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献礼155周年校庆,从2021年7月22日起开设《思想先声》主题栏目,以朗朗之声,颂革命经典,悟思想真谛,发时代强音。
今天推出第30期毛泽东主席的《西江月·秋收起义》。
朗读者
张林
轨道交通学院
20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一班
辩论协会成员
船政求是宣讲团成员
西江月·秋收起义
作者:毛泽东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1927年8月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赶回湖南部署湘赣边界秋收起义。9月9日举行了武装起义,点燃了秋收起义暴动的革命烈火。1927年秋收起义后几天,当时革命正处在异常艰苦的关头。此时毛泽东豪气干云,激情满怀,写下了《西江月·秋收起义》一词。
《西江月·秋收起义》高度概括了秋收起义的情况,揭示了农民暴动的根本原因和正义性,抒发了对工农革命武装的赞扬之情。
上阕,写秋收起义的行动。“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十分通俗地写出起义军的名称和旗帜,明白晓畅地反映了这支工农革命军起义的声势浩荡的场面。“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写出工农革命军的行动方向和路线。“不停留”传神地写出了军情紧急,士气激昂,兵贵神速,力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暴动。用“匡庐”、“潇湘”这两处当地的名山名水代指地名,更富有诗情画意。一个“直”字体现了工农革命军坚决的态度,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
下阕,写起义的根本原因和声势。“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揭示出农民暴动的根本原因和正义性。“重重”,反映压迫之深;“个个”,强调农民反抗地主阶级的普遍性。“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写出了起义的时间和声势。“暮云愁”写出了“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氛围。用一个“愁”字作谓语,加以拟人化,突现了氛围的凝重、激越和悲壮。饱受痛苦的农民和工人实在忍受不住了,怀着数千年做牛做马的旧恨和对蒋介石、汪精卫大屠杀的新仇,必然产生“霹雳一声暴动”的结果。
《西江月·秋收起义》的艺术特色主要是明白晓畅、平中见奇、少孺皆懂,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它真实地再现了秋收起义的历史,具有诗史价值,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秋收起义历史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史料。
本期编排:张罗丹 本期审核:邓上清 本期终审:黄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