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波

发布者:2009006文杰发布时间:2021-12-15浏览次数:11


走进一段属于船政校友的故事

陈彦波


个人简历

19527月毕业于福建高航航空机械科。

19623月毕业于331工学院航空发动机制造专业。

70年代末按教育部文件规定认定为本科学历。


个人经历

19528月 – 19543

株洲航空发动机厂(南方航空动力公司前身)总装车间

负责发动机分解工作

担任车间调度员、计划员的工作。


19544月 – 19838

株洲航空发动机厂设计科和48设计所

历任设计员、技术室主任、主任工程师。


19838月 – 19925

 任航空部608研究所14研究室主任工程师(副处级)

19868月被评为高级工程师。


19925月 – 199412

任南方航空动力公司航空发动机设计处主任工程师。

多次被评为南方航空动力公司先进工作者。

三次被评为航空部标准化工作先进工作者。


1972年 – 1994

担任“航空标准化与质量”刊物通讯员

三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员。

一次被评为湖南省标准化工作先进工作者。

参与运8动力涡桨6国产化和直9动力涡轴8研制及国产化等工作,

三次获得航空部的三等功。


主要事迹

1954

参加新中国第一种航空发动机(代号50号机,系初级教练机的动力)仿制的设计工作

该机于19548月研制成功,工厂获得毛主席签名的嘉勉信。

参加运5动力活塞5及初教6动力活塞6两种发动机研制及批生产的设计技术工作。


1958

参加歼6发动机的研制,任设计科总体组组长。


1965

参加4个国家生产的10多种涡桨、涡喷、涡轴、涡扇等发动机的测绘设计工作

负责设计的综合技术工作。

其中有些机种已转入批生产

如运7动力涡桨5(后转至兄弟厂生产),运8动力涡桨6等等。


1958

参加北航一号动力设计工作


1959

参加北航厂校联合设计的36号机工作

“文革”后期参与西工大测绘法国涡轴发动机的工作。


80年代初

参加从法国TM公司引进的直9动力涡轴8的研制及国产化工作

到法国TM公司考察与学习半个月。


90年代初

参加高级喷气教练机的动力涡扇11的测绘设计工作,

参与航空发动机改为非航空用的轻型燃气轮机的设计技术工作,

如涡桨6改为油田发电用的涡发6,改为传动动力用的涡动6等。


参与文章著作

70 - 80年代

曾撰写“用《框格符号》标注形位公差”、

“标准化工作如何贯彻于航空

发动机测绘设计工作的全过程”,

以及“直9动力国产化的标准化工作”等10多篇文章,

刊登于《航空标准化与质量》刊物上。


70年代

曾主编BH0-100《航空发动机设计图样说明书》,

参与HB《航空发动机测绘设计工作》等多份标准的编制工作,

多次参加有关国标、航标以及冶标等标准的审定工作,

指导同志参加航标及国标《自锁螺母》、《钢丝螺套》的编制工作。

主编HBmGB《轻型燃气轮机成套设备型号命名》标准,

参与《轻型燃气轮机通用规范》等标准的编制,

GBHBm所有轻型燃气轮机标准的审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