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文脉,共筑民族未来 | 我院青年学子与非遗传承的双向奔赴

发布者:2018006黄山发布时间:2023-03-06浏览次数:485


 “文化立世,文化兴邦”。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智慧积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星。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满足广大青年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将我院学生发展、心理建设等工作落实到实处,同时拓展我院学生非遗实践方式,增强非遗传承实践活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丰富广大青年学子校园文化生活,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于202335日特举办——“传承非遗,机械争先”非遗传承活动,帮助我院青年学子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寓教于乐、非遗活态传承的目标,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当非遗遇上古厝文化

当非遗遇上古厝文化,一组组民俗特色凸显的建筑群,静静地矗立在三坊七巷中。

 “那厝在,根就在”。古往今来,在这片土壤里,正扎根孕育着许多非遗项目,传统的文化与古老的坊巷相得益彰,迸发出新的生机,当学子们走进三坊七巷,白墙黛瓦、飞檐翘角,与软木画、油纸伞、寿山石等民间艺术业态相映成趣;古厝连绵中,各类主题博物馆、地方戏曲演出与名人故事、明清建筑“亲密接触”,“古厝+非遗”的碰撞,三坊七巷在保护中“活化”利用,持续释放活力。

当非遗遇上青年学子

当非遗遇上青年学子,他们与非遗文化的双向奔赴,不断促使非遗文化在当今时代能够熠熠生辉。

当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进了寿山石馆内,琳琅满目的寿山石雕瞬间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在展馆的二楼,是由寿山石雕刻而出的“满汉全席”,每一道菜品的制作都是怀着对满汉全席历史文化的尊重,进行高度的仿真和还原,每一份的作品都需要匠人们深入思考,用心沉淀,用匠心打造。


讲解员老师介绍了寿山石的珍贵之处并将研磨而出寿山石粉末供青年学子们进一步加深对寿山石文化的了解,在活动的最后,讲解员老师以“满汉全席”的各匠人为例,讲述着他们在雕刻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瓶颈,但却能够坦然面对、坚持不懈,最后创造出一件件独具匠心的艺术品,她希望在场的所有青年学子能够将这一份优良品德继续发扬、传承。


机小智相信:

新时代的青年学子们

将会带着饱满的热情登上继承非遗的舞台

凭借自身力量将非遗文化与数字化时代

有机结合并努力使传统艺术

更好地走进大众生活。


当先贤遇上时代新青年

我院青年学子们结伴而行,共赴三坊七巷,了解先贤事迹,行走在过去无数古人曾走过的大理石板路。


林觉民冰心故居

 “一座宅院,两位名人”。当同学们走进冰心、林觉民故居时,即刻被园内的自然美景吸引,踏入园内了解曾经居住在这里的历史人物成长历程。

 “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在展厅内,一封《与妻书》让青年学子们驻足观看,信中的内容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祖国的热爱,使在场的同学们感同身受,心中另有别样的感觉。


林则徐纪念馆

下一站,同学们来到了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这座占地15000平方米的纪念馆现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禁毒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文化系统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该馆展览了林则徐一生的丰功伟绩,馆内通过一系列的文图介绍及毒品展示时刻警醒的同学们防范毒品危害,其中,当同学们注意到馆内亭柱上广为人颂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时,心中对林则徐先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岁月流逝,情怀如一。作为船政交通学子,当同学们重走先贤所走过的路,重新拾起岁月所留下的痕迹,领悟先贤事迹所带来的开明思想,做好传承、发扬与推广。从三坊七巷走出的历史文化名人还有很多很多,陈宝琛、沈葆桢、梁章钜、何振岱、林长民、林旭……他们从幽深的街巷中走出,直到今天,依然像星辰一样,闪烁在历史文化的璀璨夜空。

保护非遗文化,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校园里撒下一粒粒非遗文化传承的火种,让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我院也将持续开展相关活动,让我院青年学子们能够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进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