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2024-2025-1“优·美”教学工作坊“心理健康与职业发展教育”教研活动(二)

发布时间:2024-10-10浏览次数:12


10月9日下午,“优·美”教学工作坊在心理健康活动中心召开了《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程第二讲《职业生涯规划如何开始》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由何维康老师主讲,全体专职教师、兼职辅导员及外聘老师共同参与。

课程伊始,何维康老师从舒伯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切入,借助周杰伦这位华语乐坛巨星的音乐之路与成长历程,生动形象地阐释了该理论涵盖的五个重要阶段。从周杰伦早期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追求,历经在音乐创作道路上的摸索与成长,到最终成为华语乐坛的标志性人物,这一过程恰似舒伯理论中各阶段的鲜活写照,让抽象的理论瞬间变得具体可感,使学生们初步领略到生涯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规律。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老师引入视频,并提出辩题“人生应随大流还是坚持自我”让学生展开激烈探讨,深入剖析两种选择的利弊。随大流可能带来安稳与归属感,但也可能使人在人群中迷失自我;坚持自我虽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却能让人在追求独特梦想的道路上绽放耀眼光芒。在这场思想的碰撞中,让学生们逐渐意识到,无论是何种选择,都需要基于对自我的清晰认知和对人生目标的深刻洞察,而这正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基石。这也契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强调的对个体全面发展与自我认知提升的重视,引导学生在多元社会环境下积极探索自我价值与发展路径,培养适应时代需求且具有独立思考和自主抉择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紧接着,老师引出 “生涯” 这一核心概念,并详细讲解了舒伯的生涯彩虹图。这一视觉化的工具犹如一幅人生画卷,将个体在不同生命阶段所承担的各种角色,如子女、学生、职业人、配偶、父母等,以及这些角色在不同时期的相互交织与影响,生动地呈现在学生们眼前。随后安排学生绘制属于自己的个人生涯彩虹图。在绘制过程中,他们开始认真思考自己过去、现在与未来在各个角色领域中的表现与期望,深刻领悟到为人生精心规划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从而在内心深处种下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种子。

在集体备课讨论环节,老师们积极踊跃地分享各自的见解与经验。李想老师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我探索,如在绘制生涯彩虹图时,要让学生深入思考自身发展脉络从而为精准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坚实依据。罗奕楠老师提出,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并且积极为学生争取到企业的实习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中,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积累项目经验,提升职业素养与竞争力,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职业生涯中的挑战。

集体备课讨论环节中老师们的思想交流与碰撞,拓宽了彼此的教学视野。不同老师从各自的教学经验和专业角度出发,提出的关于加强学生自我探索、促进校企合作等建议,使每位老师都能博采众长,吸收到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这种交流合作的氛围不仅增进了教师团队之间的凝聚力,还为今后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教学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老师们可以共同开发综合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融合心理学、社会学、行业专业知识等多方面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