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 “携一缕阳光,以梦为名·与爱同行”2018管理工程系“教育关爱服务团”

三下乡

7 July 2018

  炎炎七月 蝉鸣枝头

  一路向前 无欲无惧

  今年盛夏 遇见他们

  就像是遇见了

  一段不期而遇的惊喜

  有太多的美好和温暖

  成长和感动 都在这里


  管理工程系暑期三下乡

  “教育关爱服务团”实践活动正式启动



管理工程系组建了一支11人的师生队伍,于7月16日上午正式启程奔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目的地——漳州市南靖县金竹村,组织开展以“学习十九大,建功新福建”为主题,以教育服务关爱为重点内容的实践活动。


金竹村位于高海拔地区,这里有着四、五万亩的盆地,是发展优质茶叶的理想地带。全村总人口700多,常住人口400多,村民主要以种茶为生。这里已有四十年的种茶历史,主要品种有铁观音、八仙、奇兰、玉桂等,由于改进茶叶精制工艺,种茶效益提高,21世纪初期几年掀起了一轮种茶热潮。 


金竹村村貌局部图


前期准备

7月5日下午,实践队一行在系部会议室对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工作进行了详实的安排,要求实践队成员听从指挥、注意安全,并根据会议的内容,分人分批对活动所需材料进行充分的准备,对活动内容进行认真的彩排。 



7月16日

第一天

关注“三农”发展,共助美丽乡村建设

    7月16日下午实践队一行人,经过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盘山公路抵达金竹村,在村部会议室与王静辉村书记进行了一场气氛融洽的交流会。王书记是一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当初因为茶农种植方式的不科学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进而发生山体滑坡,使其房屋倒塌,在邻里乡亲的帮助下才得以重建后面就跟着带着这份感恩的心情选择在毕业时返乡创业,一直致力于农村的公益事业。王书记一度哽咽着与队员讲述这一路来的历程和对家乡的热爱及期待。希望能够改变村里的面貌,科学种植,发展规模化经济。


同时,王书记对队员们提出的关于农村产业发展、精准扶贫、农村教育、生态保护、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耐心的解答。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实施情况以及农村基层工作的不易。 


实践队队员也介绍了我校作为百年老校的历史渊源、我校的专业特色、目前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的展望。



实践队一行人在村书记的带领之下前往金竹村茶园进行实地考察。
     以前金竹村茶叶种植、采摘主要依靠劳动力的投入,由于村里劳动力较为欠缺,导致经济收益不高。现在,茶叶采摘已实现小范围的机械化,产业效益也同步提高,未来将进一步进行推广,以提高村里茶产业的机械化水平,实现规模化发展,增加村民收入。同时,未来还计划邀请茶叶种植方面的专家入驻金竹村,对茶叶种植方式进行科学指导,实现数字化管理和监测,解决目前因使用农药而导致生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村里还将深入挖掘茶文化,同时对古民居进行改建,保留乡村的风貌。通过互联网、新兴媒体等渠道提高乡村知名度,实现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茶园实地考察


近年,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一直都是国家、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村的孤寡老人、贫困家庭儿童等弱势群体更是应该得到更多的帮助、关爱和陪伴。

凝聚青春力量,助力精准扶贫

 当日,实践队一行人来到了金竹村孤寡老人家中进行慰问和陪伴。老人们虽然都已经年迈但是身体还算是硬朗。在我们说明来意之后,老人们对我们的到来也表示欢迎和感谢,并跟我们聊起了这几年农村的变化。近几年在政府的帮助下他们的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逐渐好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希望我们这次的到来能给他们带去关怀和温暖,愿他们都能被岁月温柔对待。



7月17日

第二天

青春相伴,携爱同行,共建魅力乡村

     实践队一行人来到了南坑镇高竹小学,高竹小学是南坑镇高港、葛林、金竹这三个自然村里唯一的一所学校。 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校园规模小,教育资源也相对来说较为匾乏。对于我们的到来,学校的老师、学生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我系实践队队员们给高竹小学送去书籍、学习用品、体育用品等物资,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够好好学习。

     实践队队员和当地的学生一起学习古诗词,为他们讲解诗词的意义,并以乐器弹唱的方式进行演绎——这是现代音乐与古代词句的一次美丽的邂逅,让大家再次感受到有着数千年历史的诗歌的韵味和焕发出的新的活力。同时实践队队员还带来了美工课程。一把剪刀、一张纸、一个构想,完成属于自己的一份作品。


     

     实践队队员给当地的学生讲授书法的基础知识,并进行现场教学。管理工程系林祥庚书记和队员们对他们进行了细致的讲授。当地的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书法,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专心致志的学习。



     我系实践队队员们在深入农村,开展各项活动的同时,还向当地的村民宣传了我校的历史、基本概况以及作为全国第一批高职示范校求是、自强、求实、创新的校训与精益求精、密益求密的校风。



职业教育服务农村发展

     实践队的队员们还入户进行现代急救护理知识的宣传,耐心细致的为村民们讲解基本的包扎方式、学习心肺复苏的重要性以及心肺复苏的程序。同时,还现场为村民们示范包扎和心肺复苏的动作,并帮助村民们学习常见的包扎方式、心肺复苏流程等等。将职业教育知识带到农村,服务农村。



7月18日

第三天


7月18日“关爱教育服务团”开启了本期三下乡活动的最后一天日程。


筑梦新时代,美丽乡村行

     实践队一行来到了九龙江西溪源头。九龙江是福建省仅次于闽江的第二大河流,最早名“柳营江”,因六朝以来“戍闽者屯兵于龙溪,阻江为界,插柳为营”故名。位于南靖县西北部,辖三个行政村(金竹村、葛林村、高港村)距离县城约有35公里。为保护九龙江,防止水污染,2007年5月,时任漳州市委书记刘可清题字“九龙江西溪源”,并刻在九龙江西溪源头的一块巨石上。近年来,不论是当地政府还是村民都致力于此地的生态保护,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逐步推进农村生态宜居目标的实现。


九龙江西溪源头


     随后,实践队一行人来到了南靖土楼,土楼是山区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产生于宋朝时代,明、清朝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楼体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其建筑材料甚为奇特,由粘土、糯米、红糖、竹片、水等混合而成,建成的土楼冬暖夏凉,具有很强的抗台风、抗地震能力。而且土楼的造型格局不管是圆是方,均为封闭式,具有完善的防御功能,可以长时间坚守不出。为防火,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出。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

     通过对土楼的了解,实践队队员们都惊叹于土楼精良的建筑结构和别具特色的建筑风格,敬佩于当地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南靖土楼


重温红色记忆 弘扬革命精神

     随后,实践队一行人来到了中共闽南地委机关旧址纪念馆,此地的前生南靖树海中央闽南地委机关旧址纪念馆是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共闽南地委机关《前哨报》社址,是红军长征时期闽粤边区树海游击队根据地的中枢,并且拥有闽南的“西柏坡”之称。馆内的工作人员还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当年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历程,让队员们感慨万千,特别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的岁月中,我们的革命先辈所表现出来的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离开了纪念馆,实践队来到了大岭村烈士陵园。在当年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许多仁人志士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由于战争时期条件限制,在这里浴血奋战的革命烈士们零散埋葬在南坑镇各个地方,为缅怀先烈,特迁移至此。实践队队员们站在烈士碑前,缅怀烈士们丰功伟绩,三鞠躬表达自己对烈士的敬仰之情。





     在此次活动中实践队队员们怀着使命感、责任感,充分发挥所学、所知、所长,积极认真开展教育关爱活动。同时,通过“三下乡”活动也加深了对农村发展情况和革命历史的了解,加深了对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政策等国家方针政策内涵的认识,增强了国家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增长了自身的才干。


一次活动,一个过程,一段回忆

未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