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下午,“优·美”教学工作坊在图书馆1106办公室召开了《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程第五讲和第六讲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由曾应文、白锋桥两位老师主讲,全体专职教师、兼职辅导员及外聘老师共同参与。
本次集体备课聚焦“职业兴趣的探索”,白老师首先深入分析了所教授的无人机专业学生的特点与需求,他指出,无人机作为新兴行业,技术发展迅速,应用领域广泛,学生们面临着丰富的职业选择,但也容易因行业的快速变化而迷茫。因此,在本专题的教学中,要着重帮助学生通过深入了解自身职业兴趣,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同时提出,将采用理论讲解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理论层面,引入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等经典理论框架,详细阐释不同职业兴趣类型与无人机行业岗位的对应关系,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兴趣倾向。例如,喜欢研究技术原理、对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系统有强烈好奇心的学生,可能更适合从事无人机研发岗位;而善于与人沟通、对无人机在不同场景应用有创意想法的学生,或许在无人机市场营销或售后技术支持岗位能发挥更大优势。
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曾老师设计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包括邀请无人机企业的人力资源专家分享企业在招聘时如何考察候选人的职业兴趣与岗位匹配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成功的无人机项目案例背后团队成员的兴趣组合与协作模式;开展模拟职业场景体验活动,让学生在虚拟情境中尝试不同的无人机相关职业任务,从而进一步确认自己的兴趣所在。
在集体备课讨论环节,老师们积极发言。李想老师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将个人职业兴趣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无人机行业在农业植保、地理测绘、应急救援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让学生明白个人职业发展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朱涵老师分享了与无人机专业学生日常交流的经验,建议在教学中增加一些学长学姐的职业发展故事,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积极探索职业兴趣。外聘老师战老师则从行业前沿技术发展的角度,提出可以在教学中适当介绍无人机行业的新兴应用方向,如无人机在物流配送、环保监测中的创新实践,拓宽学生的视野,为他们的职业兴趣探索提供更多元的参考。
经过深入讨论,备课团队进一步完善了教学方案。明确了教学目标不仅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还要引导他们将兴趣转化为职业规划的动力,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短期和长期职业发展目标。在教学方法上,除了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模拟体验外,还将增加实地参观无人机企业或相关科研机构的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身感受行业氛围,加深对职业兴趣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