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三下乡”⑦ | 追寻领袖足迹,体悟伟大变革: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走进闽西看发展”实践团深入闽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22   浏览次数:10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广泛组织引领青年学生投身乡村和基层开展社会实践,直观体验党的创新理论在闽西大地的生动实践,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2025711-14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走进闽西看发展”实践团赴福建省龙岩长汀、古田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师生用脚步丈量初心,用眼睛捕捉变化,在红色沃土上感悟时代脉动。

数字赋能古城保护,文脉传承焕新活力

长汀是 1994 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福建 4 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的县级市,有 “客家首府”“红色小上海” 美誉,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曾将其与凤凰并称为 “中国最美丽的两个山城”。从唐代至清代千余年间,长汀一直是州郡路府治所,现存 2.48 平方公里古城保护核心区,含店头街等四大历史街区,周末节假日游客与居民在此赏景、品食、听戏,热闹非凡。

古城保护始于城墙修复。上世纪 80 年代城墙仅存千余米,1984 年当地出台保护规划,1993 年修复 367 米城墙迈出第一步。2002 年,40 名离退休老人组成民间修复协会,至 2012 年共修复城墙近 3000 米及 4 座城门城楼,2013 年汀州城墙成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012 年成立的名管委为全省唯一,通过调动民间力量、激活传统技艺推进保护。

长汀以 “以金镶玉” 规划串联汀江两岸街区,实施 “古城做减法、新城做加法”,搬迁机构缓解古街压力。“土专家” 黄友柏团队通过管网改造、建筑修复重塑古街风貌,各街区依特色规划:东大街重兴文化、水东街发展商贸。2011 年店头街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水东街正修复红色建筑群。

如今 “一江两岸” 工程渐成,宋慈航栈、卧龙书院等相继建成。2020 年《龙岩市长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实施,南大街借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古建筑毫米级记录与智慧管护。如今,名城保护和利用促进了当地环境持续向好,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名城效应”已日益显现,古城墙下的新生成为闽西发展的生动注脚。

生态巨变见担当,领袖足迹印民心

 “长汀哪块苦?河田加策武。”水土保持园科教馆的墙上,这句民谣道出往昔困境。而隔壁展厅的照片里,习近平总书记种下的香樟树已亭亭如盖,树下的石碑刻着“滴水穿石,人一我十”。从“火焰山”到“花果山”,长汀用20年时间书写了水土流失治理的奇迹。

实践团队员们沿着总书记的考察足迹前行,在“青山作证”展厅看到一组对比图:上世纪90年代的河田镇,荒山秃岭如火烧;如今的芦竹村,绿树成荫,河田鸡在林间嬉戏。当地干部介绍,正是“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嘱托,让长汀人坚持种树20万株,硬是把“浊水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这种“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让队员们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最生动的理解。

水土保持科教园内,习近平同志 捐种的那棵香樟树,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诉说着长汀从 “火焰山” 到 “花果山” 的蜕变传奇。实践团在此停留,倾听 “一株樟木映初心,万亩青山焕新颜” 的感人篇章,领会 “滴水穿石,人一我十” 的长汀精神,感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与实践伟力,更筑牢了为美丽中国建设奋勇前行的信念。

1:实践团成员在水土保持园内追忆水土流失治理史

2:实践团在习近平同志亲植的香樟树前合影

古村新貌显活力,红色根脉融客情

丁屋岭的青石板路蜿蜒向上,夯土老屋的墙缝里藏着客家先民的生存智慧。在斗笠屋中墙上的介绍中有这样一句话:“当年毛主席帮我们把尖顶斗笠改成圆顶,红军行军就不怕勾住树枝了。”这个细节让队员们恍然大悟:原来革命胜利,藏在对百姓需求的点滴关切里。

74位客家儿女当年为红军送情报的故事,如今刻在村头的纪念碑上。在这里有一首改编的客家山歌:“红军阿哥你莫愁,斗笠帮你遮日头;情报藏在笠檐下,革命胜利有盼头。”古老的曲调与红色故事交融,让“忠贞爱国、坚韧不拔”的客家精神有了更鲜活的注脚。

3:实践团在丁屋岭合影

圣地回响催奋进,青春誓言献祖国

在古田会议旧址的木桌前,党史学习团的指导老师庄重地说道:“1929年冬天,就在这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得以确立。”墙上“反对本本主义”的标语,与展柜里《古田会议决议》的手稿相互呼应,让队员们深刻领悟到“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真谛。正是这份清醒与坚定,使得红军在风雨如晦的岁月中始终保持正确方向,岿然不动。

在毛泽东纪念园,队员们一步一步地丈量着151级台阶,每一步都饱含着对先烈的敬仰之情。站在毛泽东雕像前鞠躬时,山风掠过林海,仿佛先烈的嘱托在耳畔回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当年在古田写下的预言,如今已成为闽西大地的生动现实:河田鸡成为了当地百姓的“致富宝”,丁屋岭的民宿吸引了八方游客,长汀的绿水青山更是成为了最亮丽的“名片”,展现出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

4:实践团在古田会议旧址前合影


青春感悟变革 践行使命担当

本次实践的时光虽短,却在每个成员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记。从红色旧址的初心感悟到古城保护的创新活力,从生态村庄的绿色蝶变到客家文化的传承创新,闽西大地上的每一处变化都让成员们真切体会到伟大变革的磅礴力量。“追寻领袖足迹的过程,就是感悟思想伟力、见证发展奇迹的过程。闽西的变化不是偶然的,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当地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实践团成员饶智莹在实践报告中这样总结。

实践团成员们表示,此次三下乡活动让他们对 “追寻领袖足迹 体悟伟大变革” 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回到校园后,他们将把在闽西的所见所闻所感分享给更多同学,让更多青年了解老区的发展故事。同时,他们也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牢记领袖嘱托,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未来用专业知识为乡村振兴、老区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红色闽西的变革故事仍在继续,青年学子的使命担当刚刚启航。“走进闽西看发展” 观察实践团的成员们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感悟,将领袖足迹中的精神力量、伟大变革中的实践启示化为前行的动力,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让青春之花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