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1学期汽车学院教学督导简报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0-11-02   浏览次数:153


职教研究与教学督导简报

2020年第1(总第01)

  汽车学院                               2020112




 

 


汽车学院二级学院教学督导方案

为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教学督导,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学校统一要求,根据《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教育教学督导工作实施细则》《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汽车学院工作需要;了解教学各个环节的运行情况,反馈教学信息促进本学院教学质量提高特制订汽车学院二级督导教学方案

为做好学期教学工作,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成立二级学院教学督导工作组,负责制定教学督导工作计划与组织实施。

1、二级学院教学督导工作组成员

组  长:苏庆列

组员:林可春、汤振周、许炳照、梁霖锋、李智强、何建、潘丽娜、许晓勤、黄知秋、邱华桢

2、二级学院教学督导安排表

每周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上午

李智强

邱华桢

潘丽娜

许晓勤

黄知秋

下午

汤振周

林可春

许炳照

何建

说明:

1.如遇到上课、开会等特殊情况,督导成员可以互调,并做好沟通和交接;

2.值班人员应详细记录当天值班情况,如有异常情况,请及时向教研室主任或二级学院领导报告。督导记录归档办公室陈娇龙老师处;

3.督导内容包括:线上或线下巡查课堂(含实验实训课)、检查教案、推门听课、巡查考试、教师听课等;

4.督导教师每人每学期听课至少8次(含线上、线下、实验实训等)。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主要工作要点

以双高校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全院师生“质量强校”意识,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 4号)、《福建省职业教育改革工作方案》(闽教职成[2019] 22号)精神,现提出本学期主要工作计划:

一、教学督导方面:

1、督查教师网络课程及线上线下教学情况和学生线上线下听课情况(含实验实训课程)。

2、督查教师备课、授课、学生签到、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课程评价等各教学环节实施情况。

3、听取师生对线上线下教学安排与教学质量的意见,进行汇总分析。

4督导、检查新进教师“传、帮、带”的落实情况,近三年新进教师需配备有经验的教师“结对子”进行帮扶,并互听互评至少结对帮扶3年以上,届时进行验收,不合格者需延长帮扶时间;同时,要为新教师指定一名讲授相同课程的优秀教师进行系统听课。

5、了解线上线下授课过程中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交流总结推广。

6、了解教师是否按照本学期听课计划时间节点进行听课。

7、了解教研室开展教研活动情况。

8、督查期中、期末考试情况。

9、帮助教师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0、加强对学生毕业顶岗实习的学生的管理,并对毕业论文撰写等的质量进行监控。

11、督导教师每人每学期至少听课8次。

二、教育研究方面:

1、加强全院师生学习双高校建设内涵。

2、积极完成学院质量工程建设的相关工作。

一、教学秩序整体情况

1、二级学院督导基本都认真履行了督导工作任务,910月份,课堂教学秩序正常,教师都正常到岗,没有迟到现象,19级班级整体课堂氛围良好,迟到现象较少,20级新生报到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和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展了组班活动,成立了20汽检综合维修班、20奥迪机修班、20奥迪钣喷班、20建发营销班、新能源汽车综合维修班、宏文新能源营销班、中科睿联新能源机电班、宁德时代新能源制造班、宁德上汽新能源制造班。

2、教师教学教案、授课计划等资料齐全,教员手册都能及时填写,教师们精神状态良好,能积极配合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实验、实训课秩序良好,实验员工单填写完整。

   二、18级顶岗实习动员会


  9
月底,汽车学院各专业教研室主任组织指导教师,召开了毕业顶岗实习动员会。

会上,教研室主任们从毕业顶岗实习流程、如何处理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调整实习过程中的心理等方面对同学们展开了动员和指导,并重点强调了实习过程的安全、质量意识,保障了同学们能顺利完成顶岗实习。

三、9月份,教务处组织了多场考试,汽车学院积极配合教务处,监考各环节有序进行,很好地完成了本批次各类考试任务。

1912-13日进行的19级数学、英语的2019-2020-2学期期末考试安排。

2914-18日进行的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的1819级的补考工作。

3927-29日进行的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的18级期末考试。

  1. 退役军人国庆节上课督导工作

2020105-108日,汽车学院退役军人班返校上课,汽车学院也制定了详细的督导方案,各任课老师、实验员以积极的心态完成了假期上课的任务。

 

基于“以赛促学主题教学研讨会

汽车服务教研室于1030号教研活动室召开了教学研讨会,讨论了课程小组分组问题、学院学生技能大赛、学院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和学院创新创业大赛通过本次专业研讨会,大家进一步了解了下一步工作方向。

 

 

  1. 共演之态:专业群建设与治理体系改革的耦合框架

所谓“共演”,不仅是“共同”的还是“演化”的。“共同”并非要求双方达成时间上的同时或瞬时,而是强调相互反馈机制的存在;“演化”则是指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必须能够促使双方适应性特征的变化。变量之间要形构共演关系,要求具有共同的适应性特征,即“耦合点”。因循学者对治理体系的要素划分,结合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核心要素,专业群建设与治理体系改革的耦合形态主要体现为二者在价值、结构、制度、方法和运行等五个要素存在的高度的重合性、一致性、兼容性、共促性。

图1高职专业群建设与治理体系改革的共同演进框架

  1. 价值体系耦合:群理念的引入与高职治理理念的重塑。一方面,专业群建设所秉持的专业集群、资源集成、管理集约的理念必将带来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理念的适应性变化。随着“群”理念的引入,要求将高职院校内部具有相同产业链/岗位群面向的专业进行集合,这不仅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实现了高职院校发展的效益最大化,还通过以群为治理单位,打破了院系间原有管理体制机制的制约,从治理层面实现了对师资、资源、课程、教学等的有效整合,提升了高职院校的治理绩效。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所持有的治理理念是专业(群)建设理念的重要供给方。高职院校治理体系长期培育的价值理念必将对专业群建设产生影响。如果高职院校治理理念与“群”理念基本一致,则会对专业群的建设带来正反馈的促进作用;如果发生抵牾,则必然阻碍专业群建设的进程和方向。

  2. 结构体系耦合:群生态的建构与高职治理结构的优化。

双高”时代高职专业群建设与治理体系改革的共同演进高职是一个涵括政府、企业、行业、社会等主体共同参与的生态系统。结构体系的耦合一方面表现为高职专业群建设的人才需求与治理体系人才供给之间的耦合。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学校董事会、理事会机制、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委员会等治理组织不仅关系到行业、企业、课程专家、教师等参与专业群建设的程度,更关涉到这些主体的权责划分。另一方面,随着群理念的引入,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由原来单一的专业层级演变为专业、专业群、专业群落、专业群系统四大层级在内的“群”生态系统。“群”生态的生成对治理结构的优化,也就是对不同生态层级之间人员如何调配、不同主体职责如何界定等现实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高职院校亟需建立起多元利益共同体之间的“共容利益”,通过“共容利益”这只“看不见的手”实现专业群建设多元主体的有机协调。

  1. 制度体系耦合:群制度的生成与高职治理制度的完善。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与治理体系改革在制度体系方面的耦合一方面表现在二者“共生”于当下我国所特有的社会文化、历史、政治等制度环境之中,以及职业教育内涵式、高质量、现代化深化改革发展的制度背景之下。另一方面,专业群的建设也“内生”于高职治理体系改革的整体环境之下。公平合理的制度环境保障了专业群建设主体之间的交往与合作,降低了行动者之间的合作成本。此外,治理制度通过其附带的激励取向和激励程度作用于专业群运行方向和动力进而影响专业群整体建设效果,其在专业群的影响将通过塑造专业集群内行动个体的建设积极性和方向性、专业群内部要素的结构与关系、建设资源的多少等带来专业群整体运行水准的变化,进而影响整个专业群建设的成效;相反,专业群建设的逻辑、结构、效率等也对治理制度的建设产生反作用。

  1. 方法体系耦合:群技术的运用与高职治理方法的革新。

方法体系的耦合表现为高职专业群建设过程中所进行的技术创新和手段改革为学校治理体系改革提供方法支撑和技术扩散,以及高职院校治理体系改革所依托的具体方法向专业群建设各个环节进行辐射和渗透。一方面,专业群的建设方法可以提高治理体系改革的效率。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技术创新和手段改革,可以拓展、深化、加快专业群建设的广度、深度和速度,引发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课程组织、师资团队建设等方面的技术改进和制度创新,最终作用于高职院校整体治理体系的演化和进步。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治理技术的创新,可有效反哺教学改革和其他内涵化发展能力,推进专业群内部要素和基本能力建设,打造专业群建设从“产业(链)发展需求—专业群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的良性循环圈,实现教育系统的专业建设对社会系统的产业发展的主动助推。

(五)运行体系耦合:群范式的形塑与高职治理路径的统整。

一方面,高职专业群建设关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材教法改革、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教学改革、师资团队建设等方面,是一个包含多要素、多环节、多主体的系统工程,其系统变革必将引发治理路径的共振。可见,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并非是小打小闹的临时性改革,也绝非仅仅只是课程重构、资源共享等单一层面的技术变革,而是一项包含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重塑在内的系统“范式”变革。另一方面,与治理路径密切相关的体制机制成为促进“群”范式深入贯彻的关键肇因。专业群要素建设容易突破,但是要想实现彻底的变革却时常遭遇管理层面的阻碍,尤其是体制机制问题无疑是妨碍专业群建设深入推进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者是否具有“群”范式思维和系统改革理念,院校层级能否对专业群建设的各个要素进行合理安排和科学规划,影响着专业群整体的建设效果。(选自:“双高”时代高职专业群建设与治理体系改革的共同演进,作者:林克松,许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