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勇担使命、砥砺前行,7月4-8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通用航空产业学院“赤梦留乡”实践团奔赴龙岩市长汀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春之力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赋能乡村产业,点燃振兴引擎
“赤梦留乡团”将目光聚焦于乡村产业发展。队员们深入河田镇世纪林果场,与林果场金国平场主亲切交流,详细了解林果场的种植情况、特色林果产品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在林果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队员们亲自参与到林果的种植、养护和采摘过程中。他们拿着锄头,在田间认真地翻土、挖坑、种苗,感受着种植的艰辛与乐趣;他们提着水桶,为果树浇水施肥,体会着果农们的辛勤付出;他们戴着草帽,穿梭在果树之间,小心翼翼地采摘成熟的果实,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生态养殖新模式,激活产业新动能
河田鸡作为“世界五大名鸡”之一,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养殖产业在当地乡村振兴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顶着烈日、冒着酷暑,“赤梦留乡”实践团来到了长汀县河田镇芦竹村兰秀家庭农场。
在与农场创办人兰晓红的交流中,队员们了解到,这里曾是一片生态恶劣之地,是寸草不生、水土流失严重的稀土矿废弃场。2006年,兰晓红承包下村里的500亩荒山,开启了一场“种树+养鸡”的绿色生态革命,着手建设生态鸡场。农场负责人热情地带领实践团成员们参观了鸡蛋温室孵化、雏鸡养殖、河田鸡交配繁殖等一系列相关基地。在参观过程中,负责人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兰秀养鸡场从曾经的废弃矿场蜕变为如今河田鸡天堂的精彩转变过程。
参观完鸡场后,实践团的指导老师白锋桥语重心长地指出:“我们青年学生要学习鸡场创办人筚路蓝缕、立足实际、敢闯敢干、水滴石穿的创业精神,积极构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展现新时代青年应有的长汀智慧和使命担当。
走进芋田深处,解码产业振兴
在种植基地负责人的热情引导下,实践团成员们走进了一望无际的槟榔芋种植田。负责人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槟榔芋的生长习性、种植技术要点以及市场前景等方面的知识。随后,实践团成员们还参观了槟榔芋的初加工场所。在这里,他们了解到槟榔芋从采摘到初步处理的整个流程,包括去泥、削皮、切割等环节。负责人向大家介绍了不同加工环节对槟榔芋品质和后续销售的影响,让队员们对槟榔芋产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调研水土流失治理,守护生态根基
长汀县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是其过去的真实写照。为深入了解当地水土流失治理的历程与成效,“赤梦留乡团”走进长汀县水土保持科教园及水土流失治理示范片区,开展专题调研。
在水土保持科教园,工作人员通过图文展板、实物模型、多媒体演示等方式,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长汀水土流失的成因、历史危害以及不同时期的治理措施。从最初的单纯植树造林,到后来的“山顶戴帽、山腰种果、山脚穿鞋”立体治理模式,再到如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下的综合治理体系,队员们直观感受到了长汀人民与水土流失抗争的艰辛历程。
走进芋田深处,解码产业振兴
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优质稻种植则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一环。为深入了解乡村产业发展现状,“赤梦留乡”实践团来到长汀县远丰优质稻专业合作社,开展调研实践活动。
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们走进了合作社的优质稻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片片稻田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微风拂过,稻浪翻滚,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负责人向大家介绍了优质稻的品种特性、种植技术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队员们认真聆听,并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负责人都耐心地一一解答。
此次“赤梦留乡团”的乡村实践活动,涵盖了特色养殖、粮食种植、特色作物等多个产业领域。队员们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交流,不仅对乡村产业发展有了更直观、深入的认识,也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青年一代作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赤梦留乡团”的队员们将继续以专业知识为依托,积极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径,把青春的汗水挥洒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与更多志同道合的青年一起,为乡村的繁荣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
编辑/杨婉婷(师)
审核/汤晓玲(师)
复核/陈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