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者:2018006黄山发布时间:2024-01-09浏览次数:1138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代码:460306

 二、培养类型及学历层次

 (一)培养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二)学历层次:大专

 三、入学要求与修业年限

 (一)入学要求:

 为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二)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3年,可以根据学生灵活学习需求合理、弹性安排学习时间。

 四、职业面向

 (一)职业面向

 我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学生面向工业自动化电气设备生产、自动化系统工程等领域,能够胜任自动化设备安装及调试、自动化设备维护、自动化设备技术改造等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所属专业类

(代码)

对应行业(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

主要岗位类别

(或技术领域)

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装备制造大类(46

自动化类(4603

通用设备制造业(34);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38

电气工程技术人员(2-02-11

电气设备生产、安装、调试与维护

高级电工证、AutoCAD认证

自动控制工程技术人员(2-02-07-07

自动控制系统生产、安装、技术改造

高级电工证、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

电力工程技术人员(2-02-12

供、配电系统安装、调试与维护

高级电工证、电工作业证

 (二)职业发展路径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职业发展路径从初始就业岗位的电气安装工、技术员可发展为现场工程师、项目经理、注册电气工程师,经过努力还可以成长为技术总监。

 职业发展路径图


 (三)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

1.职业岗位

2.职业能力分析

岗位

工作

职责

工作

任务

知识、技能、职业素养要求

学习、训练

内容

备注

自动化设备安装及调试

安装工

负责电气设备的安装及接线

分析电气控制电路及安装工艺图纸,进行电气设备的安装及接线

能分析基本电气控制电路

能看懂电气电路图

能看懂电气安装工艺图纸

掌握常用电器元件的作用及接线方法

掌握常见电气接线的工艺

掌握常用单元电气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技术员

负责接线安装图设计、安装工艺书编写及自动化设备的检测

电气元件布置图、接线安装图设计及安装工艺书编写

能看懂电气电路图

能分析电气控制电路

能正确选用常用电器元件

能使用常见的制图及文字处理软件

掌握常见电器元件的结构、性能及工作原理

掌握常见电气接线及电器布置的工艺

掌握Altium Designer等制图软件

掌握OFFICE等文件处理软件


使用检测仪表对自动化设备的进行检测

能够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

能够了解性能指标

能够使用常见的检测仪表

能使用常见检测设备检测控制电路

掌握常见电器元件的结构、性能及工作原理

掌握自动化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

掌握常见检测仪表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理解常见的检测参数


现场工程师

负责设备安装组织,

解决安装调试中的疑难问题

对设备安装进行组织及分工

具备接线工的能力

具备技术员的能力

具备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

掌握接线工所需的知识

掌握技术员所需的知识

掌握一定的项目管理知识


查找安装调试中的电气控制问题,并加以解决

能将电气控制理论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

能根据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熟练掌握自动控制的理论控制

熟练掌握各种自动化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安装工艺

熟练掌握常见电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自动化设备维护

技术员

负责一般设备电气的维护

应用检测设备对控制电路进行检测,对故障部分进行解决

能看懂电气电路图

能分析电气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能正确选用常用电器元件

能使用常见检测设备检测控制电路

能检测和处理常见的电气故障

掌握常用电器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掌握常见电器元件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及选用方法

掌握常见的故障检测仪表及检测方法

掌握常见的故障排除工具及排除方法


工程师

负责设备维修任务的分配、疑难故障的解决

对设备维修任务进行合理分配

具备技术员的能力

具备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

掌握技术员所需的知识

掌握一定的项目管理知识


对电气控制理论中对疑难故障的进行解决

能将电气控制理论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

能根据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熟练掌握自动控制的理论控制

熟练掌握各种自动化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安装工艺

熟练掌握常见电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自动化设备技术改造

设计工程师

设备电气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应用PLC系统进行电气控制的设计

应用单片机系统进行电气控制的设计

能使用常见的制图及文字处理软件

能用PLC系统实现电气控制的设计

能用单片机系统实现电气控制的设计

掌握常见接触器-继电器系统的设计方法

掌握PLC的功能及工作原理

掌握PLC系统的设计方法

掌握上位机的组态技术

掌握单片机编程的方法


项目工程师

设备总体方案的设计及项目设计分工

对项目总体方案进行顶层

绝对项目开展进行合理分工

具备设计工程师的能力

具备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

掌握设计工程师所需的知识

掌握一定的项目管理知识


 通过分析,将上述各个职业工作岗位的任务进行归纳后,确定本专业的典型职业能力如下:

1)电工技术应用能力

2)电子技术应用能力

3)计算机应用控制能力

4)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能力

5)自动控制技术应用能力

6)拓展专业能力

典型工作任务

职业行动领域

工作任务描述

1.电子识图与绘图

电子产品制作与检修

识别和绘制用电子图形符号、带注释带围框或简化外形表示的系统图、电路图、功能图、逻辑图、功能图、程序图等。

2.电子产品的制作、装配与调试

常用电子元件的识别与检测、电子装配常用工具及焊接、集成功率放大器的装接与调试等内容。

3.电子产品检修

了解故障的类型、对检修工作进行准备、对故障进行有效排除。

1.电气识图与制图

电动机基本控制与检修

识别和绘制用电气图形符号、带注释带围框或简化外形表示的系统图、电路图、功能图、逻辑图、功能图、程序图等。

2.电气元件的选型与质检

根据选型的标准和计算公式对电气元件进行选型,并根据电气元件的标准开展质检工作。

3.电动机常见故障的检修和处理

根据电动机检修质量标准,对电动机常见的电气故障进行分析,对电动机常见的机械故障进行处理。

4.电机控制电路的装配、调试与检修

根据电机控制电路国家统一的绘图原则和标准对电机控制电路的进行装配、调试和检修。

1.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与维护

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

对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识图画图、选择元件、安装控制电路、运行调试和进行维护。

2.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装配与调试

对电气控制系统识图画图、选择元件、设计控制电路、系统装配与调试。

1.单片机控制系统软、硬件系统设计与制作

单片机控制系统制作、调试与维护

应用单片机控制系统进行硬件设计、制作,应用单片机语言进行软件程序编程。

2.单片机控制系统的仿真

应用软件或实物对单片机控制系统进行仿真。

3.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应用单片机指令对单片机控制系统进行运行和维护。

1.PLC控制线路设计与装配

PLC控制系统故障检修

应用PLC进行控制线路的设计,并进行安装与调试。

2.PLC程序设计与调试

应用PLC设计程序框图、编写程序、程序调试、编写程序说明书。

3.PLC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进行PLC控制系统的运行调试,故障诊断与维护。

1.自动化设备的装配与调试

自动化设备调试与维护

根据要求对自动化设备进行安装接线,并对装配完成的自动化设备调试正常运行。

2.自动化设备控制系统装配与调试

根据要求完成自动化设备控制系统安装、配置与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

1.电站发电机组安装与调试

电站构建与安装、调试

根据要求和标准,对水利发电机组、火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等机组进行安装和调试。

2.电站配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根据要求和标准,对发电厂变电站内部的变压器、开关设备、母线设备等进行安装和调试。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 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的电气工程技术人员、自动控制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电气设备生产、安装、调试与维护,自动控制系统生产、安装及技术改造,电气设备、自动化产品营销及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现代电工电子专业技术知识,熟悉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控制和自动控制技术,具有较强的生产实践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面向工业自动化电气设备生产、自动化系统工程等领域,达到从事自动化设备安装及调试、自动化设备维护、自动化设备技术改造等工作的要求,具有质量意识、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和一定技术服务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  素质(职业素养、职业态度、职业道德)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知识;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勇于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具有面向基层、服务基层、扎根于群众的思想观点,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思想作风,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不断追求知识、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具有爱国主义情操和“求是、自强、求实、创新”的船政精神。

 (3)具有从事本专业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现代科技知识、专业知识。

 (4)具有从事本专业所必需的技术能力、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能胜任本专业岗位的工作,能在工作中讲求协作,对在竞争中遭遇挫折具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在艰苦的工作中不怕困难,奋力进取,不断激发创造热情。

 (6)具有热爱劳动的观念,善于和劳动人民进行情感沟通,了解劳动知识,掌握劳动本领,有从事艰苦工作的思想准备。

 (7)具有质量管理意识及追求卓越的精神。

  1.  知识

 职业能力、专业技能、学习领域(课程)的分解表

职业能力

专业技能

专业知识

对应课程

1.电工技术应用能力

1-1  常用电工仪器仪表和电工工具的使用与维护能力

(1)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

(2)电工工具的选用与保养知识

电路分析基础

工厂供配电技术

1-2  常用低压电器的识别、使用与维护能力

(1)常用低压电器的名称、种类、规格及元器件图形符号、文字符号

(2)低压电器(如断路器、继电器、接触器等)结构、原理及应用

(3)电气元器件的安装工艺

(4)常用电器的检测与修复知识

电机及电力拖动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金工实习

高级电工强化训练(高级电工职业资格培训)

1-3  变压器及电动机的使用和维护能力

(1)交、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交、直流电动机的工作特性和机械特性分析

(2)交、直流电动机的使用与拆装

(3)交、直流电动机保养和维护基本知识

(4)变压器的结构及应用、外特性分析

1-4  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调试能力

(1)电气控制设备的电气控制原理图、接线图的读图

(2)电气控制系统的配线、安装工艺知识

(3)电气控制设备的一般调试方法与步骤

1-5  根据设计要求设计电气控制电路

(1)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分析

(2)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

(3)一般复杂程度的电气控制系统原理图的设计

1-6  电气故障检修能力

(1)变压器的结构及应用知识

(2)电气控制系统的常见故障的分析方法

(3)电气控制系统的常见故障一般排除方法

1-7  电气线路的维护、故障检修能力

(1)安全用电、节约用电基本知识

(2)供配电工程技术中的基本知识及电气设备的应用

(3)照明线路施工工艺及维护的基本知识

电工基本技能实训

工厂供配电技术


职业能力

专业技能

专业知识

对应课程

2.电子技术应用能力

2-1  常用电子仪器仪表,如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的使用能力

(1)指针式万用表和数字式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2)示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示波器各调节旋钮和按钮在信号参数测试过程中的正确选择,准确测出信号的参数

(3)会正确使用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主要旋钮和按钮进行频率、幅值和占空比的调节,以产生所需信号

电路分析基础

数字电子技术

模拟电子技术

2-2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选用与测试能力

(1)常用元器件的符号、特点及使用

(2)电阻器参数的色环的识别法和万用表测量法

(3)电容器类型的识别、参数的读出

(4)用万用表进行二极管、三极管的识别、检测和质量判断

(5)常用74系列IC芯片的识别与资料查找、功能解读和基本使用

2-3  典型模拟电子电路、电力电子电路及数字电子电路的分析能力

(1)识读典型整流滤波稳压电路、分立元件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常用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波形发生电路和555时基电路

(2)识读晶闸管单相、三相相控整流电路,相控同步触发电路,逆变电路,直流斩波电路

(3)电路的工程计算能力

电力电子技术

交直流调速系统

电工基本技能实训(生产性实训)

高级电工强化训练(高级电工职业资格培训)

2-4  电子与电气产品的装接与调试能力

(1)使用常用仪器仪表进行典型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的焊接与调试

(2)根据电路图和工艺要求焊接与装配各类电力电子电路

(3)电动机及其控制电路的装配

(4)根据电路图和工艺要求装配及调试各类配电设备

(5)判断并处理电子与电气设备的各类故障

2-5  电原理图与PCB板图的设计与绘制能力

(1)结合印制电路板的基本工艺要求,使用Altium Designer进行电路原理图和PCB图的绘制

(2)各类元件库和封装库的正确使用,创建、添加自定义元器件库和封装库

(3)单层、双层PCB板图的自动布线和手工布线

Altium Designer电路设计技术

电气自动化创新创业实务(电子产品创新设计与制作)

2-6  典型电子产品的生产加工能力

(1)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要求,工艺文件的识读

(2)工艺管理的基础知识,工艺文件的编制方法

(3)元器件的插接、焊接、切脚、补焊检测等技能

(4)印制电路板手工制作,主要掌握感光法和热转印法

(5)电子成品外观基本制作

电工基本技能实训

电气自动化创新创业实务(电子产品创新设计与制作)

高级电工强化训练

2-7  电子线路故障判断与检修能力

(1)根据故障现象判断故障的发生部位

(2)利用常用仪器仪表判断故障元器件,常用的故障排除方法

(3)元器件的拆装方法与代换原则


职业能力

专业技能

专业知识

对应课程

3.计算机应用控制能力

3-1  计算机编程能力

(1)C语言的编程规则与编程技巧

(2)C语言的调试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3-2  单片机(嵌入式)控制能力

(1)MCS—51系列单片机的主要性能、内部结构和外部引脚

(2)MCS—51系列单片机的指令系统

(3)基本编程方法和编程技巧

(4)开发软件的使用方法

(5)简单产品的设计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综合实训

电气自动化创新创业实务

3-3  微机接口能力

(1)单片机矩阵按键和LCD显示系统设计应用

(2)单片机串行口扩展I/O

(3)单片机输出模数转换

(4)多芯片单片机系统设计应用

微机接口技术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4.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能力

4-1  PLC的基本应用能力

(1)PLC类型的选择、PLC的工作原理、编程元件及编程方法

(2)PLC控制系统的构成,PLC电源的接线及PLC的外部接线图的设计

(3)PLC程序的设计、传输和调试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

电机及电力拖动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4-2  能够结合生产应用进行传统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PLC改造能力

(1)PLC在工程上的一般设计方法

(2)根据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进行电气(PLC)改造

(3)工程实例的PLC程序的一般调试步骤

4-3  特种电动机与变频器的使用能力

(1)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等特种电动机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2)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的驱动系统

(3)编码器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4)变频器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职业能力

专业技能

专业知识

对应课程

5.自动控制技术应用能力

5-1  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调试能力

(1)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基本分析方法和校正方法

(2)直流调速系统与交流调速系统的分析方法

(3)控制系统的调试维护和使用及常见故障排除

交直流调速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

5-2  变频器的使用能力

(1)变频器的基本结构、变频调速的基本工作原理

(2)变频器的操作方法、参数设置、外部接线

(3)变频器的多种运行方式、系统调试及运行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课程综合实训

5-3  常用传感器的应用能力

(1)常用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2)在工程设计中,常用传感器的选型

(3)常见传感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和常见故障分析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6.拓展专业能力

6-1  创新与实践能力

(1)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典型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2)单片机、CPLD在具体系统中的应用

(3)简单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

(4)科技论文(电气自动化创新创业实务报告)的编写

电气自动化创新创业实务

技能竞赛

高级电工强化训练

6-2  培训指导

(1)讲授电路、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电气控制等专业知识

(2)指导同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实际操作

(3)指导维修电工(初、中级、高级)的实际操作

6-3  质量管理

1)讲授质量管理主要内容

2)讲授质量管理常用方法

电气安全规范

3、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专业能力

方法能力

社会能力

1)具有一定的电气工程图制图和识图的能力;

2)具有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熟练操作和使用能力;

3)具有自动化仪表的选型、安装和维护的能力;

4)具有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故障诊断与处理的能力;

5)具有电气自动化设备组件调试、设备联调、故障分析和排除能力;

6)具有电气自动化设备技术改造能力及售后技术服务等能力;

7)具有一定的英语翻译、技术文献资料收集与查阅能、继续学习的能力;

8)知道本专业质量管理主要内容及常用方法。

1)制定工作计划能力

2)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故障分析与处理能力

4)终生学习的能力

5)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执行能力

6)评估总结工作结果能力

7)自学本专业新知识和获取本专业信息的能力

1)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科学创新精神;

3)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4)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5)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4、课程证书

 (1)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B级证书

 (2)福建省高校计算机应用能力一级B证书

5、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1)高级电工(选考)

 (2)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选考)

 (3AutoCAD认证(选考)

 (4低压电工特种作业证(选考)

 六、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人才培养模式及特色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中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产教融合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职业教育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根据以上总体要求,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立“任务驱动,能力进阶、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任务驱动:以培养自动化设备安装、自动化设备调试、自动化设备维护、自动化设备技术改造等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为任务驱动。依据主要职业岗位、所涵盖的技术与管理知识、以及对高职毕业生的具体岗位能力要求为任务驱动而确定学习内容。

 能力进阶:依据能力进阶规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分五个阶段培养:第一阶段基础能力培养、第二阶段专业能力培养、第三阶段核心能力培养、第四阶段综合能力培养、第五阶段拓展与创新能力培养。

 工学结合:实现三个对接即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二)课程设置

1、专业核心课程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工厂电气控制技术、工厂供配电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交直流调速系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2、专业课程体系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引领,有利于促进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精心设计课程结构,将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及职业资格标准、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产品标准、服务规范、电气自动化创新创业实务、职业技能竞赛项目等融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将产业文化融入课程体系,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充分体现三个对接即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3、独立设置(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表

序号

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

设置学期

周数

主要教学

模式设计

教学地点

考核设计

学习成果呈现形式

1

入学教育

1

1

基本素质与能力

校内操场

考查

会操

2

军事技能

1

2

基本素质与能力

校内

考查

学生处安排

3

社会实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学期暑假

1

基本素质与能力

校外

考查

报告

4

社会实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学期暑假

1

基本素质与能力

校外

考查

报告

5

毕业教育

6

1

基本素质与能力

教室

考查


6

素质教育

分散安排,由院团委、二级学院组织


基本素质与能力

分散安排

考查


7

劳动教育与实践1

1学期

1

基本素质与能力

分散安排

考查

总结报告或成果

8

劳动教育与实践2

2学期

1

基本素质与能力

分散安排

考查

总结报告或成果

9

劳动教育与实践3

3学期

1

基本素质与能力

分散安排

考查

总结报告或成果

10

劳动教育与实践4

4学期

1

基本素质与能力

分散安排

考查

总结报告或成果

11

电工基本技能实训

2

1

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实习采用分组方式。每组设一名小组长,负责材料、工具的领取,协助实习指导教师做好纪律、安全、设备和工具维护保养、卫生、团队管理等相关工作。学生在参加实训之前,应详细阅读有关资料,做好实训前的准备。

电工

实验

实训

1、该实训环节采用过程性考查综合评定课程成绩,以优、良、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计分制。

2、采取指导教师评价、实习小组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实习过程中(包括:实习考核)文字、表格等材料的归档工作。

实物运行功能演示

实训报告

12

金工实习

3

1

采用操作演示和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获得钳工、焊工、车工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学习相关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金工

实训

1、该实训环节采用过程性考查综合评定课程成绩,以优、良、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计分制。

2、采取指导教师评价、实习小组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实习过程中(包括:实习考核)文字、表格等材料的归档工作。

实训报告

实物运行功能演示

13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课程综合实训

3

1

采用项目驱动任务的形式进行,每23人分为1组,相互协助共同完成三个项目(其中包括PLC系统设计、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变频器、上位机组态监控界面的设计等多方面综合知识的应用)

项目一 组态监控系统设计

项目二 多工况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

项目三 基于PLC控制的工业洗衣机的系统设计

PLC1

实验

实训

1、该实训环节采用过程性考查综合评定课程成绩,以优、良、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计分制。

2、过程性考查包括: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考勤、学习态度、课堂互动、讨论等)占总评成绩的20%;实训报告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实训调试运行演示占总评成绩的50%。

实训报告

实物运行

演示

14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综合实训

4

1

本实训环节采用项目驱动任务的形式进行,每34人分为1组,相互协助共同完成四个项目:

项目一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项目二 时钟程序的设计和调试

项目三 数码管显示程序

项目四按键调整程序设计

单片

机实

验室

1、该实训环节采用过程性考查综合评定课程成绩,以优、良、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计分制。

2、过程性考查包括: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考勤、学习态度、课堂互动、讨论等)占总评成绩的20%;实训报告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实训调试运行演示占总评成绩的50%。

实训报告

实物运行

演示

15

高级电工强化训练

4

1

采用项目驱动任务的形式进行。涉及实训安排与安全培训,常用电工仪表工具的使用,导线连接与绝缘恢复,常用便携式仪表的使用方法,电动机的拆装与检修,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典型控制电路及其安装、检修,常用机床控制电路的检修。

电工

实训

1、该实训环节采用过程性考查综合评定课程成绩,以优、良、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计分制。

2、采取指导教师评价、实习小组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实习过程中(包括:实习考核)文字、表格等材料的归档工作。

实训报告

16

阶段岗位实习

5

4

企业指导老师为主,学校指导老师为辅,共同指导进入企业岗位实习。

校外各相关企业

实习考核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实习单位鉴定、校内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比例为:

学生自我评价占20%;实习单位鉴定占50%;校内指导教师评价占30%

岗位实习手册

17

校外毕业岗位实习

6

16

企业指导老师为主,学校指导老师为辅,共同指导进入企业岗位实习。

校外各相关企业

实习考核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实习单位鉴定、校内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比例为:

学生自我评价占20%;实习单位鉴定占50%;校内指导教师评价占30%

岗位实习手册

16

毕业论文(设计)与答辩

6

1

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完成设计论文

校内

答辩

论文、答辩

17

创新创业实践



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参加技能竞赛和自主创业等



实验成果、论文、专利、技能竞赛等

注:为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0.5学分,不占用正常课时,学生可以用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参加技能大赛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学分。

4、技能大赛项目设计

 坚持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相结合,职业能力开发与全面职业能力评价相结合,坚持技术技能与综合素质提升相结合,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坚持个人发展与团队协作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安全意识、心理素质等职业素养,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在展示个人风采的同时,突出职业道德与协作精神。

 技能竞赛项目设计表

序号

技能竞赛

项目名称

依托课程或实训环节

竞赛内容设计

设置学期

竞赛形式

竞赛组织方式

1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课程综合实训

光伏供电系统安装、风力发电机组装、逆变器、通信及风光互补控制。

3

分组以团队方式进行

分组进行。每34人分为1组。每组分为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职业素养三个部分训练及考核。

2

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课程综合实训

包括PLC系统设计、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变频器、上位机组态监控界面的设计中的接线与调试。

4

分组以团队方式进行

分组进行。每34人分为1组。每组分为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职业素养三个部分训练及考核。

3

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综合实训

包括电子产品设计安装与调试。

5

分组以团队方式进行

分组进行。每34人分为1组。每组分为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职业素养三个部分训练及考核。

学生获得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一等奖及以上,可替换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课程综合实训课程学分;获得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一等奖及以上,可替换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课程综合实训课程学分;获得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一等奖及以上,可替换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综合实训课程学分。

5、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育训结合项目设计

 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育训结合项目设计

序号

证书名称

依托课程或实训环节

内容设计

育训组织形式

备注

1

高级电工证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高级电工强化训练

理实一体化、模拟教学、项目教学、实训

学院成人与继续教育部职业技能鉴定站组织


2

电工作业证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高级电工强化训练

理实一体化、模拟教学、项目教学、实训

学院成人与继续教育部职业技能鉴定站组织


3

AutoCAD认证

AutoCAD

理实一体化

学院成人与继续教育部职业技能鉴定站组织


4

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课程综合实训

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实训

学院成人与继续教育部职业技能鉴定站组织


学生取得高级电工证,可替换高级电工强化训练课程学分;取得电工作业证,可替换高级电工强化训练课程学分;取得AutoCAD认证,可替换AutoCAD课程学分;取得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证书,可替换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课程综合实训课程学分。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1、公共必修课

 (1)思想道德与法治1              1学期(24学时)

 学习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引导大学生立足新时代的社会需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道德观、法治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坚定“四个自信”,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习内容:

本教学,分为七个专题: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确立高尚的人生追求、科学应对人生的各种挑战、理想信念的内涵和作用、确立崇高科学的理想信念、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采用专题化、模块化教学模式,依托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创设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平台,根据课程模块内容和学生特点,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设置模块学习任务,灵活运用讲授法、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乐于实践,让学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成为主体,充分提箱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为考试课,以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成绩,采用百分计分制;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60%,其中课堂考勤10%、网络学习20%、课堂活动20%、实践环节10%;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40%,按照教育部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考核要求,采用年段统一闭卷考试。

 (2)思想道德与法治2             2学期(24学时)

 学习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引导大学生立足新时代的社会需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道德观、法治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坚定“四个自信”,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习内容:

本课程采用专题化教学,分为九个专题: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道德的形成及其本质、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原则及其规范、在实践中养成优良道德品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采用专题化、模块化教学模式,依托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创设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平台,根据课程模块内容和学生特点,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设置模块学习任务,灵活运用讲授法、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乐于实践,让学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成为主体,充分体现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为考试课,以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成绩,采用百分计分制;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60%,其中课堂考勤10%、网络学习20%、课堂活动20%、实践环节10%;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40%,按照教育部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考核要求,采用年段统一闭卷考试。。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第3学期(48学时)

 学习目标:

本课程是对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最新概括和表述,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进一步树牢大学生“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刻领会“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学习内容:

 专题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专题二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专题三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专题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专题五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专题六    全面深化改革

 专题七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专题八    全面依法治国

 专题九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专题十    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专题十一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专题十二  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

 专题十三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专题十四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专题十五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专题十六  全面从严治党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以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为落脚点,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平台资源;课中:综合运用讲授、案例、情境创设、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开展教学,辅之以平台互动完成教学任务,并进行过程性评价。课后:借助平台进行拓展、反馈与考核。

 课程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为考试课,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采用百分制计分。总评成绩=平时成绩(60%+期末成绩(40%),其中平时成绩60%包括:考勤(20%)、平台学习任务(15%)、作业(15%)、课堂表现(1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由学习通平台随机组卷,统一发布。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4学期(32学时)

 学习目标:

本课程旨在引导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有更加透彻的理解。提升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习内容:

 前言 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以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为落脚点,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平台资源;课中:综合运用讲授、案例、情境创设、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开展教学,辅之以平台互动完成教学任务,并进行过程性评价。课后:借助平台进行拓展、反馈与考核。

 课程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为考试课,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采用百分制计分。总评成绩=平时成绩(70%+期末成绩(3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考勤(20%)、平台学习任务(20%)、作业(20%)、课堂表现(10%)。

 (5)高职英语1     1学期   (64学时)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能够达到《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所设定的四项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职场涉外沟通目标、多元文化交流目标、语言思维提升目标、自主学习完善目标,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够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学习内容:            

《高职英语1》《高职英语2》为基础英语,基础英语课程内容为职场通用英语,分个人与社交、个人与职场两大模块,共有14个主题。个人与社交模块主题包括:兴趣爱好、娱乐购物、时间管理、健康急救、网络安全、智能交通、商旅文化、志愿服务。在主题中融入词汇知识、语法知识、语篇知识、语用知识、文化知识。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教学依托优慕课、学习通、U校园、词达人等平台,让学生在平台学习词汇、语法、写作、视听内容。线下教学分课前、课中、课后,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平台资源;课中:围绕主题创设情境、设计语言学习活动,运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等方法,将“听、说、读、写、译”多种语言技能训练相结合;课后:学生完成线上或线下拓展练习,教师发挥评价对英语教学的导向、激励、诊改作用,进行教学反思,强化教学环节管理、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与评价: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开展学业水平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知识、技能、素养进行多维度评价。

1)过程性考核占50%,包括出勤、作业、课堂表现、单元测试、小组任务等成绩。

2)终结性考试占50%,以闭卷形式进行,考查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6)高职英语2     2学期   (64学时)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能够达到《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所设定的四项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职场涉外沟通目标、多元文化交流目标、语言思维提升目标、自主学习完善目标,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够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学习内容:            

《高职英语1》《高职英语2》为基础英语,基础英语课程内容为职场通用英语,分个人与社交、个人与职场两大模块,共有14个主题。个人与职场模块主题包括:求职、面试、实习、入职、职场礼仪、职业规划等。在主题中融入词汇知识、语法知识、语篇知识、语用知识、文化知识。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教学依托优慕课、学习通、U校园、词达人等平台,让学生在平台学习词汇、语法、写作、视听内容。线下教学分课前、课中、课后,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平台资源;课中:围绕主题创设情境、设计语言学习活动,运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等方法,将“听、说、读、写、译”多种语言技能训练相结合;课后:学生完成线上或线下拓展练习,教师发挥评价对英语教学的导向、激励、诊改作用,进行教学反思,强化教学环节管理、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与评价: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开展学业水平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知识、技能、素养进行多维度评价。

1)过程性考核占50%,包括出勤、作业、课堂表现、单元测试、小组任务等成绩。

2)终结性考试占50%,以闭卷形式进行,考查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7)《体育与健康1》     第1学期   (22学时)

学习目标:

一、总体目标以提高身体素质为指导思想,通过基础体育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并运用比较科学的健身方法进行锻炼,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为专项学习和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的目的。

二、分类目标(一)运动参与目标爱好运动,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二)运动技能目标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专项学习打下良好的体能基础。(三)职业特殊体育素质目标通过积极锻炼,具备与职业工作特征相应的身体素质(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韧等素质能力),并通过项目考核标准。(四)职业社会适应性目标通过《基础体能》体育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好的适应职业工作需要的社会适应能力、职业礼仪和职业气质等社会服务规范,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学习内容:

体育课目的与任务、课堂常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身体健康常识、短跑、中长跑、跳投、类健康长廊、休闲项目、职业体能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1.学期教学以周学时为单位,按项目内容学时比例分配教学时数。2.按规定的项目教学时数进行场地轮换教学。3.以自然班教学,采用语言传授(示范、讲解)、实践学习、问题讨论、问答法进行教学。4.学生感知练习或采用辅助练法过程。5.通过身体练习达到掌握基本运动技能。6.通过对某项技术动作的分解练习到完整技术练习,并通过实践练习—纠正错误—再练习过程,达到熟练掌握的某一技术动作的目的。7.教学方法采用分组教学法、循环练习法,并通过竞赛法或游戏法练习进入情景教学,从而达到掌握某一技术动作的目的。8.通过对项目的测试或技术评定,检查学生对项目技术的掌握程度。

课程考核与评价:

1.理论部分: 以理论课教学内容为主,结合教材,采用闭卷或开卷考试,100分制,占学期成绩的10 ;

2.实践部分:技术考核占总成绩的90 %。

 (8)《体育与健康2》     第2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

一、总体目标以提高身体素质为指导思想,通过基础体育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并运用比较科学的健身方法进行锻炼,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为专项学习和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的目的。

二、分类目标(一)运动参与目标爱好运动,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二)运动技能目标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专项学习打下良好的体能基础。(三)职业特殊体育素质目标通过积极锻炼,具备与职业工作特征相应的身体素质(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韧等素质能力),并通过项目考核标准。(四)职业社会适应性目标通过《基础体能》体育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好的适应职业工作需要的社会适应能力、职业礼仪和职业气质等社会服务规范,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学习内容:

体育课目的与任务、课堂常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身体健康常识、短跑、中长跑、跳投、类健康长廊、休闲项目、职业体能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1.学期教学以周学时为单位,按项目内容学时比例分配教学时数。2.按规定的项目教学时数进行场地轮换教学。3.以自然班教学,采用语言传授(示范、讲解)、实践学习、问题讨论、问答法进行教学。4.学生感知练习或采用辅助练法过程。5.通过身体练习达到掌握基本运动技能。6.通过对某项技术动作的分解练习到完整技术练习,并通过实践练习—纠正错误—再练习过程,达到熟练掌握的某一技术动作的目的。7.教学方法采用分组教学法、循环练习法,并通过竞赛法或游戏法练习进入情景教学,从而达到掌握某一技术动作的目的。8.通过对项目的测试或技术评定,检查学生对项目技术的掌握程度。

课程考核与评价:

1.理论部分: 以理论课教学内容为主,结合教材,采用闭卷或开卷考试,100分制,占学期成绩的10 %。

2.实践部分:技术考核占总成绩的90%。

 (9)《体育与健康3》     第3学期   (30学时)

学习目标:

选项体育课,是全校大二年级的公共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选项运动课程是以大一体育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以人为本,传授各选项课程的知识、技术、战术;掌握一定技能与战术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和提高个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大学生养成自主练习和研究型学习的良好习惯,增进身心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大学一年级基础体育课程,后续课程有课外体育俱乐部。课外体育俱乐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保持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锻炼的连贯性、把大学生的体育教育过程延伸到高等教育全过程、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学习内容:

以各选项内容为主(篮球、足球、排球、气排球、桌上足球、网球、羽毛球、武术博击、武术套路、健美操、形体瑜珈、定向运动、乒乓球、啦啦操、保健体育)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1.学期教学以周学时为单位,按项目内容学时比例分配教学时数。2.按规定的教学项目时数进行教学。3.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教学以自然班开课,采用语言传授(示范、讲解)、实践学习、问题讨论、问答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4.通过对某项技术动作的分解练习到完整技术练习,并通过实践练习—纠正错误—再练习过程,达到熟练掌握的某一技术动作的目的。5.教学方法采用分组教学法、循环练习法,并通过竞赛法或游戏法练习进入情景教学,从而达到掌握某一技术动作的目的。6.通过对项目的测试或技术评定,检查学生对项目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

课程考核与评价:

1.理论部分: 以理论课教学内容为主,结合教材,采用闭卷或开卷考试,100 分制,占学期成绩的10 %。

2.实践部分:技术考核占总成绩的60%、专项素质20%、游泳10%

 (10)《体育与健康4》     第4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

选项体育课,是全校大二年级的公共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选项运动课程是以大一体育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以人为本,传授各选项课程的知识、技术、战术;掌握一定技能与战术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和提高个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大学生养成自主练习和研究型学习的良好习惯,增进身心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大学一年级基础体育课程,后续课程有课外体育俱乐部。课外体育俱乐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保持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锻炼的连贯性、把大学生的体育教育过程延伸到高等教育全过程、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学习内容:

以各选项内容为主(篮球、足球、排球、气排球、桌上足球、网球、羽毛球、武术博击、武术套路、健美操、形体瑜珈、定向运动、乒乓球、啦啦操、保健体育)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1.学期教学以周学时为单位,按项目内容学时比例分配教学时数。2.按规定的教学项目时数进行教学。3.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教学以自然班开课,采用语言传授(示范、讲解)、实践学习、问题讨论、问答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4.通过对某项技术动作的分解练习到完整技术练习,并通过实践练习—纠正错误—再练习过程,达到熟练掌握的某一技术动作的目的。5.教学方法采用分组教学法、循环练习法,并通过竞赛法或游戏法练习进入情景教学,从而达到掌握某一技术动作的目的。6.通过对项目的测试或技术评定,检查学生对项目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

课程考核与评价:

1.理论部分: 以理论课教学内容为主,结合教材,采用闭卷或开卷考试,100 分制,占学期成绩的10 %。

2.实践部分:技术考核占总成绩的60%、专项素质30%

 (11)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第2学期   (48学时)

学习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增强信息意识、提升计算思维、促进数字化创新与发展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为其职业发展、终身学习和服务社会奠定基础。本课程任务旨在帮助学生认识信息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了解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理解信息社会特征并遵循信息社会规范;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工具软件和信息化办公技术,能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使学生拥有团队意识和职业精神,具备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能力,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学习内容:

模块一:计算机基础知识;模块二:办公应用(以WPS为核心的文档处理、电子表格处理、演示文稿处理)模块三:信息检索能力;模块四:信息素养与社会责任;模块五:新一代信息技术概述;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教学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翻转课堂,合理科学安排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任务,教学中依托案例构建教学,“教、学、做”融为一体,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既注重合理发挥传统课堂的教学优势又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关注学生个性特征、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本课程网站资源,在网上开展教学活动,包括网络课程学习、自主学习、课后复习、课件下载、作业提交、专题讨论、网上答疑等,使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方便地进行学习。

课程考核与评价:

关注评价的多元性,将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项目考核、技能目标考核成绩作为总评成绩。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考勤+提问等)+项目考核80%(其中模块一占10%,模块二占55%,模块三占5%,模块四占5%,模块五占5%

 (12)高等数学(模块A)     第1学期    (60学时)

学习目标:

1.获得高职学生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数学基本概念、结论产生的专业背景和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专业学习中的应用。

2.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在各专业中的应用,掌握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3.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与特性,适当兼顾学生思维、文化等方面的培养。

学习内容:  

1、预备知识(4课时), 2、函数、极限与连续(12课时),3、微分学(12课时),4、导数的应用(8课时)5、积分学(20课时)6、专业应用(4课时)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1.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2.模块化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1.情景设置:努力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学习情景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2.模块化教学:根据为专业服务需求,围绕工作中的真实任务开展模块化教学;

3.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采用启发讲授法、实验探究、自主学习等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师资要求:

1.熟练掌握信息化技术;

2.懂得一定的专业知识,熟悉行业背景;

课程考核与评价:

1.过程性考核:平时小测(20%)、课堂互动(20%)、信息化教学(20%)、出勤(20%)、在线测试(20%)等方面综合给出学生平时成绩。

2.学期总评成绩构成(百分制):

学期总评成绩=期末闭卷(50%+平时成绩(50%

 (13)职业语文     第2学期   (34学时)

学习目标:

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汉语能力,通过学习本课程,达到以下要求:

1.准确获取和解读语言信息的能力;

2.准确地驾驭语言素材,形成正确判断和严密思路的思维能力;

3.准确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4.熟练处理职场文书的写作能力。

学习内容:

课程共有以下个模块:模块一:职业语文概述;模块二:职场礼仪;模块三:职场沟通(倾听、交谈);模块四:职场口语表达(面试和演讲);模块五:职场文书写作(行政公文、日常事务文书、职业文书);模块六:职业汉语能力及普通话训练(拓展模块)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教学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翻转课堂,合理科学安排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任务。课前,在学习平台上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中:综合利用信息化平台、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小组讨论等手段,组织学生开展教学;课后:借助教学平台进行课程拓展、习作以及知识巩固。在教学理念上,本课程突破了传统语文的知识传授与规则(听、说、读、写)训练,而侧重于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学习在具体职业环境下,如何运用语言认识事物、与人共处、处理信息与展开思维。

课程考核与评价:

实行过程评价,由学习态度(考勤、课堂表现)、习作练习(课堂练习、课后练习)、期末考核三部分构成。满分100,其中作业占50%,期末线上测试占10%,考勤占10%,网络学习占30%(观看视频20%,课堂讨论10%

 (14)信息技术应用拓展     第2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

本课程旨在对当前热门的计算机新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具备支撑专业学习的能力有一定的了解。掌握程序设计的思维,能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使学生拥有团队意识和职业精神,具备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能力,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程序设计基础模块课程目标:理解程序设计是设计和构建可执行的程序以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通过学习能够掌握一种编程的任务分析、算法设计、编写、调试、测试程序的能力。                     

学习内容:

模块一:程序设计

本主题包含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程序设计语言和工具、程序设计方法和实践等内容。主要内容: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典型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与流程;掌握一种主流编程工具的安装、环境配置和基本使用方法;掌握一种主流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语法、流程控制、数据类型、函数、 模块、文件操作、异常处理等;能完成简单程序的编写和调测任务,为相关领域应用开发提供支持。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1、程序设计基础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模式,依托智能化测试系统,构建“课前线上预习、上课测验检查、重点案例讲授、强化编程实训”。强调学生课前线上预习,每次授课采用进行20分钟的测试,根据系统阅卷评判的结果,重点分析学生预习存在问题,重点讲授本次课程案例及知识要点,随后通过程序编程实训,锻炼编程能力、拓展思维。

课程考核与评价:

1、程序设计基础模块的考核以学生课程测验(40%)、课堂实训(40%)、课堂综合素质考核(20%),课堂综合素质考核包括考勤、课堂提问、课堂纪律。

 (15)创新创业教育基础理论     第2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

本课程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基础理论方面的指导,帮助大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并使学生掌握较为系统全面的创新创业基本知识和技能,配合学校相关部门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供实践机会,让大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延展人生的宽度和广度,积累起人生最宝贵的经验值和成就感。

 学习内容: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共分成七个专题:专题一创新创业概述;专题二企业家精神与创新思维;专题三创新方法;专题四创业者与创业团队;专题五创意与创业机会;专题六商业模式创新;专题七创业路演。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更为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采用案例分享、课堂讨论、角色模拟活动等充实和丰富课堂,利用课后拓展和相关测试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开拓学生的思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课堂讨论和角色模拟,体会学习的快乐,分享学习的经验,交流学习的方法,不断增强创新精神,强化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课程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为考查课,课程考核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通过过程性考查和终结性考查综合评定学生成绩。总评(100%=过程性考查(70%+终结性考查 (30%),其中过程性考查 包括考勤、学习态度、个人作业、团队作业、课堂互动等,终结性考查以报告(论文)、大作业、项目设计等方式进行。

 (16)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2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

本课程通过建立以课堂教学为轴、以团队活动为主、个性化指导为辅,理论和实践课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为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培养健全人格、树立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未来职业社会的适应性及人生的幸福感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指导。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理论与知识,掌握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基本技能,提升心理健康的质量管理意识,锻造良好的人格品质和积极心态。

 学习内容:

课程以“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共设计了十个专题项目,包括健康、自我、人格、学习、人际、情绪、爱情、网络、就业、生命等主题,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的心理品质,学会理性面对挫折和困难,全方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以立德树人为落脚点,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平台资源;课中:综合运用讲授、案例、情境创设、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开展教学,辅之以平台互动完成教学任务,并进行过程性评价。课后:借助平台进行拓展、反馈与考核。

 课程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为考查课,课程考核以过程性考查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学生成绩,采用五级计分制。过程性考查占70%,共70分,其中: ①课堂考勤20分:旷课一次扣5分,迟到、早退扣2分;若旷课次数超过总课时三分之一,期末总评以不及格论。 ②课堂表现10分:线上互动5分,线下互动5分。 ③课堂小测40分:每个专题10分。终结性考核30%,共30分。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完成心理剧。

 (17)形势与政策     第1-5学期   (40学时)

(形势与政策1)(形势与政策2)(形势与政策3)(形势与政策4)(形势与政策5

 学习目标:

本课程引导广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掌握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的新进展新局面,掌握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新贡献。使学生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能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能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学习内容:

根据新学期开学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选择四个专题作为教学内容,以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为教材。内容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大活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以及重大改革措施;国际形势及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我国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采用专题化教学模式,依托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设置专题学习任务,灵活运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视频教学法、启发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交流互动,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体。

 课程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为考查课,以过程性考查和终结性考查综合评定成绩,采用五级制;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80%,其中课堂考勤20%、网络学习30%、课堂活动30%;终结性考查占总成绩的20%,以论文、大作业等方式进行。

 (18)就业指导     第5学期   (12学时)

 学习目标:

本课程通过建立以课堂教学为轴、团队活动为主、个性化指导为辅,理论和实践课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大学生顺利就业、适应社会及树立创业意识提供必要的指导。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家就业政策,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价值观,锻造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求职设计、求职技巧和求职面试礼仪,增强自主意识,切实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密益求密的精神,提高大学生职业竞争力。

 学习内容:

就业指导课程共包含四个模块:模块一 就业准备;模块二 把握政策;模块三求职设计;模块四 求职技巧。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管理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除了通过教学活动传授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外,还应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知识等,使用测评工具、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模拟面试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自我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业观和职业价值观。

 课程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为考查课,课程考核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考核评价相结合综合评定学生成占70%,包括考勤、学习态度、个人作业完成情况、课堂互动等,终结性考查占30%,以命题论文、撰写求职简历、现场答辩、模拟面试等方式进行。

 (19)军事理论     第2学期   (36学时)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强化忧患意识,掌握国防知识,提高国防技能,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依法履行国防义务,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使学生终身受用。

学习内容:

课程共有五大模块,模块一:中国国防;模块二:军事思想;模块三:国家安全;模块四:现代战争;模块五:信息化装备。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1、教学方法: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视听教学法。2、教学建议:坚持课堂教学和教师面授在教学中的主渠道作用;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依托“优慕课”为线上学习平台,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合理科学安排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任务;要求在信息一体化教室(配备网络、计算机、投影仪等)完成,运用学校优慕课平台;采用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考核。3、教学组织过程:国防教育和爱国教育有机贯穿,把“课程思政”、船政文化精神、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等理念融入其中。

课程考核与评价:

    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1)过程性考核成绩构成(70%):学习态度20%(考勤、课堂表现)+作业30%+网络学习30%(包括自主性学习、课前预习、课后讨论等等);(2)期末考核20%

PS:按照学院规定及教研室规定:

1)缺课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

2)作业缺交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

 (20)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第1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

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职业环境,科学规划生涯发展路径,强化职业胜任力,涵养家国情怀,争做新时代的接班者、奋斗者;激发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培养崇高的家国情怀、职业的敬畏情怀、负责的担当情怀、精益的卓越情怀,重塑精益求精、脚踏实地、专注做事的工匠精神,提升职业素养,胜任社会与企业的发展需求,实现人职最佳匹配、实现人生价值。

 学习内容:

课程通过“以终为始”目标导向,以“大学生职业生涯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为主线,共有三个篇章,包含13个专题,从生涯觉醒、自我觉察、职业探索到做出职业决策、制定出能成为大学生行动指南的职业生涯规划、持续进行生涯管理。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以立德树人为落脚点,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平台资源;课中:综合运用讲授、案例、情境创设、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开展教学,辅之以平台互动完成教学任务,并进行过程性评价。课后:借助平台进行拓展、反馈与考核。

 课程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为考查课,课程考核以过程性考查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学生成绩,采用五级计分制。过程性考查占70%,共70分,其中:①课堂考勤20分:旷课一次扣2分,迟到、早退扣1分;若旷课次数超过总课时三分之一,期末总评以不及格论。②课外作业30分:完成生涯自我探索报告。③线上学习10分:根据线上阅读、小测、讨论等情况打分。④课堂小测10分:根据随堂小测成绩打分。终结性考查占30%,共30分,小组完成行业调查分析、生涯人物访谈等。

 (21)船政文化     第1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船政文化及其历史与现实价值意义的教学实践,帮助学生掌握船政文化和职业教育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国家至上的爱国情怀、励志进取的敬业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以及精益求精 密益求密的质量精神等船政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文化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锻造学生具备良好的船政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德技并修的时代工匠、能工巧匠。

 学习内容:

本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分为四个模块:船政的创办;船政的辉煌——铸舰、培军;船政的辉煌——育人;船政的传承。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教学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合理科学安排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任务,注重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质安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增强学生爱国、爱校、爱专业、爱职业的社会责任感,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课程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为考查课,采取过程性考核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总评成绩=线下学习成绩30%+线上学习成绩40%+实践学习成绩30%

2、专业必修课

 (1)电路分析基础     第1学期   (54学时)

学习目标:

通过对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能够对典型的理论问题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能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学习内容: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直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电路的暂态分析,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和三相电力系统,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教学安排上采用情境设置、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等方法,将学习内容放到相应的工作环境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结合中级维修电工考证和技能竞赛的要求,培养学生在理论和实际操作中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能力。

课程考核与评价:

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情况,课堂纪律,作业情况,学习态度,项目成绩等)和终结性考核。

 (2)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2学期   (56学时)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半导体基本器件的应用特性及选用,掌握常用模拟集成器件的外特性及其应用,掌握基本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重要性能指标的估算,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初步设计电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线路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性和分析思维,同时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中高级电工考证、毕业实物专题、课程课内实训和相关技能大赛演练必备的实践操作。此外,能够通过各种媒体及时了解电子产品前沿技术,做到“懂原理、会测试、能诊断”,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深刻地认识到模拟电子技术在企业当中的应用,提高模拟电子技术实践应用能力,从而为实现本专业的阶梯式培养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内容:

二极管的基本知识,二极管典型电路原理。三极管的基本知识,三极管典型电路和计算相关参数。集成运算放大器相关概念,集成运算放大器在非线性应用方面的应用。分立元件放大电路和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反馈类型判别,反馈对电路性能的影响,稳压电源电路重要元件的选择、集成稳压器的应用、稳压原理及串联型稳压电路的分析与检测。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整个教学贯穿“过程导向、项目引领”的教学理念。淡化元件和电路的内部结构,强调元件和电路的外部应用特性,以模电基本理论为基础,基本技能为桥梁,综合创新为目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以下四个岗位能力:元件的识别与选择能力、线路识图能力、电路装接调试能力、仿真电路演示能力。同时,还应注意适当引进新技术充实整个模电技术的教学。

课程考核与评价:

课程考核与评价实施办法与成绩构成:

该课程是专业基础课,讲授为主,实验为辅。课程综合测评成绩由过程性考核成绩(60%)和期末终结性考核(40 %)构成,采用百分制。具体考核比例分配如下。

1、过程性考核成绩(60%=线上20%+线下40%

考勤(20%):缺勤一课时扣1分,迟到早退三次折成一课时缺勤,扣完为止。

作业(6%):缺一次扣1分,超过截止期不能提交,根据完成情况酌情给分。

学习互动(16%):课堂互动和平台互动,线上与线下结合。

实验(18%):9次实验,线上与线下结合。

2、期末终结性考核(40 %

 (3)电机及电力拖动     第2学期   (40学时)

学习目标:

通过系统地学习电机和变压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电力拖动基础的基本理论,以及电机起动、调速、制动的方法,使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能够对典型的理论问题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能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学习内容:

直流电机、变压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他励直流电动机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及其起动、调速和制动的电力拖动原理及相关计算;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维护,电动机常见故障的判断与排除;对高压电动机的巡视;单相异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和控制电机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教学安排上采用情境设置、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等方法,将学习内容放到相应的工作环境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结合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初步使用电机的能力。

课程考核与评价:

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情况,课堂纪律,作业情况,学习态度,项目成绩等)和终结性考核。

 (4Altium Designer电路设计技术     第2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AD10软件创建原理图、元件库、封装库和PCB文件的方法,掌握单面板和双面板的绘制要求和要领,能够运用AD10技术完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程综合实训》、《电气综合实训》和《实物专题》课程中所涉及的电路原理图和PCB图的绘制,能够快速、准确的创建和加载使用课程中常用的元件库和封装库,能够读懂已有较复杂电路原理图和PCB图资料,能够从已有成品图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领会绘图要领。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深刻地认识到AD10技术在企业当中的应用现状,提高AD10技术实践应用能力,从而为实现本专业的阶梯式培养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内容:

建项目文件和4种编辑器文件,并保存在指定的位置。设置图纸、栅格和标题栏等内容。项目文件目录结构,编辑器文件的打开、切换、命名、删除等操作。添加元器件库、放置元器件,连线操作,放置电气节点、电源和接地符号。总线和总线分支绘制,放置网络标号,工具栏的操作,电气规则检查。元件库中元器件的图形符号的修改,创建新的元器件符号。“个性化”元件库的创建并调用。新建、拷贝、借鉴已有的类似封装,并保存于自己的“个性化”封装库,并将封装与元件进行关联。印制电路板初识, PCB电路参数和电路板工作层参数设置。建立原理图和PCB图之间的对应关系,规划、调整PCB布局。设置相关布线规则,手动布线和自动布线方法。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遵循 “ 先见后知,先会后懂 ” 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项目式教学理念,以任务作为驱动,采用产品实物教学,紧贴实际。在每个训练项目构建中分成应知知识点、职业能力要点、职业素质训练三个部分,为学生素质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开拓了新的途径。

课程考核与评价实施办法与成绩构成:

本课的成绩采用百分制,由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课程终结性考核成绩组成。成绩分配比例:

1、过程性考核(70%

1)考勤(10%):缺勤一课时扣1分,迟到早退三次折成一课时缺勤,扣完为止。

2)线上活动(30%):通过线上完成教师组织的各项活动,根据参与积极性和完成质量进行评价,分五档。

3)工作任务(30%):以绘图作品提交的方式,根据绘图质量和绘图速度现场评价其总共7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

2、期末终结性考核(30%)

学期终结性考核采取上机操作的方式进行,考核内容涵盖整个学期所学,考试时间为90分钟

 (5)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第3学期   (48学时)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电气控制元器件及其使用和它的选择方法;让学生掌握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环节;要求学生具有对电气控制系统分析能力;具有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能力;具有典型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中级维修电工(继电器控制部分)的职业技能,具备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严格的科学作风,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具备一定的电气技术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从而为实现本专业的阶梯式培养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内容:

知道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选择低压电器;会识别、使用标准的电气符号;知道电路图的绘制标准;知道异步电动机典型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知道常见的控制线路保护环节及相关元器件的使用;知道复杂电气控制原理图的基本分析方法及其步骤;会板前线槽布线的工艺要求;知道电气控制线路通电试验的步骤;会使用常见的排故方法进行电气控制线路故障;知道电气设计基本要求和步骤;知道电气原理图控制图接线图绘图规则;会使用电气绘图软件进行控制原理图的绘制。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主要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形式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把教学内容放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借此来完成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能力的掌握。课程在设计思想上充分体现一体化,即:理论与实践内容一体化、知识传授与动手训练场地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师为一人的“一体化”。

课程考核与评价:

1)该课程成绩包括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成绩,其中:过程性考核成绩50%,期末成绩50%;(2)过程性考核成绩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含优慕课线上平台使用)、实验和课后作业。其中考勤10%、课堂表现10%、实践20%、作业10%;(3)期末考试成绩为笔试50%

 (6)工厂供配电技术     第3学期   (48学时)

学习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常用的高低压电器工作原理和选用原则,了解线路的负荷计算方法、短路计算方法及电器的选择校验。变电站的结构、原理、类型;工厂安全、安全用电和供配电线路的保护。培养具有质量意识、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习内容:

供配电技术基础知识;供配电系统一次设备;工厂供配电系统电气主接线;供配电二次回路和继电保护;变配电技术及倒闸操作;负荷计算和设备的选择与校验;高层民用建筑供电及安全技术;供配电系统综合自动化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依托模块化教学,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融“教、做、学”为一体,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成为主体,体现师生、生生互动合作。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考核与评价:笔试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实践性教学环节则采取“现场验收制”考核方式,实验考核成绩占总成绩15%,作业按完成情况,按 ABCDE五个等级打分,并占总成绩的15%,在课堂上将集中讲解作业中的问题,及时反馈掌握情况。课堂表现占成绩10%,根据学生积极发言、回答问题等课堂表现进行评定。出勤情况占成绩10%

 (7)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第3学期   (56学时)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学电路常用芯片的使用方法,领会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典型数字电路应用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和功能分析能力,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提升故障电路分析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性和分析思维,同时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中高级电工考证、毕业电气自动化创新创业实务、课程课内实训和相关技能大赛演练必备的实践操作。此外,能够通过各种媒体及时了解电子产品前沿技术,做到“懂原理、会测试、能诊断”,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深刻地认识到数字电子技术在企业当中的应用,提高数字电子技术实践应用能力,从而为实现本专业的阶梯式培养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内容:

数制和码制的种类和转换,三种基本的逻辑关系及两种复合逻辑关系,五种逻辑门电路,逻辑关系和逻辑特点。简单的逻辑代数定律,摩根定律,卡诺图。逻辑函数的表达方法及转换。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编码和译码的含义,编码器和译码器的原理,识读功能表芯片资料。数码管的分类及检测方法,译码驱动器的工作原理,译码显示电路工作原理。基本RS触发器、同步RS触发器的逻辑功能,识读功能表,绘制触发器输出波形图。边沿JKD触发器的功能特点,识读功能表,绘制触发器的波形图。触发器之间的转换。时序逻辑电路特点,驱动方程、输出方程、状态转换表等。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分析。74LS16174LS16374LS9074LS192CD4518芯片的逻辑功能。使用741617416374LS9074LS192CD4518芯片设计一百以内的任意进制的计数器。555定时器内部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施密特触发器原理,波形变换、波形整形、幅度鉴别方面的应用。单稳态触发器原理,定时和报警方面的应用。多谐振荡器原理,脉冲和报警方面的应用。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整个教学贯穿“过程导向、项目引领”的教学理念。数字基本理论为基础,基本技能为桥梁,综合知识运用为目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淡化集成电路的内部结构,强调集成电路的外部特性和使用方法;淡化逻辑表达式的公式法化简,主推卡诺图法化简,重心在于电子电路原理及故障分析能力的培养。注重仿真技术融合理论教学和配合实验教学,注重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融会贯通,注重实物教具的演示辅助教学,使得教学模式多样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求知欲。

课程考核与评价实施办法与成绩构成:

该课程是专业基础课,讲授为主,实验为辅。课程综合测评成绩由过程性考核成绩(60%)和期末终结性考核(40 %)构成,采用百分制。具体考核比例分配如下。

1、过程性考核成绩(60%=线上30%+线下30%

考勤(15%)、作业(5%)、实验报告及操作(20%)、课堂和平台互动(10%)、平台小测(10%)。

注:作业晚交扣分:过截止日期得应得分的80%;迟交一周无分。

2.期末终结性考核(40%

闭卷考试。实践性题目占1/4,理论性题目占3/4

(8)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     第3学期   (64学时)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可编程控制器选用和维护知识,掌握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的安装、编程及系统调试等方法。培养学生具备中级、高级电工(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部分)的职业技能,并结合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项目的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严格的科学作风,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具备一定的电气技术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从而为实现本专业的阶梯式培养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内容:

主要讲授可编程控制器的原理、结构,编程元件、指令系统、梯形图设计方法,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及调试。掌握PLC的随机逻辑程序设计、顺序控制梯形图的编制方式。通过学习,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指令系统、程序设计方法,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主要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形式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把教学内容放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借此来完成PLC控制技术能力的掌握。将职业能力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中高级电工岗位能力,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要以实际PLC控制为载体,引入必须的专业知识,增加实践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课程考核与评价:

1)该课程成绩包括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成绩,其中:过程性考核成绩50%,期末成绩50%;(2)过程性考核成绩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含优慕课线上平台使用)、实验和课后作业。其中考勤10%、课堂表现10%、实践20%、作业10%;(3)期末考试成绩为笔试50%

 (9)电气专业英语     第4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对电气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掌握翻译电气专业相关文章的技巧;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电气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

学习内容:

IntroductionBasic ComponentsSemiconductorsAnalysis of an electric circuitAlternating currentDigital System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课程考核与评价:

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情况,课堂纪律,作业情况,学习态度,项目成绩等)

 (10)电力电子技术     第4学期   (48学时)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对电力电子器件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能力;具备对电力电子系统分析和调试的能力;具备在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开发和创新能力。具备中级、高级电工(电力电子应用技术部分)的职业技能,具备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严格的科学作风,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具备一定的电气技术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学习内容:

电力电子器件;单相可控整流电路;三相可控整流电路;触发电路与驱动电路;有源逆变电路;变频电路;斩波电路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理论教学采用情境设置、案例剖析等形式将学习内容融入其中,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实践教学采用分组形式进行,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考核与评价:

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情况,课堂纪律,作业情况,学习态度,项目成绩等)和终结性考核。

 (1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第4学期   (56学时)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单片机系统应用开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单片机编程C语言运用能力,能将单片机应用于日常生活电器或智能仪器仪表的设计中,从而培养学生单片机应用的技术和技能。

学习内容:

主要讲授单片机的概念、单片机的组成和结构、单片机的指令系统、单片机的程序设计、单片机的中断系统和定时器应用,单片机串行通讯、单片机的系统扩展等内容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项目教学方式。通过项目教学的形式将学习内容融入每一个项目中,强调联系实际应用;期末还有一周实践教学采用分组形式进行一个项目的设计和程序的编写,考核其掌握单片机应用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单片机的技能和技术。

课程考核与评价:

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情况,课堂纪律,作业情况,学习态度,项目成绩等)和终结性考核

 (12)交直流调速系统     第5学期   (48学时)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采用不同方法对交直流电机调速的应用能力;具备对交直流调速系统分析和调试的能力;具备在交直流调速技术领域的开发和创新能力。具备中级、高级电工(交直流调速应用技术部分)的职业技能,具备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具备一定的电气技术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学习内容:

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多环调速系统;可逆直流调速系统;计算机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交流调压调速系统和串级调速系统;交流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理论教学采用情境设置、案例剖析等形式将学习内容融入其中,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实践教学采用分组形式进行,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考核与评价:

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态度,项目成绩等)和终结性考核。

 (13)电气安全规范     第5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

通过系统学习电气安全技术的原理、分类及应用,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本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安全理念和事故分析能力,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安全用电,并且具备电气职业安全技能,为后续学习和工作中的职业安全质量保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内容:

防触电技术及触电急救措施、安全防护技术、雷电防护技术、电气防火与防爆、电气设备及线路的安全运行、电气安全的工作制度。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属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质量课程,主要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质量标准为主,所以教学以项目教学、情境教学为主,配以电工实训室和多媒体设备,需要有较完善的实训条件,参照维修电工、电气自动化从业人员等职业资格标准和工作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选择教学内容,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实际应用技术,学习过程中要引入大量的案例以提高学生兴趣和处理工程实际的能力。

课程考核与评价:

课程采用过程考核和目标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过程考核中实验考核成绩占总成绩35%,强调了学生动手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对实践中有创新的学生,在考查考核等方面予以奖励;作业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10%;课堂表现占总成绩10%,根据学生积极发言、回答问题等课堂表现进行评定;出勤情况占总成绩10%,其中旷课1次扣1分,迟到三次算一次缺勤。目标考核占总成绩35%,主要以试卷考核为主,考核学生对各种原理及应用的掌握情况。

3、专业选修课

 (1)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     第4学期   (48学时)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起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能够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运用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域分析法对系统性能指标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能够进行一般控制系统的校正设计,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内容:

绪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域分析法;系统的校正方法。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理论教学采用情境设置、案例剖析等形式将学习内容融入其中,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实践教学采用分组形式进行,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考核与评价:

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态度,项目成绩等)和终结性考核。

 (2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第4学期   (40学时)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业网络通讯的基本概念和通信基础,具备三菱工控设备之间的通讯技术能力,会运用高级语言开发三菱工控设备的简易监控系统,能运用模拟量以及闭环控制技术实现在工控上的应用等。

学习内容:

介绍工业网络通讯的发展和应用概况、三菱PLC控制系统中常见的几种工业网络通讯技术的应用(PLCPLC之间、PLC与变频器之间的通讯);使用高级语言设计图形化监控界面等(PCPLC之间的通讯);模拟量控制基础知识及模拟量闭环控制技术应用。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主要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形式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把教学内容放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同时结合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项目中对工业网络通讯及监控技术专业能力的要求,参照中高级电工、电气自动化技术从业人员等职业资格标准,优化教学内容,对知识进行组织,借此来完成PLC控制技术能力的掌握。

课程考核与评价:

1)该课程成绩包括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成绩,其中:过程性考核成绩50%,期末成绩50%;(2)过程性考核成绩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含优慕课线上平台使用)、实验和课后作业。其中考勤10%、课堂表现10%、实践20%、作业10%;(3)期末考试成绩为笔试50%

 (3)微机接口技术     第5学期   (40学时)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单片机系统应用接口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多芯片单片机系统应用系统的结构和连接方式,进一步培养单片机编程C语言运用能力,综合实现单片机应用于日常生活电器或智能仪器仪表的设计,从而培养学生整体单片机系统应用的技术和技能。

学习内容:

单片机矩阵按键和LCD显示系统设计应用;单片机串行口扩展I/O口;单片机输入数模转换;单片机输出模数转换;单片机并行扩展器件;多芯片单片机系统设计应用。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项目教学方式。通过项目教学的形式将学习内容融入每一个项目中,强调联系实际应用;实践教学采用分组形式进行一个项目的设计和程序的编写,考核其掌握多芯片单片机应用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单片机系统设计的技能和技术。

课程考核与评价:

(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情况,课堂纪律,作业情况,学习态度,项目成绩等)

 (4电气CAD     3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

通过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具备绘制和阅读机械图的基本能力、空间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应用计算机进行工程图样生成的能力。具有理解、表达和实践所学专业知识的重要技能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应该具有的最基础的技术技能和素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作基础准备。

学习内容:

计算机绘图概述、基本绘图工具、精确绘图辅助工具、编辑工具、使用图层和显示控制、书写文字与尺寸标注、图块操作、外部参照、设计环境、平面图形绘制、各种表达方法(包括剖视图和断面图)、零件图、装配图、布局与打印出图等。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理实一体化教学,安排在机房上机,“一人一机”实施教学。

课程考核与评价:

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情况,课堂纪律,作业情况,学习态度,项目成绩等)和终结性考核

 (5)机械制图     第3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遵循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手工和计算机绘图能力,并使其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机械零件产品设计,并将设计思想转化为图样,以适应现代加工制造业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学习内容:

1)制图基本知识;(2)基本体的投影;(3)组合体的投影;(4)机械零件的识读与绘制;(5)装配件的识读与绘制。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根据“工学结合”的基本要求,本着以“实用”为基础,以“必须”为尺度,遵循“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结合我院的生源、学制、学时、学期的实际情况,使课程内容各部分衔接合理,知识连贯,教学内容实用具体,职教特色鲜明。通过每个单元下面各子单元的学习,鼓励学生发挥学习自主性,掌握识读和绘制实际产品图样的能力,为后学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考核与评价:

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情况,课堂纪律,作业情况,学习态度,项目成绩等)和终结性考核

 (6)机器视觉技术及应用     第3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

通过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机器视觉基本算法,使学生能使用图像空间滤波、频域变化、特征点检测、图像匹配与几何映射等机器视觉等基本方法将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实践,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内容:

机器视觉导论、图像与视觉系统、图像处理基础与图像基本变换、机器视觉硬件系统机器视觉软件系统机器视觉系统继承应用、机器视觉系统二次开发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主要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形式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把教学内容放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借此来完成机器人控制技术能力的掌握。

课程在设计思想上充分体现一体化,即:理论与实践内容一体化、知识传授与动手训练场地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师为一人的“一体化”。在教学环节上采用任务导入,任务解析,任务训练等3个环节。

课程考核与评价:

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情况,课堂纪律,作业情况,学习态度,项目成绩等)和终结性考核

 (7)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第3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传感器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学会搭建传感器的测量电路,学会常见传感器的简单应用,了解传感器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学习内容:

认识检测技术与传感器;重量检测;温度检测;压力检测;液位检测;振动检测;光学量检测;小位移检测技术。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理论教学采用情境设置、任务驱动、案例剖析等形式将学习内容融入其中,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实践教学采用分组形式进行,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考核与评价:

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态度,项目成绩等)和终结性考核。

 (8)智能楼宇自动控制     第3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智能建筑的概念,知道智能楼宇主要设备,掌握设备自动控制的主要内容。了解智能大厦、智能小区、家居智能化、数字校园、企业信息化等建筑领域的新生事物。引入建筑智能化方面先进、成熟、主流的技术知识。

学习内容:

建筑智能化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智能小区智能化系统等系统基本知识、组成和功能。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1.  课程总体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在实验室进行。及时充分利用实验设备结合理论讲授,加深印象,直观易懂。

  2.  课程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方式进行

  3.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

  4. 实验:讲练结合,配合分组实操。

课程考核与评价:

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情况,课堂纪律,作业情况,学习态度,项目成绩等)和终结性考核

 (9)电梯原理与维修     第4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梯的基本结构、掌握电梯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电梯各系统的作用与组成。掌握电梯常见调速方式、电梯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具备电梯设计的初步能力。

学习内容:

绪论,电梯的基本结构,电梯的电力拖动系统,电梯的拖动控制系统,电梯信号控制系统,电梯的选用与布置。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1.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2)情景教学法

3)分组学习

4)案例教学法

2.教学过程中辅以图片视频等营造现场工作环境,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所学知识。

课程考核与评价:

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情况,课堂纪律,作业情况,学习态度,项目成绩等)

 (10)电气一次部分     第4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发电厂高低压电器工作原理和选用原则,了解线路的负荷计算方法、短路计算方法及电器的选择校验。降压变电所的结构、类型,继电保护的设计方法和防雷接地设计。达到培养电气类专业高素质的专门人才的目的,以适应中国现代电力生产和维护、使用的需求。

学习内容:

电力系统基础知识、电气设备及载流导体、电气主接线、厂用电及接线、配电装置、接地装置、电力变压器运行、电气设备选择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课程依托模块化教学,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融“教、做、学”为一体,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成为主体,体现师生、生生互动合作。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考核与评价:

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情况,课堂纪律,作业情况,学习态度,项目成绩等)和终结性考核

 (11)机电设备质量安全管理     第4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

 使学生获得获得设备从规划选型到报废的贯穿一生的全过程管理方法,了解并掌握机电设备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注意渗透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具备优良的思想品质和基本的职业素质,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后继课程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内容:

1、机电设备管理绪论;2、设备的前期管理;3、设设备经济性的评价法;4、设备的使用与维护;5、设备可靠性与维修性;6、设备故障管理;7、设备维修方式理论;8、备件管理;9、设备更新改造;10、设备信息管理。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理论教学通过讲授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物观察法并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板书进行,增加学生对机电设备贯穿一生的全过程管理感性认识;实践教学通过项目教学法进行,实践教学通过项目教学法进行,使学生加深了解机电设备管理的方式方法及管理内容,保证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认知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实验(训)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采用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遵章守纪、安全、质量、成本、5S意识。以人为本,采用“启发式”、“参与式”、“自学与提问”等多样的教学手段,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考核与评价:

 采取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考核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认知能力,结合实例分析问题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考试课程的成绩采用百分制,由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课程终结性考核成绩组成。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50%,期末终结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50%

3.过程性考核包括:平时50%(课堂表现与考勤纪律50%、作业与实训50%)。

 注:缺课达到总课时1/3以上者,取消考核资格,本课程按不及格计。课外作业:缺1/3以上者取消考试资格,本课程按不及格计。

 (12)电气二次部分     第5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础知识、识图、二次接线、继电保护原理与整定、自动装置动作过程等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设计、安装、检修、运行和调试等工作。

学习内容:

电气设备二次接线的工作原理;二次接线图的基本知识;电气二次部分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断路器控制回路及各种信号回路的基本构成及动作过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使用范围、整定计算的基本原则以及基本的实验技能;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及应用。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托模块化教学,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融“教、做、学”为一体,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成为主体,体现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考核与评价:

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情况,课堂纪律,作业情况,学习态度,项目成绩等)和终结性考核

 (13综合布线技术     第5学期   (32学时)

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分析综合布线系统的能力、管理使用综合布线设备的能力、设计评估综合布线系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发展综合实践能力,以适应各种制冷与空调应用技能的要求。

学习内容:

概述;综合布线工程常用材料;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典型综合布线应用技术工程实例;电缆传输系统的工程施工、测试及验收;光缆传输系统的施工、测试及验收;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招标、投标和监理技术。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教学安排上,总体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实验室进行,充分利用实验设备结合理论讲授,直观易懂。采用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结合技能竞赛要求,培养学生综合布线技术应用的能力。

课程考核与评价:

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情况,课堂纪律,作业情况,学习态度,项目成绩等)和终结性考核

4、独立设置(集中安排)对实践教学环节

 (1)电工基本技能实训     第2学期   (1周)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供电与安全基本知识,学会使用电工工具、仪表,认识简单的电工电器元件,识读基本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学习橡皮人触电急救方法,掌握使用万用表正确测量电工电量,能够装接电控电路。此外,牢固树立“文明生产、安全第一”的职业意识,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通过严格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电工素养和规范学生行为,进行职业素质训导,培养学生敬业、创新、务实、奉献、协作的精神。能够进行成果汇报,并按照实训报告书写格式完成报告。

学习内容:

安全用电常识及急救技能,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配电装置安装,双向互锁的发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转接及故障排除。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该课程实施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采用学与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启发式、互动式、交互式多种教学方式并存。借助仿真演示提升学生对新知识的感知,结合恰当的任务考核驱动学生主动地探索学习。

课程考核与评价:

1.出勤,工作态度:15%2.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10%3.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10%4.室内照明电气线路的安装:20%5.电动机正反转装接调试:20%6.实训报告:15%7.工作安全:10%

 (2)金工实习    第3学期   (1周)

学习目标:

熟悉钳工常用工具、量具、机具设备的操作方法。进行划线、度量、锯锉、钻孔、攻丝、刮削、装配等基本操作训练;了解金属切削加工方法和设备,工、夹具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车工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铣、刨、磨加工等操作要点。本实习是为机械维修时的零件修复加工打基础。

学习内容:

车工实习、铣工实习、钳工实习、焊工实习。实训的主要任务是:基本掌握车、铣、钳、焊等所用设备、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上述工种的基本操作方法。本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学生必须进行独立操作,教学尽可能综合生产进行。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1.构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结合岗位工作任务要求进行教学,掌握基本技能。

2.任务驱动,注意在教、学、做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

3.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独立思考、分析、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分组练习,协调完成。

课程考核与评价:

学习态度(占10%);实训报告(报告评分,占40%;实训结果和进度(现场评分,占40%,学生相互测评(由学生测评组完成,占10%

 (3)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课程综合实训     第3学期   (1周)

学习目标:

熟悉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及编程软件的操作方法,掌握基本指令的应用,掌握编程器的使用方法, PLC控制线路和设备安装与调试方法,通过对PLC的调试(软、硬件)能够检查排除PLC在运行进程中的故障,使用系统调试达到指标要求,能结合实际问题进行PLC控制系统的设计。

学习内容:

项目一 多工况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交通灯单工况正常运行模式PLC程序设计;交通灯单工况正常运行模式监控系统设计;多工况PLC程序设计(含正常、高峰、突发情况等);展示成果和分析成果。项目二基于PLC控制的工业洗衣机的系统设计—变器基本操作实训;工业洗衣机PLC编程(应用指令模块编程法);工业洗衣机监控界面设计;工业洗衣机监控界面设计;工业洗衣机控制系统联调;展示成果和分析成果。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模式,以具有工业对象的典型控制类产品为载体,设计一个大的贯穿项目。采用项目教学法,每个项目按真实的工程开发过程:“控制任务分析—器件选择—PLC程序编写—硬件安装—系统调试”来设计任务要求。以技能点为主线安排教学,同时讲解必要的知识点,边练边学

课程考核与评价:

学习态度(占10%);实训报告(报告评分,占40%;实训结果和进度(现场评分,占40%,学生相互测评(由学生测评组完成,占10%

 (4)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综合实训     第4学期   (1周)

学习目标:

使学生掌握基本硬件电路设计、程序设计、程序仿真调试方面的能力,能够实现单片机开发使用、初步掌握基本硬件电路的设计,并使用C51语言编制程序、调试程序。

学习内容:

熟悉“单片机最小系统”的结构和硬件电路、键盘电路、LED数码管显示器电路、蜂鸣器电路,理解电路原理和硬件设计。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项目教学方式。通过项目教学的形式将学习内容融入一个项目中,强调联系实际应用;分组进行一个项目的硬件设计和程序的编写,考核其掌握单片机应用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单片机的技能和技术。

课程考核与评价:

学习态度(占10%);实训报告(报告评分,占40%;实训结果和进度(现场评分,占40%,学生相互测评(由学生测评组完成,占10%

 (5)高级电工强化训练     第4学期   (1周)

学习目标:

巩固训练各种基本电气控制线路的接线和操作,参照高级电工职业资格鉴定的标准,知道电气安装、调试操作技能、故障分析、修复及设备检修技能、工具的使用与维护,仪器、仪表的使用与维护和安全文明生产等知识,获得对工厂电气控制接近真实的感受,加强实践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最终达到维修电工高级的水平。

学习内容:

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调整、正转自锁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Y-△降压起动控制;可逆运行、能耗制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三相异步电动机多机顺序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双速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安装、调试与排故。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主要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形式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把教学内容放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借此来完成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能力的掌握。课程在设计思想上充分体现一体化,即:理论与实践内容一体化、知识传授与动手训练场地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师为一人的“一体化”。

课程考核与评价:

学习态度(占10%);实训报告(报告评分,占40%;实训结果和进度(现场评分,占40%,学生相互测评(由学生测评组完成,占10%

 (6阶段岗位实习     第5学期   (4周)

学习目标:

根据需要安排学生到单位进行生产实习,进一步加强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维修与检测等操作技能的综合训练;巩固、充实、深化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了解熟悉所实习单位的生产、技术等各方面工作。

学习内容:

通过岗位实习了解工厂或公司的概况,生产过程和工艺。明确本人专业技术工程能力的定位,和本人的工作职责。了解所在工厂或部门的生产管理和组织管理,以及典型产品的技术经济分析概况。了解所学专业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及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概况,加深在校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接受工厂的安全教育、组织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主人翁教育,为毕业后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1.构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结合岗位工作任务要求进行实习,掌握职业基本技能。

2.任务驱动,注意在师傅教、学徒学、动手做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岗位工作的兴趣及动手能力。

3.在实习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独立思考、分析、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4、实行学院、实习单位双指导方式。

课程考核与评价:

实习结束后,学生成绩由企业、学生、系和专业教研室成立考评小组评定。成绩比例如下:企业评价占50% ;学生自评占20%,指导老师成绩占30%

 (7)校外毕业岗位实习     第6学期   (16周)

学习目标:

根据需要安排学生到单位进行生产实习,进一步加强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维修与检测操作技能的综合训练;巩固、充实、深化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了解熟悉所实习单位的生产、技术等各方面工作;收集毕业论文的写作资料。

学习内容:

通过岗位实习了解工厂或公司的概况,生产过程和工艺。明确本人专业技术工程能力的定位,和本人的工作职责。了解所在工厂或部门的生产管理和组织管理,以及典型产品的技术经济分析概况。了解所学专业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及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概况,加深在校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接受工厂的安全教育、组织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主人翁教育,为毕业后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1.构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结合岗位工作任务要求进行实习,掌握职业基本技能。

2.任务驱动,注意在师傅教、学徒学、动手做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岗位工作的兴趣及动手能力。

3.在实习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独立思考、分析、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4、实行学院、实习单位双指导方式。

课程考核与评价:

实习结束后,学生成绩由企业、学生、系和专业教研室成立考评小组评定。成绩比例如下:企业评价占50% ;学生自评占20%,指导老师成绩占30%

 (8)毕业论文(设计)与答辩     第6学期   (1周)

学习目标:

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电气类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严谨治学的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获得从事实际工作和工程设计的初步能力。

学习内容:

结合毕业实习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个实用型实物,并完成一篇毕业论文,掌握实务设计、工作原理、主要功能、主要部件的技术性能等。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1.构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2.电气自动化创新创业实务及论文由指导老师分组指导

3.分组逐个答辩

课程考核与评价:

开展电气自动化创新创业实务,替代原来只写毕业论文的毕业考核方式。制作实物的成绩单独评定。毕业答辩成绩由制作实物的设计论文成绩、答辩成绩两部分组成。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完成的质量进行评定。答辩成绩由答辩小组(不少于两个老师)进行答辩后评定,答辩分数由自设计方案我介绍、问题回答等质量进行评价。两部分成绩各占50%

 (9)劳动教育与实践1     1学期   (1

学习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侧重传授劳动理论知识和完成劳动实践任务两轮驱动,体味劳动的乐趣,培养劳动情感,进而使学生对劳动和职业有正确的认知。

学习内容:

本课程采用专题化教学+项目实践教学,分为六个专题:劳动情怀、劳动知识和能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劳动、大学生的生产劳动、大学生的服务性劳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项目实践教学模式,理论讲授根据课程模块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讲授法、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乐于实践,让学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成为主体,充分调动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提高教学效果。项目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劳动技能观摩、专业社会服务、劳动日、美化校园、文明宿舍创建、勤工助学、劳动教育比赛或竞赛等,采用语言传授(示范、讲解)、实践练习、问题讨论等教学方法,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形成正确劳动观念。

课程考核与评价:

基于核心素养开展能力水平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知识、技能、态度、素养进行多维度评价,采用五级制。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70%,其中课堂理论30%、课内实践20%、课外实践20%;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30%(总结报告或成果)。

 (10)劳动教育与实践2     2学期   (1

学习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侧重通过实践教学,将劳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基础实训、专项技能实训、模拟仿真实训、专业综合实训等教学环节中,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深化对劳动的认识,为就业做好准备。

学习内容:

本课程采用专题化教学+项目实践教学,分为三个专题: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劳动、大学生的生产劳动、大学生的服务性劳动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通过劳动技能观摩、专业社会服务、劳动日、美化校园、文明宿舍创建、勤工助学、劳动教育比赛或竞赛等,采用语言传授(示范、讲解)、实践练习、问题讨论等教学方法,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形成正确劳动观念。

课程考核与评价:

基于核心素养开展能力水平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知识、技能、态度、素养进行多维度评价,采用五级制。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70%(考勤、态度、表现等),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30%(总结报告或成果形式)。

 (11)劳动教育与实践3     3学期   (1

学习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劳动教育与就业职业接轨,通过企业文化、工匠精神进校园、真实项目的毕业设计、岗位实习,实现专业岗位零距离,使学生对劳动获得真实感受,积累劳动经验,提高动手实践、创新创造能力,养成劳动习惯,实现劳动技能和劳动精神的高度融合。

学习内容:

本课程采用专题化教学+项目实践教学,分为三个专题: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劳动、大学生的生产劳动、大学生的服务性劳动

教学组织与实施原则:

劳动教育与毕业设计、实习实训相结合,通过深入实验室、实训室、工地、车间、商场等劳动场所,让学生在观看学习、动手操作、岗位实习过程中完成工作或学习任务后撰写劳动总结、考察报告或反思日记,理解劳动、掌握技能、提升能力、养成习惯。

课程考核与评价:

基于核心素养开展能力水平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知识、技能、态度、素养进行多维度评价,采用五级制。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70%(考勤、态度、表现等),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30%(总结报告或成果形式)。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学时、学分分配表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分、学时分配表

课程类别

学分

学时数

课堂教学学分百分比(%

课堂教学学时百分比(%

各教学环节占总学分百分比(%

各教学环节占总学时百分比(%

总学时

实践(上机、实验 、实训)

课堂教学

公共必修课

42.5

762

306

39.72

42.52

32.32

28.95

专业必修课

38.5

614

234

35.98

34.26

29.28

23.33

专业选修课

18

288

116

16.82

16.07

13.69

10.94

公共选修课

8

128

0

7.48

7.14

6.08

4.86

合计

107

1792

656

100.00

100.00

81.37

68.09

实践

教学

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

14.5

280



18.63

56.84

课内实验、实训

0

656



岗位实习

10

560



合计

24.5

1496


总计

131.5

2632

100

100

100

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占总学时

百分比(%

33.81

选修课学时占总学时

百分比(%

15.81

 (二)教学计划进程总体安排

1、课程教学计划进程表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计划进程表

类 别

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考试学期

考查学期

按学期分配的周学时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习题讨论





14.5

17

17

16

14

公共必修课

1

61011004

思想道德与法治1

1.5

24

20

4


1


2






2

61011005

思想道德与法治2

1.5

24

22

2


2



2





3

6102100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3

48

32

16


3




3




4

6102100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

32

24

8


4





2



5

60031001

体育与建康1

1

22

4

18



1

2






6

60031002

体育与健康2

1

32

4

28



2


2





7

60031003

体育与健康3

1

30

4

26



3



2




8

60031004

体育与健康4

1

32

4

28



3




2



9

60011001

高等数学(模块A

3.5

60

54

6


1


3






10

60041001

高职英语1

4

64

36

28


1


3






11

60041002

高职英语2

4

64

36

28


2



3





12

58001004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3

48

16

32


2



3





13

58001005

信息技术应用拓展

2

32

8

24



2


2





14

60021003

职业语文

2

34

18

16



2


2





15

61051003

 创新创业教育基础理论

2

32

24

8



2


2





16

6106100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32

24

8



2


2





17

61030001

形势与政策

1

8

8




1

1






18

61030002

形势与政策

8

8




2


1





19

61030003

形势与政策

8

8




3



1




20

61030004

形势与政策

8

8




4




1



21

61030005

形势与政策

8

8




5





1


22

61061003

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2

32

18

14



1

2






23

61051002

就业指导

1

12

8

4



5





1


24

60050001

军事理论

2

36

36

0



2


2





25

61041002

船政文化

2

32

24

8



1

2






小 计

42.5

762

456

306




15

21

6

5

2


专业必修课

26

53011101

电路分析基础

3.5

54

36

18


1


4






27

53011103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3.5

56

40

16


2



3





28

53011201

电机及电力拖动

2.5

40

26

14


2



3





29

53011202

Altium Designer电路设计技术

2

32

0

32



2


2





30

53011204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3

48

32

16


3




3




31

53011205

工厂供配电技术

3

48

32

16


3




3




32

53011104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3.5

56

38

18


3




3




33

53011105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

4

64

32

32


3




4




34

53011010

电气专业英语

2

32

20

12



4




2



35

53011206

电力电子技术

3

48

38

10


4





3



36

53011107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3.5

56

34

22


4





3



37

53011208

交直流调速系统

3

48

36

12


5






4


38

53011209

电气安全规范

2

32

16

16



5





3


小计

38.5

614

380

234




4

8

13

8

7


专业选修

1

53011401

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

3

48

38

10


4





3



2

53011404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2.5

40

26

14


4





3



3

53011403

微机接口技术

2.5

40

22

18



5





3


4

53011310

电气CAD

2

32

0

32



3



2




5

53011309

机械制图

2

32

26

6



3



2




6

53011321

机器视觉技术及应用

2

32

20

12



3



2




7

5301132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2

32

22

10



3



2




8

53011303

智能楼宇自动控制

2

32

28

4



3



2




9

53011304

电梯原理与维修

2

32

30

2



4




2



10

53011305

电气一次部分

2

32

22

10



4




2



11

53041314

机电设备质量安全管理

2

32

28

4



4




2



12

53011306

电气二次部分

2

32

22

10



5





3


13

53011308

综合布线技术

2

32

20

12



5





3


小计:2022级计划选修18学分

18

288

172

116






6

8

6


公共选修课

选修院级公选课至少8学分,其中必须选修各2学分的美育、2学分的思政、2学分的创新创业课程、2学分的经济管理、人文社科、学院专业特色类课程














小计

8

128













合计:

107

1792

1008

656




19

29

25

21

15



学期课程门数

46







8

13

10

9

6



学期考试课程门数

20







4

5

5

5

1



学期考查课程门数

26







4

8

5

4

5


注:①专业核心课程前用●号标注,专业群共享课程前用▲号标注,专业群拓展互选课程前用◆号标注

②为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的质量意识、质量能力和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电气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让学生掌握电气安全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开设电气安全规范课程,课程性质为必修课,32学时,质量教学内容16课时,安全教学内容16课时;

③学校开设创新创业类公选课程,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2个学分;

④创新创业类专业课程为微机接口技术,40学时,2.5个学分,内含创新创业专业课程模块;

⑤创新创业专业选修课程为机器视觉技术及应用,32课时,2个学分。

2、集中性教学环节计划进程表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集中性教学环节计划进程表

类别

素质能力模块

序号

项目代码

项目名称

学分

总周数

考核方式

实施学期

备注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

2

3

4

5

6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基本素质与能力

1

64002001

入学教育

0.5

1

考查

1






1教学周

2

64002002

军事技能

2

2

考查

2






学生处安排

3

61012002

社会实践(思想道德与法治)

0.5

(1)

考查


(1)





第二学期分散安排

4

61021003

社会实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5

(1)

考查




(1)



第四学期分散安排

5

64001002

劳动教育与实践1

0.5

(1)

考查

(1)






第一学期分散安排

6

64001003

劳动教育与实践2

0.5

(1)

考查


(1)





第二学期分散安排

7

64001004

劳动教育与实践3

0.5

(1)

考查



(1)




第三学期分散安排

8

64001005

劳动教育与实践4

0.5

(1)

考查




(1)



第四学期分散安排

9

64002003

毕业教育

0.5

1

考查






1

校内

10

65002001

素质教育

2


考查







分散安排,由院团委、二级学院组织

集中性专业实践环节

1

53012201

电工基本技能实训

1

1


1





校内初级电工实训室

2

53012101

金工实习

1

1



1




校内金工车间实习

3

53012202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课程综合实训

1

1



1




校内PLC实训室

4

53012203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综合实训

1

1




1



校内单片机实训室

5

53012211

高级电工强化训练

1

1




1



校内电工实训室

6

53012215

阶段岗位实习

2

4





4


校外分散安排

7

53012216

毕业岗位实习

8

16






16

校外分散安排

8

53012208

毕业论文(设计)与答辩

1

1






1

校内安排


9

62002001

创新创业实践

0.5









不占用正常课时,学生可以参与科研项目、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社团活动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学分。

小计

24.5

30


3

1

2

2

4

18


毕业总计最低学分

131.5

 备注:不计入集中性教学环节时间的用()表示。为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0.5学分,不占用正常课时,学生可以用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参加技能大赛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学分。

 八、实施保障

 (一)教学组织与实施总体说明

 根据培养目标要求,本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应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指导思想,实施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应在职业行动及多样性的思维操作中完成,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多次完成自主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的完整工作过程;使学生获得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针对工作任务进行独立地计划、实施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评价体系改革应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应由传统的以期未考试为主的“一元评价”,转向以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建立一个激励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多元化的学生综合成绩评价体系。

 (二)师资队伍

 (1)专任教师队伍配置要求

 培养具有一定的技术服务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在于要有一支具备良好“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的需要出发,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需要的专职教师队伍的构成要求如下:

 ①专业带头人

 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以上水平,有一定企业实践工作经历和5年以上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经历,在行业企业的技术领域一定影响力。具备运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改革的设计的能力;具有主持和组织实训实习条件建设、生产性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制定教学标准、建设教学资源库的能力。

 ②专业骨干教师

 讲师或工程师以上水平,有一定企业实践经历和3年以上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经历。富有创新协作精神,能承担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设计和实施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主持和参与高职教材编写、教学标准制定、课件、案例、实训实习项目、教学指导、习题题库、学习评价等教学资源的建设。

 ③“双师”素质教师

 讲师及以上职业资格,并具有工程师或技师以上水平,有企业顶岗实践经历、能参与应用技术研究和国内外学术交流与进修等形式,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并具备较强的专业教学设计开发能力和业务指导能力;能承担生产性实训项目设计开发、实训指导书编写的工作。双师型总数占专任教师总数80%及以上。

 专任教师

 具有本科及以上,系统承担过1门及以上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的全部讲授工作。并到企事业、生产服务一线实践6个月以上。能承担生产性实训项目设计开发、实训指导书编写的工作。

 专任教师构成汇总表

教师职位

数量

专业背景

学历

职称

工作经历

/专业特长

职业资格

实践经历

专业带头人

1

电气自动化/自动控制/机电工程

本科及以上

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及以上

担任主讲5年以上

双师型

到企事业、生产服务一线实践12个月以上

专业骨干教师

2

电气自动化/自动控制/机电工程

本科及以上

讲师或工程师及以上

担任主讲3年以上

双师型

到企事业、生产服务一线实践6个月以上

教师

5

电气自动化/自动控制/机电工程/相关专业

研究生及以上

助教及以上

系统承担过1门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的全部讲授工作

双师型总数占专任教师总数80%及以上

到企事业、生产服务一线实践6个月以上

 目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内专任教师1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3人,中级职称人数5人,具有双师型教师人数9人,研究生以上人数8人,取得硕士学位教师8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专任教师队伍配置汇总表如下:

姓名

出生年份

学历

学位

专业技术职务

专业特长

主讲课程

高汝武

1962

本科

学士

教授

电气控制

电气一次部分、电气二次部分

戴立庆

1987

研究生

硕士

讲师/工程师

电气自动化

电力电子技术、工厂供配电技术

关朴芳

1978

研究生

硕士

副教授

电气控制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Altium Designer电路设计技术

王麟珠

1984

研究生

硕士

副教授

控制工程

交直流调速系统、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

郑晓斌

1982

本科

硕士

副教授

电机与电器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游德智

1982

本科

硕士

讲师

自动控制

电机及电力拖动、电路分析基础

吴赓

1977

研究生

硕士

讲师

机电工程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林恒青

1983

研究生

硕士

讲师

电气自动化

机器视觉技术及应用、微机接口技术

李烈熊

1984

研究生

硕士

讲师

机电工程

传感器技术、电梯原理与维修

肖丽佳

1991

本科

学士

助教

电气控制

电气安全规范、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邱晓忠

1994

研究生

硕士

工程师

材料工程

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

 (2)兼职教师队伍配置要求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专兼职教师。

 专业兼职教师构成汇总表

序号

学历要求

专业背景

职称要求

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要求

合作企业

(行业部门)

拟任课程

(教学环节)

人数


1

本科

电气自动化

高级工程师

高级电工及以上、电工作业证

福州市鼓楼区菱科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岗位实习

1

2

本科

应用电子技术

高级工程师

高级电工及以上、电工作业证

福州银达汇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课程综合实训、岗位实习

1

3

专科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

工程师

高级电工及以上、电工作业证

日立电梯(中国)福建分公司

电梯原理与维修、岗位实习

1

4

本科

电气自动化

工程师

高级电工及以上、电工作业证

福州三杰电器有限公司

岗位实习

1

 (三)教学设施

1、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拥有与专业相配套的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实训基地,确保生产性实训项目达85%以上。校内实训基地除了进行完成实践教学项目外,还以第二课堂开放的形式,对学生开放,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进行课外学习。同时也可成为福建省人力与省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定培训地点。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配置一览表

 序号

 实训室名称

主要实训项目及主要功能

主要设备

1

 电子实训室

电子实训项目:完成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所涉及的中大型电路的安装和调试,比如:直流稳压电源、扩音机、波形发生器、数字钟、数字抢答器等。能够完成典型产品套件的装配,比如:收音机、指针万用表等。

1套多媒体授课设备,示波器、万用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作品展示柜。

2

 电工实训室

主要实验项目:电路元件伏安特性、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戴维南定理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定理的验证、日光灯线路连接。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的测量、功率因数的测量、电流互感器在使用等针对电工技术理论课程,开设配套电工基本技能训练,同时承担电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和考前培训课。

THHE-1型高性能电工电子实验台15

3

 模拟电子实训室

模电实训的项目:二极管、三极管、电阻电容等电子元件的识别检测、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集成运算器应用等。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晶体管射极跟随器实验、二极管单向导电性测试及整流电路应用实验、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实验

晶体管图示仪、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万用表、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直流稳压电源。

4

 数字电子实训室

数电实验选取的项目:三人表决器、简易抢答器、数码显示电路、计数器分频电路、寄存器电路和触摸式防盗报警器等。

通用计数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箱

5

 维修电工实训室

主要实验项目:常见低压电器认识、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全压起动及点动控制、三相异步电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双速交流异步电动机自动变速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等,同时承担中高级电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和考前培训课。

维修电工实验台30

6

 可编程控制器PLC实训室

主要实训项目:认识FX系列PLC的面板,GX Developer编程软件的使用,竞赛抢答器装置设计,PLC改造断电延时型能耗制动的星三角启动电路的设计,简易交通信号灯控制设计,液体混合的模拟控制设计,工业气动机械手的PLC控制系统设计,全天候多工况霓虹灯闪烁控制,同时承担中高级电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和考前培训课。

三菱可编程控制器实验台50套(含变频器,电脑)、西门子可编程控制器实验台26套(含变频器,电脑

7

 单片机(机器人)实训室

单片机主要实训项目: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时钟程序的设计和调试;数码管显示程序;按键调整程序设计。

机器人主要实验项目:机器人伺服电机控制、机器人巡航控制、机器人触觉导航、红外线导航、机器人的距离检测。

单片机实训台30

8

 供配电实训室

主要实训项目:供配电系统设备认知、仪表设备的认识与应用、照明和控制设备的认识与应用、普通照明控制线路认知和调试、智能照明控制线路认知和调试。

QSBAC-GPD1型供配电及照明系统实训装置6

9

 电机拖动与电力电子实验室

电机及电力拖动主要实训项目:直流电机结构、直流电动机的起动、调速、测定单相变压器的变比、三相变压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与调速等内容。

电力电子技术主要实验项目:单相桥式半控/全控整流电路实验;三相桥式半控/全控整流电路实验;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

交直流调速系统主要实验项目: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静特性的研究;双闭环晶闸管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双闭环可逆直流脉宽调速系统

NMCL-II电机电力电子及电气传动教学实验台15

10

 智能楼宇自动控制实训室

主要实训项目:智能楼宇电气系统、通风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等楼宇设备自动控制;楼宇安全防范系统设备维护

智能楼宇电气系统、通风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安防系统实训设备及集中控制软件。

11

 楼宇自动化实训室

主要实训项目:综合布线常用传输介质与连接设备的认知、平行线、交叉线的制作、配线架的使用、信息插座与信息模块的安装等内容。

QSBA-BX1型综合布线系统实训装置6

2、校外实训基地

 实施全方位工学结合,走校企合作之路,加快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步伐,形成“专业、产业、教学”良性循环的职业教育环境。加强与企业密切合作,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在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等方面校企互惠互利,实现双赢。

 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优势和生产条件为专业提供良好的生产试验条件和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方便。优先接纳毕业生进行实训和就业。接受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为进行教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大生产试验条件,合作完成科研任务。指派资深的工程师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将行业标准及企业文化引进校园。承担一定的专业实践性教学,指导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引进行业最新知识和先进技术。学校为企业提供所需人才、培训企业上岗员工,同时为企业产品开发、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服务。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配置一览表

序号

校外实训基地名称

依托单位

服务专业

实习实训项目

1

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机电专业群校外实训基地

福州银达汇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气自动化技术

自动化设备、电气产品安装与维护,校园一卡通安装、维护

2

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机电专业群校外实训基地

福州市光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气自动化技术

自动化设备、电气产品安装与维护

3

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机电专业群校外实训基地

福州市鼓楼区菱科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电气自动化技术

自动化设备、电气产品安装与维护

4

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机电专业群校外实训基地

福建力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气自动化技术

场地监控系统安装、维护,自动化设备、电气产品安装与维护

5

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机电专业群校外实训基地

福州开发区凯特机电有限公司

电气自动化技术

自动化设备、电气产品安装与维护,场地监控系统安装、维护

6

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机电专业群校外实训基地

福建东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气自动化技术

自动化设备、电气产品安装与维护,楼宇智能化系统安装、维护

7

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机电专业群校外实训基地

福州快科电梯工业有限公司

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电梯设备生产、安装、调试、维保,电子产品装配、检测与调试

8

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机电专业群校外实训基地

福建金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

机电设备使用与操作

9

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机电专业群校外实训基地

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

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安装与调试

10

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机电专业群校外实训基地

福州市润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自动化设备、电气产品安装与维护

 (四)课程标准

 依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是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重构和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而工学结合课程标准的制订作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落到实处的保障。在以项目为导向的新高职课程体系下,课程标准制订的思路与内容,对于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是:第一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阐述,明确课程的性质与地位;第二应结合职业教育课程观、教学观、能力观,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来组织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互相联系的各个项目或学习模块;第三应通过对各学习部分中学习目标、主要内容、授课方式、师生要求等各项内容的描述,来规范课程所要求的内容;第四应通过对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组合,以一个完整的项目为载体,完成课程的实施;最后,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考察和评价,来完成对课程的评鉴与考核。

 (五)教学资源

 提高信息化水平。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逐步实现所有专业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支持与专业课程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发与应用。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加快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1、建设网络教学信息平台。将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课件、实训工单、专业查询资料上网,在网络教学信息平台上实现信息共享。

2、积极推进符合地区特点的校本教材的开发与使用。编写符合工学结合的实训教材和指导书,实训工单等教学资料。

3、在实验实训室建设过程中突出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利用实物、模型、声像多媒体资源开展教学。

4、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为教学服务。通过组织参观,校企合作,将企业引入学校,将课堂搬进企业,拓展学习平台。

 (六)教学方法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倡导“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观念,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自学、教师讲授、讨论与练习、实习与实训”等教学环节进行精心设计,紧紧抓住教学质量这条生命线,开展和深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争取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不断提高应用性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目标的手段,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依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而定。常见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师生易位互动式教学法等。在教学方法上要摒弃过去偏重教学理论,轻实践应用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重视对概念和事物本质的把握与理解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将教师的科研实践经验融于教学活动之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而且会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1、要转变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观念,建立新的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首先,要转变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观念为当代的新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观念,其内核即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啕,应使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发生转变,教师的作用应当转变为指挥、引导、协调。其次,要转变传统的办学形式,创造适宜运用新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环境。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必须建立在整体办学形式转变的基础之上,因为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等密切相关。职业教育应尽早建构模块化的课程结构,转变“传递一接受”的教学模式以及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模式,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走出课堂,为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创造有利的教学环境。

2、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进行科学分类,完善教学方法体系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重新分类的依据要突出考虑以下两个方面:①教育类型的特殊性。职业教育以传授技术为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教学的核心环节,知识传授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职业教育方法分类要充分考虑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方法应该占有突出重要的位置。②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一般动手能力强,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而且兴趣广泛,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风险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参与某个项目实施的全部过程。因此,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以适合职业教育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在高等职业院校中,教师不仅肩负着理论教学的任务,还要担当起实训指导、技术推广等任务,这就要求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中任教的教师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双师型”教师。学校要不失时机的推出政策,培养一些本身基础较好,且理解和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自己通过留学和转岗的方式把自己培养成“双师型”。学校还可以出台一些实质性的政策,对于“双师型”教师进行必要的奖励,来提高学校的教学档次。另一方面,在教师的教学中,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教学或到实训基地开展演示性教学,都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形象、生动的进行学习。

4、强化专业精品教材的建设并且制定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学计划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获取最新的知识和技术信息,并把它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催化剂,不断的注入到教材和讲义中去,确保教学的内容对过去具有诊断性,对现实具有指导性,对未来具有预测性,这样才能真正的带领学生紧跟科技发展的前沿;另外,在教学计划上要做必要的调整,要敢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要本着“宽基础、活模块,精专业”的思想,冲破专业的限制,以社会需求为主,在基础课的基础上,加入专业课、选修课以及跨专业选修课,保证在学够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围绕市场需要的课程的编排。并且可以有选择性的开其他门类的特色课程,充分的满足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的需要。

 (七)学习评价

 现有课程评价体系是以考核的方式为核心、为基础构建的,带有传统教学模式的特征。作为学生学习评价的主要方式—考核,也是有其可取之处的,不能轻易否定。因为考核与传统教学模式相配套,而且也是人们迄今创造的测量人的知识和智能比较客观、公正、准确、高效的一种方法。

 有资料表明,现代管理对人才测定的要求有一百多项指标,而凭卷面考试只能考出其中的1/3,其余的则很难用传统的考试方法考出,如毅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方法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交际沟通能力等。而这些“考不出”的能力,又恰恰是高职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学生必备能力。如何考核学生的这些“考不出”的能力呢?只有增加现有高职学生学习评价的内涵,用多元评价的原则,逐步完善考不出能力考核的系统,以形成完整的学习评价体系。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的有机结合,尽可能多地测量评价学生的各种能力。在测量评价的过程中,其内容和指标要服从于相应的教学目标,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在用测量所得数据进行评价时,综合考虑教学资源对学生能力发挥的制约。

 多种评价方式的有机结合主要指:

1、终端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终端性评价指的是结果性评价,一般在课程结束后,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数据测量评价和区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高低;也是对学生技能的考核,在职业技能与能力培训结束后,用鉴定性考试的方式,“一锤定音”。

 形成性评价指的是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往往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学生的情感体验、直接经验的感情、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收获,以及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等,都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将学习过程体现出来的学生学习状况予以测量评价,就是形成性评价的任务。

 终端性评价往往面向的是学生的“过去”,而形成性评价则是着眼于学生的“未来”,重在学生发展的评价。课程学习的完成,需要经历必要的过程,各种能力情感精神,更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只有将终端性评价建立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才能保证评价的真实、准确、全面。因此,不仅要科学地运用终端性评价(含考试程序严谨、组织实施严密、命题及评分标准科学、技能考核或系统有效等),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反思,以对今后的学习产生借鉴意义,更要通过形成性评价,引导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求知过程、探究过程和实践过程,引导学生反省自己的能力素质专长,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正确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

2、诊断式评价与引导式评价相结合。诊断式评价是指以考试、考核成绩来诊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主要关注学生对课程标准中认知目标的达成度,关注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组织、理解、运用,关注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实践水平。但高职课程的实践性、课程内容的多重性、教学手段的多样性的特点,仅有诊断或评价还不够,还要与引导式评价相结合。

 引导式评价指依据课程阶段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拓展练习,该拓展练习应含有:对学生情意目标的达成,学习方式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多元化,学习品质的自我培养,学习习惯的形成等方面的引导性内容,拓展练习,能提高学生认识与理解、表达与交流、实践与决策、探究与创新的能力。

3、统一评价与差异评价相结合。统一评价是指以标准化、规范化的手段面对全体学生的评价,终端性评价与诊断式评价均含统一评价的内容。

 差异评价指以动态评价的手段(如试卷、技能考核规范),面向学生个体的评价,过程性与引导式评价均含差异评价的内容。

 教师在过程性评价与引导式评价中,了解到学生个体间学习的差异,在设计学生的大型作业、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课业时,就要注意依据学生的差异精心设计,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长处选择不同层次的课业。这将有助于学生树立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增强学习兴趣。

4、他人评价与自己评价相结合。中国教育在评价方面有个传统模式,即不能“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在校主要由任课教师与班主任执行,在社会主要由用人单位执行,属他人评价形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评价的主体由教师拓展到学生及伙伴也是其应有之义。况且学习评价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单方面地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难免失之偏颇,减弱学习评价的作用;再者,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能力是高职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很多学生学习的失败并不是智力和经验的因素,而恰恰是学习方法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让学生自我评价,可以提高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调节的能力,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质量管理

 完善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相适应教学管理制度和机制。结合本专业特点,在学院总体制度框架下建立与职业能力培养、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相适应的、体现本专业特点的实施性管理制度,要着力于机制建设,所有课程均要制定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标准并有效实施,构建体现“工学结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促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入开展。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推进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质量的自我检查、评价和改进的工作制度和机制,形成定期走访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建立和完善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制度建设

 (1)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以学生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为核心,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鼓励企业、用人单位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满意度等评价。

 (2)建立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选派专任教师分别到校企合作企业锻炼,将骨干教师送到国内外著名高职院校进修或培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专业技术和教学理念,跟踪专业技术发展动态,开展技术交流,提高专业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水平、实践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同时也提高专任教师解决企业技术问题的能力及科研水平、研发能力。

 (3)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完善实训基地硬件的同时,引企入校,采取企业管理模式,校企共同制定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机制,构建工学结合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同时借鉴电气行业的职业岗位标准,校外岗位实习标准,研制实训指导手册和实训管理手册,确保工学结合实训的良性运行。通过校企合作建设的方式共建企业化实训基地,建立健全的教学实验实训建设管理制度,保证本专业有关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有效实施与利用,使之有力促进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

 (4)校企业共建质量监控与质量保障体系。在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总体框架下,根据专业建设的特点,重点建立教学质量评估系统与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的相关机制,进一步完善与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教学质量评估系统,成立教学质量监控小组。完善“教师评学”、“学生评教”、“教学督导”、“企业评价”等制度。制定课程开发规范与课程考核实施办法,开展课程教学设计和案例教学研讨和研究,确保项目化课程的实施效果与教学质量。制定与健全学生校外岗位实习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实习、实训质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长效机制建设

 通过用人单位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参与课程设计、评价,提高职业教育对技术进步的反应速度。

 建立真实应用驱动教学改革机制。职业院校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推动教学内容改革,按照企业真实的技术和装备水平设计理论、技术和实训课程;推动教学流程改革,依据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教学空间和课程项目;推动教学方法改革,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

 利用企业的生产条件,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将科研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形成专业共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责任共担。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构建产学研联盟的创新体系,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专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职业院校和合作企业要不断完善知识共享、课程更新、订单培养、岗位实习、生产实训、交流任职、员工培训、协同创新等制度。推动学校把实训实习基地建在企业,企业把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建在学校。建立专业群产学合作委员会,加深校企合作,共同育人。

 (1)专业群产学合作委员会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群)产学合作委员会行业企业委员构成汇总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合作企业(行业部门)

职务

职称

校企合作的主要

内容与形式

1

黄锦江

57

福州钜全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副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

程利军

48

沃尔沃建筑(中国)有限公司

经理

高级工程师

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3

曾珍

53

福建东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经济师

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4

林龙生

58

福建龙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董事长

高级工程师

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5

郑建斌

51

福建兴航机械铸造有限公司

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6

俞海金

40

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技术长/省技能大师

高级技师

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专业指导委员会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群)指导委员会行业企业委员构成汇总表

姓名

工作单位

原单位

职务/职称

委员会内

职务

备注

陈贵清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副院长/教授

主任委员


吴国胜

福州市鼓楼区菱科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副主任委员


王永闽

福建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总工助理/高级工程师

委员


林善镇

福州银达汇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部门经理/高级工程师

委员


黄卫东

福建工程学院机电学院

副院长/教授

委员


杨帆

福建时迅科技信息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

委员


陈少康

天辰机械有限公司

工程师

委员

学生(毕业生)代表

3、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在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始终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这个核心,把人才培养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主动、有效地适应企业的需要,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与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使学校内部形成有机的整体。

 在学院“人才培养多层次督导体系”的基础上,二级学院和电气教研室依此形式逐级构建更加细化的多层次督导体系,如二级学院督导,专业教研室(室组)的督导。

 在人才培养督导体系中,增设“社会评价”环节(由企业领导和工程技术专家、校外教育专家、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以及社会各界有关人士组成),形成一条指导学校人才培养、反映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信息的外部督导渠道,改变传统的封闭式学校教育的模式,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督导体系从工作计划和组织、教育活动、系统输出的观测点、管理和评价,到各环节的信息反馈,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参与,注重学生的意见。

 九、毕业要求

 学生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毕业时需满足具备以下要求: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基本学制3年,最长修业年限5年),必须修满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最低学分(130学分),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熟悉现代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控制和自动控制技术,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一定技术服务能力和生产实践综合能力,能够从事自动化设备安装及调试、自动化设备运行维护、自动化设备技术改造等工作的要求,至少获得一项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中级及以上),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能力模型中所有必修模块,达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才能毕业。

(一)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为:

 培养目标(一):能够进行电气自动化产品的制造、检测调试

 培养目标(二):能够独立完成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护

 培养目标(三):能够进行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运维、日常保养,并对常见故障进行维修检测

 培养目标(四):具备电气自动化设备的销售与售后能力

(二)毕业要求如下:

 毕业要求1:能进行电子、电气识图与绘图;

 毕业要求2:能够对电子产品进行制作、装配、调试与检修;

 毕业要求3能够对电气元件进行选型与质检;

 毕业要求4能够对电动机常见故障进行检修和处理;

 毕业要求5能进行电机控制电路的装配、调试与检修;

 毕业要求6:能进行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与维护;

 毕业要求7:能进行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装配与调试;

 毕业要求8:能进行单片机控制系统软、硬件系统设计与制作;

 毕业要求9:能进行单片机控制系统的仿真、运行与维护;

 毕业要求10:能进行PLC控制线路设计与装配、程序的设计与调试

 毕业要求11:能进行PLC控制线路设计与装配;

 毕业要求12:能进行自动化设备的装配与调试;

 毕业要求13:能进行自动化设备控制系统装配与调试。

 毕业要求14能进行电气高、低压开关柜安装、调试、维护与检修工作;

毕业要求15具备电气安全、质量安全的意识与能力。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相关度矩阵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一)

培养目标(二)

培养目标(三)

培养目标(四)

毕业要求1



毕业要求2



毕业要求3


毕业要求4




毕业要求5



毕业要求6



毕业要求7


毕业要求8



毕业要求9


毕业要求10


毕业要求11


毕业要求12



毕业要求13



毕业要求14


毕业要求15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相关度矩阵

 主干课程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

毕业要求2

毕业要求3

毕业要求4

毕业要求5

毕业要求6

毕业要求7

毕业要求8

毕业要求9

毕业要求10

毕业要求11

毕业要求12

毕业要求13

毕业要求14

毕业要求15

电路分析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电机及电力拖动













Altium Designer电路设计技术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工厂供配电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











电气专业英语


电力电子技术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交直流调速系统











电气安全规范






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微机接口技术














AUTOCAD











机械制图















机器视觉技术及应用












智能楼宇自动控制












电梯原理与维修











电气一次部分









机电设备质量安全管理










电气二次部分










综合布线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能力模型

职业

主要工作任务

工作内容

能力元素

相关知识

所属课程

电工(三级/高级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1. 继电控制电路装调维修

1.1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分析、测绘

1.1.1 能进行多台联动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控制方案进行分析、选择

1.1.1 电气控制方案分析方法 1.1.2 电气接线图测绘步骤、分析方法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1.1.2 能测绘T68镗床、X62W铣床等类似难度的电气控制电路的接线图进行测绘、分析

1.1.1 电气控制方案分析方法 1.1.2 电气接线图测绘步骤、分析方法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1.2 机床电气控制电路调试、维修

1.2.1 能根据设备技术资料对T68X62W铣床或类似难度的电路进行调试、维修

1.2.1 T68镗床、X62铣床电路组成、控制原理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1.2.2 能根据设备技术资料对大型磨床、龙门铣床或类似难度的电路进行调试、维修

1.2.2 大型磨床、龙门铣床电路组成、控制原理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1.2.3 能根据设备技术资料对龙门刨床、盾构机或类似难度的电路进行调试、维修

1.2.3 龙门刨床、盾构机电路组成、控制原理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1.3 临时供电、用电设备设施的安装与维护

1.3.1 能确认临时用电方案,并组织实施

1.3.1 临时用电负荷计算

工厂供配电技术

1.3.2 能组织安装临时用电配电室、配电变压器、配电线路

1.3.2 临时供电、用电设备型号、技术指标

工厂供配电技术

1.3.3 能安装、维护临时用电自备发电机

1.3.3 接地控制施工、验收规范

工厂供配电技术

1.3.4 能安装、维护、拆除塔吊等建筑机械的电气部分

1.3.4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工厂供配电技术

2. 电气设备(装置)装调维修

2.1 常用电力电子装置维护

2.1.1 能识别变频器操作面板、电源输入端、电源输出端、电源控制端

2.1.1 变频器工作原理、使用方法

电力电子技术

2.1.2 能根据用电设备要求,参照变频器使用手册,设置变频器参数,确认变频器故障

2.1.2 变频器故障类型

电力电子技术

2.1.3 能对不间断电源整流电路、逆变电路、控制电路进行维修

2.1.3 不间断电源工作原理、使用方法

电力电子技术

2.3 调功器装调维修(与2.2非工频设备装调维修二选一)

2.3.1 能安装、调试调功器设备

2.3.1 调功器工作原理

电力电子技术

2.3.2 能检测调功器主电路、控制电路输出波形

2.3.2 过零触发控制电路工作原理

电力电子技术

2.3.3 能排除调功器内部主电路故障

2.3.1 调功器工作原理   

2.3.2 过零触发控制电路工作原理

电力电子技术

3. 自动控制电路装调维修

3.1 可编程控制系统分析、编程与调试维修(与3.2二选一)

3.1.1 能使用基本指令编写自动洗衣机、机械手或类似难度的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程序

3.1.1 自动洗衣机、机械手等设备等控制逻辑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

3.1.2 能用可编程控制器改造C6140车床、T68镗床、X62W铣床或类似难度的继电控制电路

3.1.2 梯形图编制规则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

3.1.3 能模拟调试以基本指令为主的可编程控制器程序

3.1.3 可编程控制器模拟调试方法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

3.1.4 能现场调试以基本指令为主的可编程控制器程序

3.1.4 可编程控制器现场调试方法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

3.1.5 能根据可编程控制器面板指示灯,借助编程软件、仪器仪表分析课标称控制系统的故障范围

3.1.5 可编程控制系统故障范围判断方法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

3.1.6 能排除可编程控制系统中开关、传感器、执行机构等外围设备电气故障

3.1.6 可编程控制器外围设备常见故障类型、排除方法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

3.2 单片机控制电路装调(与3.1二选一)

3.2.1 能根据单片机控制电路接线图完成单片机控制系统接线

3.2.1 单片机结构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3.2.2 单片机引脚功能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3.2.2 能使用编程软件完成上位机与单片机之间的程序传递

3.2.3 单片机编程软件、烧录软件基本功能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3.2.3 能分析信号灯闪烁控制或类似难度的单片机控制程序

3.2.4 单片机基本指令使用方法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4. 应用电子电路调试维修

4.1 电子电路分析测绘

4.1.1 能对由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应用电路进行测绘

4.1.1 电子电路测绘方法   4.1.2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非线性应用技术

模拟电子技术

4.1.2 能分析由分立元件、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应用电子电路的功能、用途

4.1.1 电子电路测绘方法   4.1.2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非线性应用技术

模拟电子技术

4.2 电子电路调试维修

4.2.1 能对编码器、译码器等组合逻辑电路进行调试维修

4.2.1 编码器、译码器等组合逻辑电路基础知识

数字电子技术

4.2.2 能对寄存器、计数器等时序逻辑电路进行调试维修

4.2.2 寄存器、计数器等时序逻辑电路基础知识

数字电子技术

4.2.3 能分析由555集成电路组成的定时器等常用电子电路的功能、用途

4.2.3 555集成电路基础知识

数字电子技术

4.2.4 能对小型开关稳压电路进行调试维修

4.2.4 小型开关稳压电路工作原理

模拟电子技术

4.3 电力电子电路分析测绘

4.3.1 能对晶闸管触发电路进行测绘

4.3.1 半波可按整流电路、半控桥式整流电路、全控桥式整流工作原理  4.3.2 可按整流电路计算方法

电力电子技术

4.3.2 能对相控整流主电路、触发电路工作波形进行测绘

4.3.1 半波可按整流电路、半控桥式整流电路、全控桥式整流工作原理  4.3.2 可按整流电路计算方法

电力电子技术

4.4 电力电子电路调试维修

4.4.1 能利用示波器对相控整流电路、触发电路进行波形测量和调试

4.4.1 相控整流电路调试方法    4.4.2 相控整流电路波形分析方法

电力电子技术

4.4.2 能对相控整流主电路、触发电路进行维修

4.4.1 相控整流电路调试方法  4.4.2 相控整流电路波形分析方法

电力电子技术

5. 交直流传动系统装调维修

5.1 交直流传动系统安装

5.1.1 能识读分析交直流传动系统图

5.1.1 直流调速系统工作原理   5.1.2 交流调速系统工作原理

交直流调速系统

5.1.2 能对交直流传动系统的设备、器件进行检查确认

5.1.1 直流调速系统工作原理  5.1.2 交流调速系统工作原理

交直流调速系统

5.1.3 能对交直流传动系统进行安装

5.1.1 直流调速系统工作原理 5.1.2 交流调速系统工作原理

交直流调速系统

5.2 交直流传动系统调试

5.2.1 能分析交直流传动系统中各单元电路工作原理

5.2.1 电磁转差离合器调速工作原理

交直流调速系统

5.2.2 串级调速工作原理

交直流调速系统

5.2.3 单闭环直流调速工作原理

交直流调速系统

5.2.2 能对交直流调速电路进行调试

5.2.1 电磁转差离合器调速工作原理

交直流调速系统

5.2.2 串级调速工作原理

交直流调速系统

5.2.3 单闭环直流调速工作原理

交直流调速系统

5.3 交直流传动系统维修

5.3.1 能分析判断交直流传动系统的故障原因

5.3.1 交直流传动系统常见故障

交直流调速系统

5.3.2 能对交直流传动装置衣外围电路故障进行分析、排除

5.3.2 交直流传动系统常见故障

交直流调速系统

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劳社厅发〔20081 号)(三级)

1 系统设计

1.1项目分析

1.1.1 能分析配有人机接口、设备层总线及单回路闭环单机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的工艺要求

1.1.1.1 人机接口的概念及特点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1.1.1.2 设备层总线的概念、结构及特点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1.1.2 能确定人机接口技术要求

1.1.1.1 人机接口的概念及特点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1.1.1.2 设备层总线的概念、结构及特点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1.1.3 能确定设备层总线通信技术要求

1.1.1.1 人机接口的概念及特点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1.1.1.2 设备层总线的概念、结构及特点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1.1.4 能确定单回路闭环控制系统技术要求

1.1.1.1 人机接口的概念及特点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1.1.1.2 设备层总线的概念、结构及特点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1.2控制方案设计

1.2.1 能设计人机接口监控方案

1.2.1.1 人机接口画面的组态规则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1.2.1.2 设备层总线的通信协议类型与传输知识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1.2.2 能设计制定设备层联网方案

1.2.1.1 人机接口画面的组态规则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1.2.1.2 设备层总线的通信协议类型与传输知识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1.2.3 能设计单回路闭环控制方案

1.2.1.1 人机接口画面的组态规则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1.2.1.2 设备层总线的通信协议类型与传输知识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2 硬件配置

2.1 设备选型

2.1.1 能根据控制要求选取人机接口设备并对硬件进行设置

2.1.1.1 人机接口设备选取原则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2.1.1.2 设备层总线主/从单元选取原则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2.1.2 能根据通信要求及技术指标选取设备层总线单元并对硬件进行设置

2.1.1.1 人机接口设备选取原则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2.1.1.2 设备层总线主/从单元选取原则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2.2 硬件图的绘制与设备安装

2.2.1 能绘制电气原理图

2.1.1.1 人机接口设备选取原则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2.1.1.2 设备层总线主/从单元选取原则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2.2.2 能绘制接线图

2.1.1.1 人机接口设备选取原则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2.1.1.2 设备层总线主/从单元选取原则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2.2.3 能绘制元器件布置图

2.1.1.1 人机接口设备选取原则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2.1.1.2 设备层总线主/从单元选取原则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2.2.4 能绘制元器件现场位置图

2.1.1.1 人机接口设备选取原则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2.1.1.2 设备层总线主/从单元选取原则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2.2.5 能根据图纸要求对配有人机接口、设备层总线及单回路闭环的单机控制系统进行现场安装

2.1.1.1 人机接口设备选取原则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2.1.1.2 设备层总线主/从单元选取原则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3 程序设计

3.1 内存分配

3.1.1 能编制人机接口单元内在分配表

3.1.1.1 人机接口单元占用内存的计算方法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3.1.1.2 设备层总线单元占用内存的计算方法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3.1.2 能编制设备层总线单元内在分配表

3.1.1.1 人机接口单元占用内存的计算方法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3.1.1.2 设备层总线单元占用内存的计算方法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3.2 参数设置

3.2.1 能根据技术指标设置人机接口单元参数

3.2.1.1 使用工具软件设置人机接口单元参数的方法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3.2.1.2 使用工具软件设置设备层总线单元参数的方法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3.2.2 能根据技术指标设置设备层总线单元参数

3.2.1.1 使用工具软件设置人机接口单元参数的方法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3.2.1.2 使用工具软件设置人机接口单元参数的方法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3.3 编程

3.3.1 能编写人机接口单元交互程序

3.3.1.1 运算、数制换算及PID等指令的使用方法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3.3.1.2 人机接口画面的组态方法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3.3.2 能编写设备层总线单元的控制程序

3.3.1.1 运算、数制换算及PID等指令的使用方法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3.3.1.2 人机接口画面的组态方法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3.3.3 能使用PID等指令实现单回路闭环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

3.3.1.1 运算、数制换算及PID等指令的使用方法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3.3.1.2 人机接口画面的组态方法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4 系统调试

4.1 校验信号

4.1.1 能检查人机接口输入/输出信号动作是否正确

4.1.1.1 人机接口设备的调试方法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4.1.1.2 设备层总线的调试方法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4.1.2 能检查设备层总线的连接及设置是否正确

4.1.1.1 人机接口设备的调试方法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4.1.1.1 人机接口设备的调试方法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4.1.1.2 设备层总线的调试方法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4.1.1.2 设备层总线的调试方法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4.2 联机调试

4.2.1 能联机调试人机接口设备的控制程序

4.1.1.1 人机接口设备的调试方法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4.1.1.2 设备层总线的调试方法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4.2.2 能联机调试设备层总线的控制程序

4.1.1.1 人机接口设备的调试方法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4.1.1.2 设备层总线的调试方法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4.2.3 能联机调试单回路闭环控制系统的控制程序

4.1.1.1 人机接口设备的调试方法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4.1.1.2 设备层总线的调试方法

PLC运动控制及工业网络技术

4.3 编制技术文件

4.3.1 能整理程序清单、硬件接线图等技术资料

4.3.1.1.技术文件归档方法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4.3.1.2 用户使用说明书的撰写方法与规范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4.3.2 能编写用户使用说明书

4.3.1.1.技术文件归档方法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4.3.1.2 用户使用说明书的撰写方法与规范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5 运行管理

5.1 日常维护

5.1.1 能设计PLC系统维护日志

5.1.1.1 PLC故障自诊断的功能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

5.2 故障诊断与处理

5.2.1 能根据报警指示灯及故障代码诊断并排除PLC系统的故障

5.1.1.1 PLC故障自诊断的功能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

电气设备安装工(高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1. 施工前的组织与准备

1.1 领会图纸等技术资料及工作要求

1.1.1 能看懂整套电气施工图纸,掌握、领会大部分施工工艺要求

1.1.1.1 阅读并掌握电气施工图纸的有关知识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1.1.2  能看懂总体工程施工进度网络图

1.1.2.1 阅读并掌握电气施工图纸的有关知识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1.1.3 能看懂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安装布置图

1.1.3.1 阅读并掌握电气施工图纸的有关知识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1.1.4 能正确领会本职业有关国家及相关行业颁布的规程、标准、规范中的规定

1.1.4.1  阅读并掌握电气施工图纸的有关知识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1.1.5 能看懂PLC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接口图和程序阶梯图

1.1.5.1 阅读并掌握PLC施工图纸的有关知识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

1.2 准备施工具体措施

1.2.1 能参与制定本职业简要的施工方案和技术、安全措施

1.2.1.1 施工方案编制的基本要求

电气安全规范

1.2.2 能按施工图编制本职业施工项目的工、料预算

1.2.2.1 工程预算编制的知识

电气安全规范

1.3 准备施工器具

1.3.1 能正确进行精密仪器的操作、维护与检修

1.3.1.1 使用精密仪器的注意事项

电气安全规范

1.3.2 能正确进行一般吊装机械的选择、布置与操作

1.3.2.1 起重、吊装知识

电气安全规范

2. 电气动力设备安装调试

2.1 变压器的试验

2.1.1 能进行试验前的检查和准备

2.1.1.1 变压器各项性能的测试、试验方法

电气一次部分

2.1.2 能完成绝缘电阻和吸收比的测定

2.1.1.1 变压器各项性能的测试、试验方法

电气一次部分

2.1.3 能完成直流电阻的测试

2.1.1.1 变压器各项性能的测试、试验方法

电气一次部分

2.1.4 能进行绕组连接组别的试验

2.1.1.1 变压器各项性能的测试、试验方法

电气一次部分

2.1.5 能进行变压比的测试

2.1.1.1 变压器各项性能的测试、试验方法

电气一次部分

2.1.6 能进行空载、冲击合闸、变压器油击穿强度的试验

2.1.1.1 变压器各项性能的测试、试验方法

电气一次部分

2.1.7 能进行泄漏电流的测试

2.1.1.1 变压器各项性能的测试、试验方法

电气一次部分

2.1.8 能完成介质损失角正切值、交流工频的耐压试验

2.1.1.1 变压器各项性能的测试、试验方法

电气一次部分

2.2 调试常用继电器

2.2.1 能进行检验和调整

2.2.1.1 继电器知识

电气二次部分

2.2.2 能完成电流、电压继电器的试验

2.2.2.1 常用继电器的检验、调整和试验方法

电气二次部分

2.2.3 能完成过电流继电器的试验

2.2.2.1 常用继电器的检验、调整和试验方法

电气二次部分

2.2.4 能完成中间继电器的试验

2.2.2.1 常用继电器的检验、调整和试验方法

电气二次部分

2.2.5 能完成信号继电器的试验

2.2.2.1 常用继电器的检验、调整和试验方法

电气二次部分

2.2.6 能完成时间继电器的试验

2.2.2.1 常用继电器的检验、调整和试验方法

电气二次部分

2.2.7 能完成重合继电器的试验

2.2.2.1 常用继电器的检验、调整和试验方法

电气二次部分

2.2.8 能完成差动继电器的试验

2.2.2.1 常用继电器的检验、调整和试验方法

电气二次部分

2.2.9 能完成冲击继电器的试验

2.2.2.1 常用继电器的检验、调整和试验方法

电气二次部分

2.3 安装调试采用计算机监控的电气设备

2.3.1 能完成各检测点、控制点的布线和连接

2.3.1.1 电气布线知识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2.3.2 能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完成控制程序的调试

2.3.1.1 电气布线知识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2.4 电动机的运行维护

2.4.1 能进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维护

2.4.1.1 电动机故障判断与排除方法

电机及电力拖动

2.4.1.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维护要求

电机及电力拖动

2.4.2 能处理运行中电动机温度过高的故障

2.4.1.1 电动机故障判断与排除方法

电机及电力拖动

2.4.3 能排除电动机合闸后出现嗡嗡声不转动的故障

2.4.1.1 电动机故障判断与排除方法

电机及电力拖动

2.4.4 能完成对高压电动机的巡视

2.4.4.1 巡视高压电动机的要求

电机及电力拖动

2.5 寻测电缆故障点

2.5.1 能用电桥法寻测电缆线路故障

2.5.1.1 电缆故障的类型

电气一次部分

2.5.2 能用脉冲示波器寻测电缆故障

2.5.2.1 电缆故障的类型

电气一次部分

2.5.3 能用感应法和声测试验法寻测电缆故障

2.5.3.1 示波器使用方法

电气一次部分

3. 电梯性能调试

3.1 检测电梯整机性能

3.1.1 能完成平衡系数测定

3.1.1.1 电梯试验方法

电梯原理与维修

3.1.2 能完成限速器和安全钳动作可靠性检验

3.1.1.1 电梯试验方法

电梯原理与维修

3.1.3 能完成缓冲器的检查与试验

3.1.1.1 电梯试验方法

电梯原理与维修

3.1.4 能完成电梯运行和超载试验

3.1.1.1 电梯试验方法

电梯原理与维修

3.1.5 能完成平层准确度检验

3.1.1.1 电梯试验方法

电梯原理与维修

3.1.6 能完成噪声测定

3.1.1.1 电梯试验方法

电梯原理与维修

3.1.7 能完成报警装置及电源中断应急装置的检验

3.1.1.1 电梯试验方法

电梯原理与维修

3.1.8 能对电梯各项功能进行确认

3.1.1.1 电梯试验方法

电梯原理与维修

3.2 排除电梯振动和噪声故障

3.2.1 能分析并排除电梯振动和噪声的故障

3.2.1.1 声级计的使用方法

电梯原理与维修

3.2.1.2 电梯振动和噪声的判别方法

电梯原理与维修

4. 特殊场所电气设备安装

4.1 安装真空馈电开关

4.1.1 能在安装前检查各项技术数据是否与应用场合相符

4.1.1.1 真空馈电开关结构组成和灭弧原理

电气一次部分

4.1.2 能对半导体脱扣器进行整定

4.1.1.1 真空馈电开关结构组成和灭弧原理

电气一次部分

4.1.3 能对所有操作方法进行试操作

4.1.1.1 真空馈电开关结构组成和灭弧原理

电气一次部分

4.1.4 能完成真空馈电开关的安装和检查

4.1.1.1 真空馈电开关结构组成和灭弧原理

电气一次部分

4.1.5 能按操作程序完成送电操作

4.1.1.1 真空馈电开关结构组成和灭弧原理

电气一次部分

4.2 安装隔爆真空磁力启动器

4.2.1 能在安装前对设备进行检查,并查验产品合格证和每只真空管的合格证

4.2.1.1 隔爆真空磁力启动器结构原理

电气一次部分

4.2.2 能完成真空接触器、真空换向开关的真空度测量

4.2.1.1 隔爆真空磁力启动器结构原理

电气一次部分

4.2.3 能完成启动器的调整

4.2.3.1 真空度的测试方法

电气一次部分

4.2.4 能完成进、出线电缆的连接和试运行

4.2.3.1 真空度的测试方法

电气一次部分

5. 设备试运行

5.1 试运行前的检查、准备

5.1.1 能对各分项质量验评记录进行检查

5.1.1.1 质量检验的有关知识

工厂供配电技术

5.1.2 能看懂一般工程项目的试运行方案,并做好试运行前的准备工作

5.1.1.1 质量检验的有关知识

工厂供配电技术

5.2 试运行

5.2.1 能参与电气设备的试运行

5.2.1.1 电气设备试运行的方法、程序和要求

工厂供配电技术

5.2.2 能排除试运行中出现的一般故障

5.2.1.1 电气设备试运行的方法、程序和要求

工厂供配电技术

5.2.3 能按要求填写设备试运行记录

5.2.1.1 电气设备试运行的方法、程序和要求

工厂供配电技术

6. 组织管理

6.1 班组管理

6.1.1 能完成班组经济核算,组织完成班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6.1.1.1 班组管理的基本知识

电气安全规范

6.1.2 能按施工作业计划,制定班组作业计划,起草班组总结

6.1.2.1 成本分析、核算的有关知识

电气安全规范

6.2 质量管理

6.2.1 能组织开展QC小组活动

6.2.1.1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

电气安全规范

6.2.2 能在施工中贯彻执行质量管理方针和质量目标

6.2.1.1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

电气安全规范

 十、职业技能等级成绩认定

 根据文件精神,本专业学生维修电工三级鉴定理论考试成绩将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工厂电气控制技术》的结课考试成绩,作为最终成绩;实操成绩,将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级电工强化训练》实践教学环节的成绩,作为最终成绩。

 十一、附录


 一、附表1

记录编号:JY0201/JL02

调整专业培养计划申请表


申请项目


原计划已执行了几个学期


年级


专业


调整内容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原因:



二级学院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教务处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分管副院长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调整与审批注意事项:

  1. 培养计划采取分级负责、分级审批制度。除“两课”及全校性公共基础课程外,本二级学院个别专业课程学时、课程考核类型及课程名称调整由二级学院院长审批;

  2. 凡涉及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组或专业方向课程模板等较大程度的调整,由二级学院召开专题研教会议研究讨论、二级学院院长签署意见后,报教务处审核,属培养计划各教学环节进程的调整,由教务处审批;属培养计划教学环节的增减调整,报分管教学副院长审批后执行;

  3. 任何专业培养计划的调整(包括学期、学时的调整)经审批同意后,须及时抄送一份给教务处教学管理员;

  4. 本表一式二份,由开课部门或上课对象所在部门填写,经审批后比实际执行时间提前2个月交教务处,“申请项目”栏应根据申请年级培养计划所规定的课程模板(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填写。

 二、附表2

记录编号:JY0201/JL03

教学计划变更申请表

二级学院


学年及学期


专业


年级


调整内容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原因:



教研室审核意见:

二级学院审批意见:

教务处审批意见:

注:1、专业选修课的调整由二级学院审批即可,必修课的调整由二级学院同意后报教务处审批。

2、本表一式二份,二级学院和教务处各一份。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