职面试礼仪,增强自主意识,切实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密益求密的精神,提高大学生职业竞争力。

学习内容:

就业指导课程共包含四个模块:模块一 就业准备;模块二 把握政策;模块三求职设计;模块四 求职技巧。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管理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除了通过教学活动传授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外,还应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知识等,使用测评工具、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模拟面试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自我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业观和职业价值观。

课程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为考查课,课程考核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考核评价相结合综合评定学生成占70%,包括考勤、学习态度、个人作业完成情况、课堂互动等,终结性考查占30%,以命题论文、撰写求职简历、现场答辩、模拟面试等方式进行。


  1.  军事理论      第2学期(36学时)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强化忧患意识,掌握国防知识,提高国防技能,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依法履行国防义务,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使学生终身受用。

 学习内容:

 课程共有五大模块,模块一:中国国防;模块二:军事思想;模块三:国家安全;模块四:现代战争;模块五:信息化装备。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1、教学方法: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视听教学法。2、教学建议:坚持课堂教学和教师面授在教学中的主渠道作用;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依托“优慕课”为线上学习平台,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合理科学安排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任务;要求在信息一体化教室(配备网络、计算机、投影仪等)完成,运用学校优慕课平台;采用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考核。3、教学组织过程:国防教育和爱国教育有机贯穿,把“课程思政”、船政文化精神、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等理念融入其中。

 课程考核与评价:

   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1)过程性考核成绩构成(70%):学习态度20%(考勤、课堂表现)+作业30%+网络学习30%(包括自主性学习、课前预习、课后讨论等等);(2)期末考核20%

PS:按照学院规定及教研室规定:

 (1)缺课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

2)作业缺交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


 (19)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第1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

 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职业环境,科学规划生涯发展路径,强化职业胜任力,涵养家国情怀,争做新时代的接班者、奋斗者;激发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培养崇高的家国情怀、职业的敬畏情怀、负责的担当情怀、精益的卓越情怀,重塑精益求精、脚踏实地、专注做事的工匠精神,提升职业素养,胜任社会与企业的发展需求,实现人职最佳匹配、实现人生价值。

 学习内容:

 课程通过“以终为始”目标导向,以“大学生职业生涯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为主线,共有三个篇章,包含13个专题,从生涯觉醒、自我觉察、职业探索到做出职业决策、制定出能成为大学生行动指南的职业生涯规划、持续进行生涯管理。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以立德树人为落脚点,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平台资源;课中:综合运用讲授、案例、情境创设、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开展教学,辅之以平台互动完成教学任务,并进行过程性评价。课后:借助平台进行拓展、反馈与考核。

 课程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为考查课,课程考核以过程性考查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学生成绩,采用五级计分制。过程性考查占70%,共70分,其中:①课堂考勤20分:旷课一次扣2分,迟到、早退扣1分;若旷课次数超过总课时三分之一,期末总评以不及格论。②课外作业30分:完成生涯自我探索报告。③线上学习10分:根据线上阅读、小测、讨论等情况打分。④课堂小测10分:根据随堂小测成绩打分。终结性考查占30%,共30分,小组完成行业调查分析、生涯人物访谈等。


 (20)船政文化           第1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船政文化及其历史与现实价值意义的教学实践,帮助学生掌握船政文化和职业教育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国家至上的爱国情怀、励志进取的敬业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以及精益求精 密益求密的质量精神等船政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文化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锻造学生具备良好的船政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德技并修的时代工匠、能工巧匠。

学习内容:

本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分为四个模块:船政的创办;船政的辉煌——铸舰、培军;船政的辉煌——育人;船政的传承。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教学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合理科学安排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任务,注重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质安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增强学生爱国、爱校、爱专业、爱职业的社会责任感,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程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为考查课,采取过程性考核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总评成绩=线下学习成绩30%+线上学习成绩40%+实践学习成绩30%


21创新创业教育基础理论       第2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

 本课程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基础理论方面的指导,帮助大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并使学生掌握较为系统全面的创新创业基本知识和技能,配合学校相关部门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供实践机会,让大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延展人生的宽度和广度,积累起人生最宝贵的经验值和成就感。

 学习内容: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共分成七个专题:专题一创新创业概述;专题二企业家精神与创新思维;专题三创新方法;专题四创业者与创业团队;专题五创意与创业机会;专题六商业模式创新;专题七创业路演。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更为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采用案例分享、课堂讨论、角色模拟活动等充实和丰富课堂,利用课后拓展和相关测试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开拓学生的思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课堂讨论和角色模拟,体会学习的快乐,分享学习的经验,交流学习的方法,不断增强创新精神,强化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课程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为考查课,课程考核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通过过程性考查和终结性考查综合评定学生成绩。总评(100%=过程性考查(70%+终结性考查 (30%),其中过程性考查 包括考勤、学习态度、个人作业、团队作业、课堂互动等,终结性考查以报告(论文)、大作业、项目设计等方式进行。


2、专业必修课(专业核心课程依学期序前置说明内容及要求)

1机械制图1学期       (64学时)

学习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遵循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手工和计算机绘图能力,并使其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机械零件产品设计,并将设计思想转化为图样,以适应现代加工制造业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学习内容:1、制图基本知识;2、基本体的投影;3、组合体的投影;4、机械零件的识读与绘制;5、装配件的识读与绘制;6AutoCAD绘图。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根据“工学结合”的基本要求,本着以“实用”为基础,以“必须”为尺度,遵循“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结合我院的生源、学制、学时、学期的实际情况,对原有《机械制图》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将投影理论部分的内容适当压缩,并将AutoCAD绘图内容穿插到教学中,从而将所需学习能力划分为六个学习单元,使得课程内容各部分衔接合理,知识连贯,教学内容实用具体,职教特色更加鲜明。通过每个单元下面各子单元的学习,鼓励学生发挥学习自主性,掌握识读和绘制实际产品图样的能力,为后学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考核与评价:本课程的成绩采用百分制,由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课程终结性考核成绩组成。其中,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期末终结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



  1. 金属零件成型与加工工艺实施       第3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使学生懂得有关金属材料和其它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了解常用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及热处理工艺之间的关系,了解铸造、压力加工、焊接、切削加工的工艺基础知识,为学习其它课程和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好必要的基础。

学习内容:1、金属材料基础知识;2、金属的机械性能及其试验方法;3、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4、铁碳合金;5、非合金钢;6、钢的热处理; 7、合金钢;8、铸铁;9、有色金属及其合金;10、铸造生产;11、金属压力加工;12、金属的焊接和切削加工基本知识。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体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探讨在基于工作过程当中学习书本理论知识的途径,相关的具体工作实践方面的知识尽量在实践操作当中学习,理论教学主要为实践工作做一些铺垫,对知识概念方面的知识则还是靠课堂教学来进行。

课程考核与评价:1、考核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50%,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2、平时成绩包括:小测:占10%;实验占:20%;出勤、课堂表现与作业占:20%3、作业:根据完成的质量,按ABCD评定,达不到D级者退回重做。不按时完成者取消考试资格,本课程按不及格计。4、实验成绩:实验课考勤占20%、实操表现占50%,实验报告占30%5、习题在讲课的过程中一起讲,不设专门的习题课。


  1. 机械设计基础       第2学期       (48学时)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正确分析、使用和维护机械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初步具备运用手册设计简单机械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机械设备课程以及参与技术改造奠定必要的基础。

学习内容: 1、绪论; 2、静力学;3、材料力学;4、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5、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6、平面连杆机构;7、凸轮机构;8、间歇运动机构;9、带传动;10、圆柱齿轮机构;11、蜗杆传动;12、齿轮系;13、联接;14、轴;15、轴承;16、其他常用零、部件。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摄制的工程案例,配合理论教学,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机械零件陈列室和各类机械设备陈列,并延伸第二课堂,加强对学生工程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课程考核与评价:以定量方式呈现评价结果,采用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形式。

1.平时成绩      30%

2.实验成绩      20%

3.期末考试成绩  50%

平时成绩的评价主要通过出勤、课堂提问、作业等形式去完成。

实验成绩的评价主要通过实验态度、实验时的动手能力、实验报告等形式去完成。


  1. 电工技术基础      第1学期       (54学时)

学习目标: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电工专业知识为主要任务,通过基础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训练,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具备解决电工问题的技术技能,养成一定的职业操守习惯,以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学习内容:  

 一、理论教学单元:

1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2直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3电路的稳态分析;4正弦交流电路;5三相交流电路和三相电力系统。

  1.  验证性实验:

1电压、电位的测定及电位图;2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3电压源与电流源的转换;4叠加原理的验证;5戴维宁定理的验证;6交流电路频率特性的测定;7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相量的研究;8三相交流电路的测试。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1.本课程的教学首先要满足专业基础课特性,以理论教学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相结合,用实际的案例、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去启发、诱导、学生,使其更快的理解理论中的知识;2.教学过程中,通过验证性的实验,在加强同学们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再认识理论知识,加深记忆;3.要从高职教育的目标出发,了解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对该技术知识的需求,把握好“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并注意为今后的有关后续课程做好铺垫工作。4.了解学生的基础和情况,结合其实际水平和能力,认真指导。5.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程考核与评价:以定量方式呈现评价结果,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内容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1.平时成绩20%(通过出勤、课堂提问、作业和平时测验等形式)

2.实验成绩30% (通过实验态度、实验时的动手能力、实验报告等形式)

3.期末考试成绩50%


  1. 电子技术基础       第2学期       (64学时)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对电子线路的分析及初步设计的能力,具有典型电子产品的安装与测试的能力;能够通过各种媒体及时了解电子产品前沿技术,做到“懂原理、能诊断、会测试”,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创新、环保、节能、安全和客户服务的意识。

学习内容:1、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半导体二极管与三极管)2、功率放大电路组装与测试(基本放大电路) 3、运算放大器的组装与测试(集成运算放大器) 4、直流稳压电源的组装与测试(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5、三人表决器的设计与制作(门电路与和组合逻辑电路)6、计数器电路的设计与制作(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555定时器)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1.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与项目驱动相结合。将有关理论直接或间接的融入到项目中,学中做,做中学。2.强调师生互动,并将有关知识、技能、职业道德和情感态度有机融合,课程强调理解与分析,也强调应用与技能。注重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2.教师要与企业保持良好联系,关注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使学习内容更贴近实际。

课程考核与评价:课程评价采取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1.过程性考核成绩(50%)主要包括:课堂考勤与互动、学习态度、作业、实验。

2、期末终结性考核(50 %

采取闭卷考试,实践性题目占1/4,识记性题目占1/4,分析设计性题目占2/4


  1. 液压与气动技术       第4学期       (48学时)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正确选用液压与气压元件、利用元件装调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和系统故障诊断和排除的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注意渗透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具备优良的思想品质和基本的职业素质,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后继课程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内容:1.液压传动概述;2.液压油和液压流体力学基础;3.液压泵与液压马达;4.液压缸;5.液压阀;6.液压辅件;7.液压基本回路;8.典型液压系统;9.液压伺服系统;10.液力耦合器与液力变矩器;11.气压传动概述;12.气源装置与气动元件;13.气压基本回路与气压传动系统;14.液压与气压系统的安装、调试、使用、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1.课程讲授要深入浅出、分清主次、抓住关键、一环扣一环、步步深入,对教学中的重点和关键点内容,不仅要在讲授上狠下功夫,而且要通过讨论、课后思考、课外作业、实验(训)等各个环节使学生对这些知识深刻理解,牢固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2.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通过讲授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物观察法并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板书进行;实践教学通过项目教学法进行。3.精炼课后思考和课外作业,要恰当地安排有典型意义的课后思考题和课外作业,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4.加强学生的思想品质和职业素质教育。

本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采取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过程性考核成绩占50%,主要考核:纪律(旷课、迟到或早退,上课讲话、玩手机等,采用在总评成绩基础上的扣分制),课堂回答问题质量、课外作业的完成率与完成质量,占过程性考核成绩的50%;实验(训)时的表现(安全、纪律、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团队意识、5S等),应知应会(必备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质量、成本意识,工具、仪器的选用,作业项目的完成质量,实验(训)项目工作单的完成质量等),占过程性考核成绩的50%

2.终结性考核成绩占50%,通过笔试(闭卷)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内容以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为主(占60%),适当考核学生综合分析和创新能力的知识(占40%),命题采用的基本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分析题等。


  1.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       第4学期       (64学时)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根据常见工业控制对象的特点和要求,正确选择PLC控制方案和控制规律,掌握常见传感器件和控制器件的选用和维护知识,熟练地掌握简单工业控制系统的安装和调试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生产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用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学习内容:1、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2、继电器控制系统PLC改造设计;3、自动送料带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抢答器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4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5、机械手PLC步进指令控制系统;6、简易密码琐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7、电机多段速变频恒压调速PLC控制系统;8、电机正反转组态与PLC联机调试等。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1.本课程的教学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主,以讲授法、讨论法等为辅,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做中学,学中做”,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2.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和能力,设置相当难度的实验实训项目,并通过认真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3.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开动脑筋,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4.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实验实训,重视学生之间的团结和协作,培养共同解决问题的团队精神。

课程考核与评价:以定量方式呈现评价结果,采用平时成绩和答辩成绩相结合的形式,其中分配比例如下:

平时成绩(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出勤情况)       20%

实践操作(学生实践操作进度、完成情况和基本技能考试)     30%

理论考核                                                 50%

以上比例可以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1.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第3学期       (48学时)

学习目标:让学生熟悉单片机使用和它的选择方法;让学生掌握单片机的基本控制环节;要求学生具有对单片机控制系统分析能力;具有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能力;具有单片机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的能力。

学习内容: 1. 单片机认知及其开发软件使用;2. 2LED发光二极管控制;3. 8LED发光二极管控制;4. LED点阵显示控制;5. 中断系统控制及应用;6. 定时/计数器控制及应用;7. 串行接口控制及应用。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1.本课程的教学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主,以讲授法、讨论法等为辅,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做中学,学中做”,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2.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和能力,设置相当难度的实验实训项,通过软件仿真、硬件调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3.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开动脑筋,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4.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实验实训,重视学生之间的团结和协作,培养共同解决问题的团队精神。

课程考核与评价:以定量方式呈现评价结果,采用平时成绩和答辩成绩相结合的形式。

1.平时成绩(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出勤情况)       20%

2.实践操作(学生实践操作进度、完成情况和基本技能考试)     30%

3.理论考核                                                 50%

以上比例可以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9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     第4学期       (56学时)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手工编程和实践知识;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中所涉及的设备、工装、数控加工工艺编制等环节的理论及实践知识,包括刀具几何参数和切削用量的选择、数控机床的类型、特点及其工艺范围;机械加工中零件的定位及基准选择,机械加工精度、生产率和经济性,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以及各类机床夹具的选择等。使学生具有能够在理论上进行分析、在实践上具有解决数控加工工艺的能力。

学习内容:1、数控技术概论;2、数控车床编程基础;3、数控车床操作入门;4、轴类零件的程序编制与加工;5、套类零件的程序编制与加工;6、螺纹零件的程序编制与加工;7、数控铣床基本结构;8、数控铣床基本操作与维护、安全文明生产知识;9、平面零件编程与加工;10、外形轮廓编程与加工;11、沟槽和内轮廓加工;12、孔和孔系加工。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1、教学活动可根据内容特点在专业教室或实训基地进行。2、可先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机床的模拟操作,等学生熟练后再上实际机床进行操作。3、为了增加学生的操作能力,可适当减少理论教学课时,增加实践课时。4、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数控技术基本知识这一主题必讲;对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数控线切割编程与加工这一主题必讲;对于数控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数控线切割编程与加工这一主题选讲,也可根据专业特点讲授其他机电一体化设备。5、条件允许下,可适当把艺术带入教学环节中,如加工零件举例时可举一些有艺术性的例子

 课程考核与评价:采用理论考试、实践考核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形式。

 理论考试50%

 实践考核20%

 平时成绩30%

10)电气控制技术     第3学期       (64学时)

 学习目标: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选择、使用和维护电机、变压器及电气控制设备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电机、变压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机械特性及运行特性,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基本环节;掌握常用电动机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熟悉新型电机、电器及电器控制设备的分析、调试、维护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生产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学习内容:(1)变压器的运行与应用;(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运行及其控制方法的实现;(3)直流电机的运行及其控制方法的实现;(4)常用低压电器的认识与选用;(5)电气控制电路的接线与调试。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1.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与实验实践教学相结合,必要时候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教师应结合实验项目把有关理论直接或间接地引入课堂教学过程,强调师生互动,并将有关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与情感态度有机融合。课程教学强调理论的理解分析、实践的技能掌握。注重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2.教学过程中,要从高职教育的目标出发,了解学生的基础和情况,同时教师应和企业保持良好联系,关注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使学习内容更贴近实际

 课程考核与评价:以定量方式呈现评价结果,采用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课程终结性考核成绩相结合的形式,其中分配比例如下:

 (1)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50%,包括:课堂考勤、学习态度、作业、实验与报告。

 ①课堂考勤10%:缺勤一次扣1分,迟到、早退每五次折算一次缺勤,最多扣10分;

 ②作业15%:一次作业满分5分,按正确率、认真程度、整洁度等酌情扣分;

 ③学习态度5%:包括互动、积极发言、认真听讲、玩手机、吃东西、讲话等。

 ④实验与报告20%:完成一次实验与报告按百分制记分,根据实验与报告的完成情况打分,最后成绩为多次取平均值的20%

 (2)学期终结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50%,一般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考试时间原则上定为120分钟

11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与维护     第5学期       (56学时)

 学习目标:通过综合技能培训,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工具、仪器和仪表,根据给定技术资料,对自动生产线进行安装、调试、维护与检修及管理。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建立专业思想与培养专业素质。从而为将来胜任机电一体化技术岗位群职业需要、具备优良的职业素养和突出的岗位创新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习内容: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1. 自动生产线的认识;2. 供料单元的安装与调试;3. 加工单元的安装与调试;4. 装配站单元的安装与调试;5. 分拣单元的安装与调试。6人机界面控制7、输送单元的安装与调试8、自动化生产线的总体安装与调试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将《自动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要点穿插到各个学习情境中进行学习。在以工作过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是工作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人,学生是学习工作的主体。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帅要引导学生清晰地知道所学知识有什么用,怎么学,怎么学得更好。采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完整的“六步骤”方法组织教学。

 课程考核与评价:课程评价采取终结性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1.过程性考核成绩(50%

 (1)平时考核(20%

 包括:课堂考勤、学习态度、工单、作业、课堂互动、团队合作进行成果展示等。

 (2)课程阶段性考核(30%

 包括:项目(任务)教学考核、项目技术文件书写等。

2.期末终结性考核(50 %

 期末考核以完成指定项目和课程报告作为考核依据



3、专业选修课

 (1)市场营销       第3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形成深刻的市场营销观念,知道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锻炼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市场机会识别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具备在面对营销问题时能够具有明晰的分析思路,并能给出适合实际情况策略的能力。

 学习内容:1.认识市场营销;2.市场营销环境分析;3.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4.组织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5.竞争者分析;6.营销信息系统与营销调研;7.目标市场营销战略;8.产品策略;9.价格策略;10.渠道策略;11.促销策略;12.营销企划、组织、执行与控制;13.市场营销新发展。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1.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与案例讲授教学相结合。课程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教师应结合现实案例把有关理论直接或间接地引入课堂教学过程,强调师生互动,并将有关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与情感态度有机融合。课程教学强调理解与分析,也强调应用和技能。注重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创业能力。2.教师要和企业保持良好联系,关注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使学习内容更贴近实际

 课程考核与评价:本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采取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过程性考核成绩占70%,主要考核:课堂回答问题质量,课堂小测,课外作业的完成率、完成质量等。

2.终结性考核成绩占30%,主要考核: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技巧和方法,以及进行具体的营销案例分析的能力。笔试(开卷)。

  1.  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第3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设备装配、设备安装调试、设备管理和设备维修等相关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习内容:主要讲授机械设备的装配、设备的安装、设备管理维护和设备维修等4个方面内容。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教师应深入研究学生,用各种方式激励学生学知识,不断鼓励学生战胜自己,超越自我;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本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与案例讲授教学相结合。

     课程考核与评价:由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课程终结性考核成绩组成。其中,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期末终结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

  2. 工业互联网技术      第5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业互联网的体系架构模型掌握工业互联网万物感知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平台构造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等知识。

    学习内容:主要讲述工业互联网的体系架构物体感知技术数据传输技术平台构建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等内容。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实验实践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相结合。强调师生互动,并将有关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与情感态度有机融合。注重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课程考核与评价:由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课程终结性考核成绩组成。其中,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期末终结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

  3.  机电设备招投标     第2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电设备招投标预算的编制方法,并熟悉工程招投标、工程合同等相关知识,为将来从事机电产品报价和招投标等工作打下基础。

     学习内容:本课程主要根据机电产品招投标的惯例,讲述机电设备采购政策、采购指南、采购管理程序、招标流程和编写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其包括投标须知、合同条件及合同格式,设备技术条款,投标文件格式及评标办法和中标通知书。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本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与案例讲授教学相结合,教材中设计多个案例和课堂讨论题目。

     课程考核与评价:由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课程终结性考核成绩组成。其中,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期末终结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

  4. CAD/CAM软件及应用     第5学期       (40学时)

 学习目标:使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深化、理解、巩固、提升和扩展,使学生能灵活运用Solidworks软件,解决机械产品制造中的具体问题,并能将其应用于企业生产实际,满足企业与市场对专业职业能力的要求,同时为学生在未来就业的岗位上不仅能与其相适应,而且能导引企业走在行业技术发展的前列奠定扎实的基础。

 学习内容: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1. SolidWorks2010中文版概述;2. 草图绘制;3. 零件建模草绘特征;4. 放置特征与特征复制;5. 曲线、曲面造型;6. 装  配  体;7. 工程图等。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本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采用实例进行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部分到整体的教学方式。并且要求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零部件进行创新设计。这样,给了学生一个创新的机会。由于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去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程考核与评价:由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课程终结性考核成绩组成。其中,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期末终结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

  1.  机器人创新设计与制作     第5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伺服马达、各种传感器等设备的控制、触觉传感器的应用,学会设计制作各种简单机器人,并完成指定的任务,使学生在综合运用机、电知识的能力上有所提高。

    学习内容: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机器人基础知识、伺服马达、认识各种机器人传感器、触觉传感器的应用等。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本课程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课程考核与评价:由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课程终结性考核成绩组成。其中,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70%,期末终结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

  2.  工业组态软件     第4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组态软件和触摸屏原理和使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有较完备的计算机组态软件和触摸屏技术知识、较强的设计能力、拓展能力以及较好的自动化技术设计和实践能力,为毕业后参与自动化方面的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学习内容: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以组态王KingView组态上位机,介绍了监控组态软件的安装及组态。工控组态软件基础知识、KingView系统概述、控制中心、创建过程画面、建立动态、过程归档、消息系统、用户与安全、组态王的基本应用等。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本课程教学采用组态王这种模拟现场的动画软件来组织实施, 非常形象直观,学生既学习了理论知识, 又结合实际工艺现场实践, “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课程考核与评价:由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课程终结性考核成绩组成。其中,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70%,期末终结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

  3.  交流伺服与变频技术     第4学期       (48学时)

     学习目标:让学生熟悉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分类和特性,掌握整流和逆变技术的电路构成、工作原理及运行特性,知道现代变频器的种类,理解变频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注意事项,掌握变频器的外围电路接线、参数选择和设置方法,以及变频器的各种功能应用。

    学习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变频调速技术的特点和基本原理,以及变频器主要的控制方式;变频器的主电路、控制电路的组成,包括单相、三相桥式整流电路、三相无源逆变电路、SPWM变频电路;变频器外接电路的联接方式与要求、选择不同操作模式时的接线和参数设置;查阅变频器使用说明书的方法;变频器的预置、各运行方式的接线与参数设置的基本技能;变频器的安装、保护及抗干扰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实验实践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相结合。强调师生互动,并将有关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与情感态度有机融合。注重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1.讲授与参观:通过课堂讲授,也可采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程度;2.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和教学设施,结合实物,学做结合,边学边用;3.课程实验:设计实验项目,通过各项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理解变频技术的原理,掌握变频器的操作和应用。另外,教师应和企业保持良好联系,关注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使学习内容更贴近实际。

     课程考核与评价:以定量方式呈现评价结果,采用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课程终结性考核成绩相结合的形式,其中分配比例如下:

     (1)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60%,包括:课堂考勤、学习态度、作业、实验与报告。

     ①课堂考勤10%:缺勤一次扣1分,迟到、早退每四次折算一次缺勤,最多扣10分;

     ②作业15%:一次作业满分5分,按正确率、认真程度、整洁度等酌情扣分;

     ③学习态度15%:包括互动、积极发言、认真听讲、玩手机、吃东西、讲话等。

     ④实验与报告20%:完成一次实验与报告得4分,缺少一次实验或报告得2分,

     缺少一次实验与报告得0分。

     (2)学期终结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40%,一般采取开卷笔试的方式进行,考试时间原则上定为100分钟。

  4.  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     第5学期       (48学时)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学会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常用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注意渗透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具备优良的思想品质和基本的职业素质,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内容:1.设备故障诊断概述;2.振动诊断技术;3.温度诊断技术;4.油样诊断技术;5.无损诊断技术;6.设备维修前的准备;7.设备的拆卸、清洗与检查;8.机械零件的测绘;9.机械零件、液(气)压元件、电器元件的修理;10.设备的修理装配;11.典型机电设备的检修。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1.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应注重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结合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案例说明问题;技能训练教学通过演示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进行,对设置的技能训练项目尽可能来自企业且有一定的代表性,使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工学结合。2.充分利用实物教具、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3.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课程考核与评价:本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采取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过程性考核成绩占50%,主要考核:纪律(旷课、迟到或早退,上课讲话、玩手机等,采用在总评成绩基础上的扣分制),课外作业的完成率、完成质量,占过程性考核成绩的50%;实训时的表现(安全、纪律、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团队意识、5S等),应知应会(必备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质量、成本意识,工具、仪器的选用,作业项目的完成质量,实验(训)项目工作单的完成质量等),占过程性考核成绩的50%

    2.终结性考核成绩占50%,通过笔试(闭卷)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内容以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为主(设备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的理论、方法与应用,设备维修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占60%),适当考核学生综合分析和创新能力的知识(占40%),命题采用的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是非题、简答题、计算题、分析题、论述题等。

  5.  机电设备质量安全管理     第5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使学生获得获得设备从规划选型到报废的贯穿一生的全过程管理方法,了解并掌握机电设备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注意渗透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具备优良的思想品质和基本的职业素质,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后继课程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内容:1、机电设备管理绪论;2、设备的前期管理;3、设设备经济性的评价法;4、设备的使用与维护;5、设备可靠性与维修性;6、设备故障管理;7、设备维修方式理论;8、备件管理;9、设备更新改造;10、设备信息管理。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理论教学通过讲授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物观察法并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板书进行,增加学生对机电设备贯穿一生的全过程管理感性认识;实践教学通过项目教学法进行,实践教学通过项目教学法进行,使学生加深了解机电设备管理的方式方法及管理内容,保证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认知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实验(训)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采用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遵章守纪、安全、质量、成本、5S意识。以人为本,采用“启发式”、“参与式”、“自学与提问”等多样的教学手段,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考核与评价:采取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考核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认知能力,结合实例分析问题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考试课程的成绩采用百分制,由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课程终结性考核成绩组成。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50%,期末终结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50%

    3.过程性考核包括:平时50%(课堂表现与考勤纪律50%、作业与实训50%)。

     注:缺课达到总课时1/3以上者,取消考核资格,本课程按不及格计。课外作业:缺1/3以上者取消考试资格,本课程按不及格计。

  6. 机电专业英语     第5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掌握翻译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相关文章的技巧;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为未来就业打下扎实基础。

    学习内容: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1Machine Element2Machine Tool3Computer Numberial Control Machine Tools4ResistorCapacitors and Inductors5Introduction to a Microcontroller6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sPLC)。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以锻炼学生能力为中心,将学生从枯燥的理论学习中解放出来,以机电一体化技术要求为纲,紧扣用人单位的能力需求,充分培养学生敢于用英文表达的能力。2. 教师应根据模块的学习目标编制模块任务书,模块任务书应明确教师需讲授的内容,并明确学习要求,提出模块整体安排计划。3. 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结构,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信心与成就感。4. 教师应指导学生完成模块,并将有关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和情感态度有机融合。

     课程考核与评价:建议采用以过程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形式。过程评价由考勤(15%)、课堂表现(30%)、作业(20%)3个环节组成,占总成绩65%

  7.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第5学期       (64学时)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工业机器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控制应用等有一个全面且深入的了解,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学习内容: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1.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发展和分类;2. 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3. 工业机器人的控制;4.工业机器人的编程;5.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等。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将《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要点穿插到各个学习情境中进行学习。在以工作过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是工作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人,学生是学习工作的主体。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帅要引导学生清晰地知道所学知识有什么用,怎么学,怎么学得更好。采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完整的“六步骤”方法组织教学。

 课程考核与评价:课程评价采取终结性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1.过程性考核成绩(50%

 (1)平时考核(20%

 包括:课堂考勤、学习态度、工单、作业、课堂互动、团队合作进行成果展示等。

 (2)课程阶段性考核(30%

 包括:项目(任务)教学考核、项目技术文件书写等。

2.期末终结性考核(50 %

 期末考核以完成指定项目和课程报告作为考核依据。

13)机器视觉     第5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通过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机器视觉基本算法,使学生能使用图像空间滤波、频域变化、特征点检测、图像匹配与几何映射等机器视觉等基本方法将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实践,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内容:机器视觉导论、图像与视觉系统、图像处理基础与图像基本变换、机器视觉硬件系统、机器视觉软件系统、机器视觉系统继承应用、机器视觉系统二次开发。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将《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要点穿插到各个学习情境中进行学习。在以工作过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是工作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人,学生是学习工作的主体。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帅要引导学生清晰地知道所学知识有什么用,怎么学,怎么学得更好。采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完整的“六步骤”方法组织教学。

 课程考核与评价:课程评价采取终结性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1.过程性考核成绩(50%

 (1)平时考核(20%

 包括:课堂考勤、学习态度、工单、作业、课堂互动、团队合作进行成果展示等。

 (2)课程阶段性考核(30%

 包括:项目(任务)教学考核、项目技术文件书写等。

2.期末终结性考核(50 %

 期末考核以完成指定项目和课程报告作为考核依据。

14《智能工厂应用及其虚拟仿真》    第5学期       (48学时)

学习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Visual X-Space软件),使学生具备相关职业的智能工厂生产线布局设计规划、机器人路径规划与离线编程及工业机器人运动虚拟仿真的基本技能,其中包括虚拟仿真编程软件的安装、智能生产线工作站的构建、智能生产线工作站的编程、智能生产线工作站仿真测试等,为后续的智能生产线工作站系统集成、工作站系统综合仿真调试等能力培养打下基础。

学习内容: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1. 认识、安装智能工厂虚拟仿真软件;2. 构建基本仿真工业机器人工作站;3. 仿真软件的建模功能;4.机器人路径规划与离线编程;5.虚拟仿真软件的应用等。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教学、现场教学、仿真实训教学和综合实践训练相结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发展。理论教学实行启发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在现场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训室,实行情境教学,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实际操作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课程考核与评价:课程评价采取终结性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1.过程性考核成绩(50%

1)平时考核(20%

包括:课堂考勤、学习态度、工单、作业、课堂互动、团队合作进行成果展示等。

2)课程阶段性考核(30%

包括:项目(任务)教学考核、项目技术文件书写等。

2.期末终结性考核(50%

期末考核以完成指定项目和课程报告作为考核依据。


5、独立设置(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

 (1工实习     第2学期       (2周)

学习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熟悉刮削操作工艺,掌握电、气焊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车工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铣刨、磨等加工工艺要点和铸、锻、热处理的工艺过程。

学习内容:钳工常用工具、量具、机具设备的操作方法的训练,熟悉金属切削加工方法与设备、工量具的一般结构和工作原理、接受电、气焊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1.严格进行实习管理,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规范操作作风、严谨认真的态度。2.重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学习实践操作和培养动手能力的同时,注重基本术语和基础知识的学习。3.重视工程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程考核与评价:考核方式采取平时表现、操作过程与实习成果(加工完成的零件)综合评定。具体比例如下:①平时表现10%;②操作过程评价30%;③实习成果评价60%


  1. 二维CAD实训     第2学期       (2周)

学习目标:通过实训,培养学生掌握AutoCAD的用法,并能够熟练应用AUTOCAD进行二维平面图形绘制,尺寸标注,零件图绘制,简单三维图形建模等,熟悉机械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并能将其应用于企业生产实际,满足企业与市场对专业职业能力的要求。。

学习内容:(1AUTOCAD基础;(2简单平面图形绘制;(3平面图形的编辑及修改4复杂平面图形的绘制;(5尺寸标注;(6三维立体图形建模;(7)综合绘图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1、实训采用现场指导,指导学生完成要求的工作量,使学生掌握绘图技能和提高绘图能力。了解产品的设计过程。2、实训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开动脑筋,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3、严格进行实习管理,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规范操作作风、严谨认真的态度。


课程考核与评价::考核方式采取平时表现、操作过程与实习成果(加工完成的零件)综合评定。具体比例如下:①平时表现20%;②操作过程评价20%;③实习成果评价60%


  1.  液压与气压实训     第4学期       (1周)

 学习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实施,使学生巩固和深化已学的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知识,进一步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元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熟悉并会运用有关的国家标准、设计手册和产品样本等技术资料,能够进行液压与气压回路的分析、绘制系统图、正确选用液压与气压元件,具有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组装与调试能力;与此同时,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现代工程素质、专业思维和专业创新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的专业工作打好基础。

学习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液压系统的组建;2.气压系统的组建;3.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排除回路。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1.注重教学内容。实训项目应来自生产实际且有一定的代表性,使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工学结合。2. 注重教学方法。基于实训项目,采用“启发式”、“演示式”、“讨论式”等多样的教学手段,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职业能力,培养职业道德。3.注重管理规范。为保证实训教学的正常进行,教师应严格、持续的教导学生对仪器设备、元件、工具等日常保养、维护。4.加强学生思想品质和职业素质教育。

 课程考核与评价:本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采取实训表现考核与应知应会考

 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训表现考核纪律、安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团队意识、

5S等内容,应知应会考核作业项目完成质量,实训工单完成质量等内容。由小组

 长和指导教师进行评价,采取扣分制,即评分=100-Σ扣分。小组长仅对实训表现

 部分进行评价。总评分=(小组长评分)×30%+(指导教师评分)×70%


  1. 自动化生产线实训  5学期       (1周)

 学习目标:

通过综合技能培训,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设备,根据给定技术资料,对自动生产线进行安装、调试、维护与检修及管理。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建立专业思想与培养专业素质。

 学习内容:

模块1:分拣单元的I/O设计与编程

模块2:输送单元的I/O设计与编程

模块3:人机界面设计与编程

模块4智能制造生产线调试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将《自动生产线的调试与维护》课程的知识点按各要点穿插到各个模块中。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清晰地知道所学知识如何应用在相应的设备之中。

 课程考核与评价:

 课程评价采取终结性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1.过程性考核成绩(50%

  包括:课堂考勤、学习态度、团队合作安全等。

2.终结性考核(50%

完成工单指定项目和报告作为考核依据。



  1. 级电工强化训练     第4学期       (2周)

学习目标:教学目标和总体要求是让学生熟悉电气控制元器件及其使用和它的选择方法;让学生掌握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环节;要求学生具有对电气控制系统分析能力;具有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能力;具有典型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的能力。通过本实训环节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较深刻地认识到电气控制设备在工业企业当中的应用,更好地把电气技术和电拖控制结合起来,提高实现控制设备电气技能,从而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在课程建设一开始就注重将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标准,经过本课程学习的学生90%以上能直接通过高级电工技能操作部分的鉴定考证。

学习内容:1、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调整、正转自锁控制;2、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3、三相异步电动机Y-△降压起动控制、4、可逆运行、能耗制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5、三相异步电动机多机顺序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6、双速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安装、调试与排故;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本实训环节的教学要不断摸索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方式。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在规定的学时内,保证该标准的贯彻实施。

课程考核与评价:对学生实行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考核,以中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技能操作部分)的考核标准进行评定,并将其折算为五级制。


  1.  阶段岗位实习     第5学期       (4周)

 学习目标:通过本实习为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缩短学生与社会的差距,使学生能够在后续的毕业岗位实习上得心应手,很快融入社会,走进企业,上岗工作,进入角色。

学习内容:由教研室安排,下校企合作企业实训,采用工学交替形式,在第二的上半学期和第五学期下半学期进行,根据企业情况灵活安排。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学生在岗位实习期间,必须服从学校和企业双重管理,准时到岗实习,遵守纪律,完成规定实习任务,认真填写岗位记录、培训记录、工作日志,如实反映实习情况。

 课程考核与评价:实习考核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实习单位鉴定、校内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比例为:

 生自我评价占20%

 习单位鉴定占50%

 内指导教师评价占30%


  1.  毕业岗位实习     第6学期       (16周)

 学习目标:通过毕业岗位实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开阔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使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独立完成职业岗位工作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迅速适应职业岗位要求创造条件。

学习内容:由教研室安排,下企业实习,熟悉所实习单位的生产、技术等各方面工作;收集毕业论文的写作资料。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学生在岗位实习期间,必须服从学校和企业双重管理,准时到岗实习,遵守纪律,完成规定实习任务,认真填写岗位记录、培训记录、工作日志,如实反映实习情况。

 课程考核与评价:实习考核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实习单位鉴定、校内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比例为:

 生自我评价占20%

 习单位鉴定占50%

 内指导教师评价占30%


  1.  创新专题制作(毕业论文)     第5,6学期       (2周)

 学习目标:旨在通过实务专题制作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挖掘学生创新潜能、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技能和本领。

学习内容:由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小组开展以实务为主题的机电产品设计创新创业技能实践活动,完成每一项实务专题制作,并针对设计研发、实务创作的全过程撰写技术论文,代替传统的毕业论文环节。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结合岗位实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务专题制作和专题设计并进行校内答辩,评定成绩。

 课程考核与评价:主要由平时表现、论文或工作总结成绩和答辩成绩组成,平时表现主要由指导教师确定,论文和答辩由答辩小组集体确定,总成绩需经毕业答辩委员会核准。


9劳动教育与实践1/2/3/4学期1/1/1周)

 学习目标: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洛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侧重传授劳动理论知识和完成劳动实践任务两轮驱动,体味劳动的乐趣,培养劳动情感,进而使学生对劳动和职业有正确的认知。

 学习内容:本课程采用专题化教学+项目实践教学,分为六个专题:劳动情怀、劳动知识和能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劳动、大学生的生产劳动、大学生的服务性劳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项目实践教学模式,理论讲授根据课程模块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讲授法、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乐于实践,让学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成为主体,充分调动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提高教学效果。项目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劳动技能观摩、专业社会服务、劳动日、美化校园、文明宿舍创建、勤工助学、劳动教育比赛或竞赛等,采用语言传授(示范、讲解)、实践练习、问题讨论等教学方法,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形成正确劳动观念。

 课程考核与评价:基于核心素养开展能力水平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知识、技能、态度、素养进行多维度评价,采用五级制。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70%,其中课堂理论30%、课内实践20%、课外实践20%;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30%(总结报告或成果)。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教学进程是对本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实施进程的总体安排,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具体体现。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本专业开设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名称、课程编码、学时学分、学期课程安排、考核方式,并反映有关学时比例要求。

  1.  学时、学分分配表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分、学时分配表

课程类别

学分

学时数

课堂教学学分百分比(%

课堂教学学时百分比(%

各教学环节占总学分百分比(%

各教学环节占总学时百分比(%

总学时

实践(上机、实验 、实训)

课堂教学

必修课

公共课

42.5

762

306

41.06

43.49

32.2

16.86

专业课

34.5

566

234

33.33

32.31

26.14

12.28

专业选修课


18.5

296

114

17.88

16.89

14.02

6.73

公共选修课

8

128


7.73

7.31

6.06

4.73

合计

103.5

1752

652

100

100

78.41

64.8(其中理论教学:40.61

实践

教学

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

18.5

392



21.59

59.39

课内实验、实训

0

654



岗位实习

10

560



合计

28.5

1606


总计

132

2704


100.00

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占总学时

百分比(%

32.91

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

百分比(%

15.68

  1.  教学计划进程总体安排

  1. 课程教学计划进程表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计划进程表

类   别

序号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考试学期

考查学期

按学期分配的周学时

1

2

3

4

5

6

公共必修课

1

61011004

思想道德与法治1

1.5

24

20

4

1


2






2

61011005

思想道德与法治2

1.5

24

22

2

2



2





3

6102100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3

48

32

16

3




2




4

6102100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

32

24

8

4





2



5

60031001

体育与健康1

1

22

4

18


1

2






6

60031002

体育与健康2

1

32

4

28


2


2





7

60031003

体育与健康3

1

30

4

26


3



2




8

60041004

体育与健康4

1

32

4

28


4




2



9

60011001

高等数学(模块A

3.5

60

54

6

1


4






10

60041001

高职英语1

4

64

36

28

1


4






11

60041002

高职英语2

4

64

36

28

2



4





12

58001004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3

48

16

32

2



3





13

58001005

信息技术应用拓展

2

32

8

24


2


2





14

60021003

职业语文

2

34

18

16


2


2





15

61051003

创新创业教育基础理论

2

32

24

8


2


2





16

6106100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32

24

8


2


2





17

61030001

形势与政策1

0.2

8

8



1

1






18

61030002

形势与政策2

0.2

8

8



2


1





19

61030003

形势与政策3

0.2

8

8



3



1




20

61030004

形势与政策4

0.2

8

8



4




1



21

61030005

形势与政策5

0.2

8

8



5





1


22

61051002

就业指导

1

12

8

4


5





1


23

60050001

军事理论

2

36

36

0


2


2





24

61061003

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2

32

18

14


1

2






25

61041002

船政文化

2

32

24

8


1

2






小计

42.5

762

456

306



16

22

5

5

2









专业必修课

1

53041101

 ▲机械制图

3.5

64

54

10

1


4






2

53041208

机械设计基础

3

48

36

12

2



3





3

53041106

 ▲电工技术基础

3

54

28

26

1


3






4

53041107

 ▲电子技术基础

4

64

40

24

2



4





5

53041209

 ●液压与气动技术

3

48

34

14

4





3



6

53041104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

4

64

32

32

4





4



7

53041210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3

48

24

24

3




3




8

53041211

 ●数控机床操作与

编程

3.5

56

26

30

4





4



9

53041212

 ●电气控制技术

4

64

32

32

3




4




10

53041213

 ●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与维护

3.5

56

26

30

5






4


小 计

34.5

566

332

234



7

7

7

11

4


专业选修课

1

53041304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4

64

26

38


5





4


2

53041305

市场营销

2

32

32

0


3



2




3

53041306

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2

32

16

16


3



2




4

53041328

工业物联网技术

2

32

16

16


5





2


5

53041330

属零件成型与加工工艺实施

2

32

26

6


3



2




6

53041331

智能工厂虚拟仿真及应用

3

48

24

24


5





3


7

53041332

CAD/CAM软件及创新应用

2.5

40

20

20


4




3



8

53041308

机电设备招投标

2

32

28

4


2


2





9

53041310

机器人创新设计与制作

2

32

16

16


5





2


10

53041311

工业组态软件

2

32

22

10


4




2



11

53041312

流伺服与变频技术

3

48

24

24


4




2



12

53041313

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

3

48

24

24

5






3


13

53041314

电设备质量安全管理

2

32

28

4


5





2


14

53041315

机电专业英语

2

32

28

4


3



2




15

53041329

机器视觉

2

32

16

16


4




2



16

53041317

微处理机系统设计

2

32

14

18


5





2


17

53041318

专利实务

2

32

26

6


5





2


小计:2022级计划选修18.5学分

18.5

296

182

114





6

5

9


公共选修课

选修院级公选课至少8学分,其中必须选修各2学分的美育、2学分的思政、2学分的创新创业课程、2学分的经济管理、人文社科、学院专业特色类课程













小计

8

128












合计

103.5

1752





24

29

18

21

15



学期课程门数







9

12

7

8

6



学期考试课程门数







5

5

4

4

1



学期考查课程门数







4

7

3

4

5


 说明:闽台班的《电子技术基础》、《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利实务》等门专业课程由台湾老师负责授课或主要参与授课。

机电设备质量安全管理课程重点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的质量意识、质量能力和工匠精神,是融本专业特点与质量通识内容于一体的质量课程,同时融入了职业安全教育,将专业知识与安全教育进行了有机结合。

CAD/CAM软件及创新应用》课程为结合专业知识的创新创业类课程。

2、集中性教学环节计划进程表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集中性教学环节计划进程表

类  别

素质能力模块

序号

项目代码

项目名称

学分

考核方式

实施学期

备注

1

2

3

4

5

6


集   集 中 性 实 践 教 学 

基本素质与能力

1

64002001

入学教育

0.5

1

考查

1






1教学周

2

64002002

军事技能

2

2

考查

2






学生处安排

3

61022001

社会实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5

(1)

考查




(1)



理论课程教学周的周末,分三个周末共计6

4

61012002

社会实践(思想道德与法治)

0.5

(1)

考查


(1)





理论课程教学周的周末,分三个周末共计6

5

64001002

劳动教育与实践1

0.5

(1)

考查


(1)





第一学期分散安排

6

64001003

劳动教育与实践2

0.5

(1)

考查



(1)




第二学期分散安排

7

64001004

劳动教育与实践3

0.5

(1)

考查




(1)



第三学期分散安排


64001005

劳动教育与实践4

0.5

(1)

考查





(1)


第四学期分散安排

8

64002003

毕业教育

0.5

1

考查






(1)

校内

9

65002001

素质教育

2


考查







分散安排,由院团委、二级学院组织

10

62002001

创新创业实践

0.5


考查







校内






集中性专业实践环节

1

53042101

金工实习

2

2

考查


2





校内金工车间

2

53042204

液压与气压实训

1

1

考查




1



校内

3

53042205

自动化生产线实训

1

1

考查





1


校内

4

53042216

阶段岗位实习

2

4

考查





4


校内+企业

5

53042217

毕业岗位实习

8

16

考查






16

企业

6

53042208

创新专题制作(毕业论文)

2

2

考查





1

1

校内

7

53042212

二维CAD实训

2

2

考查



1




校内

8

53042210

高级电工强化训练

2

2

考查




2



校内

小计

28.5

34


3

2

1

3

7

18


毕业总计最低学分

132

八、实施保障

 (一)教学组织与实施总体说明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根据课程的特点与本校的具体条件,本专业将6门课程:电气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与维护列为核心课程。通过这些主要课程的建设,带动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本着基于工作岗位课程模块化的建设思路,根据课程特点重新组织课程内容。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以强化职业综合能力,即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主线,囊括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原则,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开展教学活动。在课程内容的课时安排上,紧紧遵循“工学结合”的原则,加大实践课时比例,以及理实一体教学的比例,将符合条件的课程单元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教学全过程按“基础知识基础能力训练专业知识专项操作实训阶段岗位实习职业技能实训、中级工考证专门知识综合实训生产岗位实践校企联合答辩、高级工考证、综合提高”的思路设计并实施一体化教学,如下图所示。


  教学模式过程图

 为了贴近职业岗位要求,我们将课程教学依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以加强教学针对性;将专业技能操作实训和职业资格要求融合到教学计划与课程内容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专业技能的培训效果。

 为了突出综合实践环节的建设,我们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思想遵循了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形成的循序渐进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先进,从单一到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分阶段、分层次设置,采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渐进式目标教学法,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应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具备本行业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有利于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例如,我们从一开始就将《基础机器人制作与编程》课程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把课堂搬入实验室,以教育机器人为载体,突出“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系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与认知,同时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强化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特点,根据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制定实践教学标准,我们制定出本专业所要求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实践教学模块,统筹安排实践性教学内容,将基本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形成阶段实习、系列实验、实训实习、综合训练以及岗位生产实习等几部分实践环节。其具体的做法如下表所示。

 机电技术专业知识技能培养计划安排表

培养专业

第一

学期

第二

学期

第三

学期

第四

学期

第五

学期

第六

学期

机电一体化技术

通识课程

专业技术课程

阶段岗位实习

专业知识、技能综合训练一体化课程

岗位生产实习、高级维修电工考证、毕业设计

基础实验、实习

专项实训实习……

中级维修电工考证

 教学计划的安排要有利于实践能力的训练。灵活安排教学实践各环节,教学计划安排应主动适应企业的生产时段与生产项目内容的安排,注重实施的效果,教学计划的安排与调整必须要有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按照机械的、固定的模式去制定。实训实习安排的基本思路如下:

 (1)紧跟技术发展进步,营造真实生产环境。合理安排“基础训练—校内实训—阶段岗位实习—毕业岗位实习”实训项目,使能力培养递进提高;按照“基地建设企业化”和“实践教学生产化”的原则,建设生产型教学车间,紧跟技术发展进步,选用仪器设备与课程实施内容相配套、与生产实际相一致,使实训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努力营造真实的生产环境,开展生产性实训,使“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体现在教学各个环节。不断推进一体化教学、项目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法。

 (2)校企深度融合,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以服务为出发点,积极参与企业职工培训,承担企业技术研发、改革等任务,探索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身份互兼,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不断增强岗位实习效果,尝试将岗位实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专门性集中专项实习,主要安排在大二上学期和大三上学期。通过这一阶段实习,强化学生某一专项技能的实践,体验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第二阶段为毕业岗位实习,通过这一阶段的实习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更好地与就业工作岗位进行衔接。保证学生岗位实习时间达到半年以上。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力度,与企业共同对学生岗位实习进行评定。并充分依托机电装备制造类企业,利用企业与社会资源,形成一批具有行业、专业特色的校外实训基地。

 (二)师资队伍

 对专兼职教师的数量、结构、素质等提出有关要求。

  1. 专任教师队伍配置要求

 ①专业带头人

 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以上水平,有一定企业实践工作经历和5年以上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经历,在行业企业的技术领域一定影响力。具备运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改革的设计的能力;具有主持和组织实训实习条件建设、生产性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组织高职特色教材编写、制定教学标准、建设教学资源库的能力。

 ②专业骨干教师

 讲师或工程师以上水平,有一定企业实践经历和3年以上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经历。富有创新协作精神,能承担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设计和实施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主持和参与高职教材编写、教学标准制定、课件、案例、实训实习项目、教学指导、习题题库、学习评价等教学资源的建设。

 ③“双师”素质教师

 讲师及以上职业资格,并具有工程师或技师以上水平,有企业岗位实践经历、能参与应用技术研究和国内外学术交流与进修等形式,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并具备较强的专业教学设计开发能力和业务指导能力;能承担生产性实训项目设计开发、实训指导书编写的工作。双师型总数占专任教师总数80%及以上。

 专任教师

 具有研究生及以上,系统承担过1门及以上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的全部讲授工作。并到企事业、生产服务一线实践6个月以上。能承担生产性实训项目设计开发、实训指导书编写的工作。

 目前本专业专任教师12人,其中:高级职称人数5人,中级职称人数6人,初级职称人数1人,具有双师型教师人数11人。

 (2)兼职教师队伍配置要求

 担任专业实训课的企业兼职教师必须满足以下任职条件:

      1. 具有丰富的机械机电技术业务经验和生产管理经验

      2. 机械类课程的兼职教师应该具有机械制造、机械设计等机械相关专业学历,熟悉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公差配合等相关知识,理论知识扎实,有一定的教学经验。

      3. 电气控制类课程的兼职教师应具有机电、电气或电子等相关专业学历,熟悉电气电子电路、51单片机控制、PLC等控制知识,精通电工电子测量设备的使用,理论知识扎实,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

      4.  气压液压控制类课程的兼职教师应具有机电、气压液压等相关专业的教育背景,熟悉机电自动化设备的气路、油路的控制系统及各种气液压阀的工作原理,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

      5.  机电设备维修维护类兼职教师应具有五年以上机电设备检修或维护的工作经验;熟悉机电设备机械电气的设计理论,熟练掌握机械电气维修的相关技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

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应达到30%,力争达到50﹪

 (三)教学设施

 (1)校内实训基地

 为满足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需要,目前本专业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配置如下表所示:

  校内实训条件

序号

名称

主要实训课程

关键设备

容纳人数

性质

1

电工实验室

电工技术基础

THHE-1实验台

50

学校主导

2

电子实验室

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

电子实验台

50

3

电力电子实验室

电气控制技术

电机拖动实验台、交流电机、直流电机

50

4

电气控制实验室

电气控制技术

电控实验台

50

5

PLC实验室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

电脑、PLC、变频器

100

6

机房

CAD/CAM软件及创新应用

电脑

50

7

自动化生产线

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

自动化生产线

50

8

液压实验室

液压与气压技术

Festo液压、气动实验台

50

8

单片机实验室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电脑、单片机实验板、机器人宝贝车

50

9

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中心

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

数控机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

100

10

工业机器人实训室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工业机器人

50


 (2)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场所,本专业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借鉴企业的模式经营和管理,按照人才培养标准,对整个教学过程实施全面的质量监控;创新开展了多种模式的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主要的校外实训基地见下表所示。

 校外主要实训基地

序号

名称

主要实训项目

容纳人数

性质

1

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阶段岗位实习

150

企业

主导

2

福建奔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阶段岗位实习

50

3

福州三杰电器有限公司

阶段岗位实习

50

4

福建钜全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阶段岗位实习

50

5

福建森源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阶段岗位实习

50

6

福州闽岳机电有限公司

阶段岗位实习

50


 (四)课程标准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是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重构和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而工学结合课程标准的制订作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落到实处的保障。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新高职课程体系下,课程标准制订的思路与内容,对于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是:首先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阐述,明确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其次应结合职业教育课程观、教学观、能力观,以项目化教学来组织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排序中,选择典型任务为载体,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互相联系的学习情境;第三应通过对各学习情境中学习目标、主要内容、授课方式、师生要求等各项内容的描述,来规范课程所要求的内容;第四应通过对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组合,以一个完整的项目为载体,完成课程的实施;最后,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考察和评价,来完成对课程的评鉴与考核。机电一体化专业针对本专业的课程均分别建立相应课程标准。

 (五)教学资源

 (1)建设网络教学信息平台。将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课件、实训工单、专业查询资料上网,在网络教学信息平台上实现信息共享。

 (2)推进教材建设,教材选用项目化、模块化、情景式、案例式、活页式等新型教材。并积极推进符合地区特点的校本教材的开发与使用。编写符合工学结合的实训教材和指导书,为使核心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教学的开展,编制专业课程引导文,实训工单等教学资料。

 (3)在实验实训室建设过程中突出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利用实物、模型、声像多媒体资源开展教学。

 (4)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为教学服务。通过组织参观,校企合作,将企业引入学校,将课堂搬进企业,拓展学习平台。

 (六)教学方法

 根据具体教学情境和教学对象,选择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方法,在一体化教室、实训中心、校中厂等教学场所,利用课程教学资源库、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和平台,实施项目教学。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本专业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具有丰富的视频、动画、文本等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发布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使用手机、平板、笔记本等设备可以随时在线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六)学习评价

 校企合作共同修订教学质量内部评价标准,引入社会评价机构开展第三方评价,形成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

 (1)内部评价: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指标为依据,通过领导查教、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活动,结合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的分析,对各专业师资队伍、教学设施、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质量、毕业生进行内部评价。并积极引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考核及评价办法。

 (2)外部评价: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收集来自行业、用人单位、家长、毕业生等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意见,委托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开展第三方评价,对专业的就业率、月薪、失业率、失业量、离职率、工作与专业对口率、求职成本、求职强度等各项指标进行评价,构建人才培养质量“多视角”的外部评价体系。

 (七)质量管理

1、制度建设

 (1)建立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

 选派专任教师分别到校企合作企业锻炼,另外选拔了多名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职院校进修或培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专业技术和教学理念,跟踪专业技术发展动态,开展技术交流,专业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水平、实践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专任教师解决企业技术问题的能力及科研水平、研发能力。

 (2)实训车间管理制度

 完善实训车间硬件的同时,引企入校,采取企业管理模式,校企共同制定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机制,构建工学结合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同时借鉴机电行业的职业岗位标准,制定校内生产性实训标准、校外岗位实习标准,研制实训指导手册和实训管理手册,确保工学结合实训的良性运行。通过校企合作建设的方式共建企业化实训基地;建立健全的教学实验实训建设管理制度,保证本专业有关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有效实施与利用,使之有力促进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

 (3) 校企共建质量监控与质量保障体系

 在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总体框架下,根据专业建设的特点,重点建立了教学质量评估系统与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的相关机制,进一步完善与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了教学质量评估系统,成立教学质量监控小组。完善“教师评学”、“学生评教”、“教学督导”、“企业评价”等制度。制定了课程开发规范与课程考核实施办法,开展课程教学设计和案例教学研讨和研究,确保项目化课程的实施效果与教学质量。制定了与健全学生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岗位实习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实习、实训质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长效机制建设

 (1)校企深度融合,为企业输送高级人才

 与钜全活塞、闽岳机电等企业携手合作,通过实训基地共建、师资队伍共建、课程内容共建、管理无缝搭接、实习就业对接等方式,全方位深度融合。按企业模式进行管理及教学,采用“择优选拔,末位淘汰”的方式,企业为优秀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实现学习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2)探索“学员制+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企业对机电技术人才工作岗位的需要,进行知识能力的分解,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建设“四位一体”实训基地,使学生的学习就是在“学员制+学徒制” 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真正达到培养“技术员”+“高级工”的目的。

 (3)“教-学-做无缝结合”校企联训特色教学

 与闽岳机电等企业合作,以机电设备维修项目和制造项目为教学目标,通过具体的实践项目的教学,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并赋之于应用。

 (4)专业群产学合作委员会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专业(专业群)产学合作委员会行业企业委员构成汇总表

序号

姓   名

性别

年龄

合作企业(行业部门)

职 务

职 称

校企合作的主要

内容与形式

1

李壮斌

46

福州问道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

程利军

51

沃尔沃建筑(中国)有限公司

经理

高级工程师

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3

曾珍

56

福建东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经济师

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4

林龙生

61

福建龙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董事长

高级工程师

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5

郑建斌

54

福建兴航重工有限公司

工程师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6

俞海金

43

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技术长/省技能大师

高级技师

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专业指导委员会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专业(专业群)指导委员会行业企业委员构成汇总表

姓名

工作单位

原单位

职务/职称

委员会内

职务

备注

杨开怀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机械学院院长/教授

主任委员


彭胜敏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机器人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副主任委员


林善镇

福州银达汇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部门经理/高级工程师

委员


俞海金

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技术长/高级技师

委员

往届毕业生

李壮斌

福州问道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委员


苏伟民

福建技师学院

系主任/副教授

委员


刘克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机械学院教师/教授

秘书


3、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在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这个核心,把人才培养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主动、有效地适应企业的需要,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与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使学校内部形成有机的整体。

 在学院“人才培养多层次督导体系”的基础上,系部和机电教研室依此形式逐级构建更加细化的多层次督导体系,如系部督导,专业教研室(室组)的督导。

 在人才培养督导体系中我们还增设“社会评价”环节(由企业领导和工程技术专家、校外教育专家、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以及社会各界有关人士组成),形成一条指导学校人才培养、反映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信息的外部督导渠道,改变传统的封闭式学校教育的模式,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督导体系从工作计划和组织、教育活动、系统输出的观测点、管理和评价,到各环节的信息反馈,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参与,注重学生的意见。

九、毕业要求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基本学制3年,最长修业年限5年),必须修满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最低学分(132学分),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且掌握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中级)、制图员(职业标准高级+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国家职业标准中级)、电工(国家职业标准三级)、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三级)、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1+X中级)、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中级)所要求的相关技能与知识,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核心能力模型中所有必修模块,达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才能毕业。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为:

培养目标(一):能够进行机械绘图

培养目标(二):能够使用工具数控机床等设备加工机械零件

培养目标(三):能够完成机械设备的维护,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能够对机电设备进行维护和故障检修

培养目标(四):能够完成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电子产品装接与调试具备机电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

培养目标(五):能够完成自动化生产线系统安装调试能够进行工业机器人的调试与应用对设备系统进行局部改造和升级


(二)毕业要求如下:

毕业要求1能够进行机械零部件的测绘

毕业要求2:能够操作普通机加设备,能够使用各种常见装配工具;

毕业要求3:了解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技能,具备 CNC应用能力;

毕业要求4:了解设备安装知识、设备调试、液压和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结构,能对常用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毕业要求5:能够装接与测试电子产品;

毕业要求6:具有电子、电气设备安装检测能力

毕业要求7:具有对常见继电接触式控制线路安装调试能力

毕业要求8:能够对生产线自动化设备进行装配、调试及维护;

毕业要求9:具有对光机电液设备的综合调试能力;

毕业要求10:对设备系统进行局部改造和升级的能力。

毕业要求11:会使用电工、电子常用工具和仪表;

毕业要求12:能对PLC控制系统进行基本维护;

毕业要求13:能熟练对工业机器人进行现场编程;

毕业要求14:能够使用现场总线组建工业网络;

毕业要求15:能够编写基本人机界面程序;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相关度矩阵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一)

培养目标(二)

培养目标(三)

培养目标(四)

培养目标(五)

毕业要求1




毕业要求2





毕业要求3





毕业要求4





毕业要求5





毕业要求6





毕业要求7




毕业要求8





毕业要求9





毕业要求10





毕业要求11



毕业要求12




毕业要求13





毕业要求14





毕业要求15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相关度矩阵

主干课程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

毕业要求2

毕业要求3

毕业要求4

毕业要求5

毕业要求6

毕业要求7

毕业要求8

毕业要求9

毕业要求10

毕业要求11

毕业要求12

毕业要求13

毕业要求14

毕业要求15

机械制图













金属零件成型与加工工艺实施














电工技术基础












电子技术基础













液压与气动技术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















电气控制技术












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与维护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机电设备质量安全管理













交流伺服与变频技术












CAD/CAM软件及应用













专利实务















机电专业英语














  1. 附录

 一般包括教学计划变更审批表、调整专业培养计划申请表等。




附表1

记录编号:JY0201/JL02

调整专业培养计划申请表

申请项目


原计划已执行了几个学期


年级


专业


调整内容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原因:



二级学院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教务处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分管副院长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调整与审批注意事项:

  1. 培养计划采取分级负责、分级审批制度。除“两课”及全校性公共基础课程外,本二级学院个别专业课程学时、课程考核类型及课程名称调整由二级学院院长审批;

  2. 凡涉及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组或专业方向课程模板等较大程度的调整,由二级学院召开专题研教会议研究讨论、二级学院院长签署意见后,报教务处审核,属培养计划各教学环节进程的调整,由教务处审批;属培养计划教学环节的增减调整,报分管教学副院长审批后执行;

  3. 任何专业培养计划的调整(包括学期、学时的调整)经审批同意后,须及时抄送一份给教务处教学管理员;

  4. 本表一式二份,由开课部门或上课对象所在部门填写,经审批后比实际执行时间提前2个月交教务处,“申请项目”栏应根据申请年级培养计划所规定的课程模板(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填写。



附表2

记录编号:JY0201/JL03

教学计划变更申请表

二级学院


学年及学期


专业


年级


调整内容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原因:



教研室审核意见:

二级学院审批意见:

教务处审批意见:

注:1、专业选修课的调整由系审批即可,必修课的调整由系同意后报教务处审批。

2、本表一式二份,二级学院和教务处各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