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献礼155周年校庆,从2021年7月22日起开设《思想先声》主题栏目,以朗朗之声,颂革命经典,悟思想真谛,发时代强音。
今天推出第6期陈毅元帅的《青松》。
朗读者
陈诗怡
入党积极分子
经济与管理学院19会计三班
船政青年求是社社长
船政求是宣讲团成员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青松》为陈毅诗作,是《冬夜杂咏》中的首篇,最初发表于《诗刊》1962年第一期上。该诗赞颂了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坚韧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和那特定时代的不畏艰难、雄气蓬发、愈挫弥坚、坚强的精神。
诗的前两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把松放在一个严酷的环境中,一种近乎剑拔弩张的气氛中,从中我们看到了雪的暴虐,也感受到了松的抗争,一压一挺两个掷地有声的动词,把青松那种坚忍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写得惊心动魄。“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作者相信,在经历了风雪的涤荡和洗礼之后,青松将更显其高洁的本性。
1960年那是全国人民都在经受考验的时期。特大的自然灾害,党的工作失误,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背信弃义,帝修联合反华,正使中国内外交困。正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候,作者作为国内领导人,胸怀的是祖国的命运,承受的是民族的困厄,他考虑的是决不能丧失民族气节,不能丧失原则和立场,向各种反华势力妥协。而这时,全国人民正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迎接困难,战胜困难,顶住了世界性的修正主义的逆流。“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正是对我们的党和人民,对雄气勃发的时代精神的盛赞。也许正是作者人格和时代精神相互融合,内外互动,共同投射在青松这个特定的象喻上,才使这首诗有一股凛然大气,读来令人感动。
这首诗语言冷峻畅达,画面鲜明生动,字少句短,更见风骨。作者始终在斩钉截铁的用语与含蓄蕴藉内容之间,在冷峻峭拔的形象与飞扬凌厉的热情之间,在风雪的暴虐与青松的抗争之间制造巨大的张力,从而加大诗的艺术感染力。我们读者也在动态的激荡中感染了松的精神、松的力量、松的品性。那正是作者的人格、作者的胸怀,也是那个时代的雄气与豪迈。
本期编排:黄晋京 本期审核:马锦辉 本期终审:黄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