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血脉·铸就交通匠心丨土木工程学院参加2025年京津冀+交通职业教育集团联盟主题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21   浏览次数:10


为深化对“两路”精神的时代理解,追溯红色记忆、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2025715-18日京津冀沪+交通职业教育集团联盟五所院校,齐聚在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为期3天的“赓续红色血脉·铸就交通匠心”红色研学活动。

研学首日,实践团参观了川藏公路博物馆,通过实景视频与讲解真实领略了这条行走在世界屋脊,贯穿于崇山峻岭,跨越了险江激流,以每公里牺牲一人为巨大代价通往拉萨的天路。走过展馆六个单元,实践团了解了修建川藏公路的历史背景、修建难题、战士们的乐观主义革命精神以及由此孕育和形成出的“两路”精神


 “两路”精神同时也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们党的坚强领导下,各族人民秉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勇气,坚守“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信念,弘扬“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砥砺奋进,一定能够激发伟大的创造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研学第二日,实践团来到伟人邓小平同志的故里,参观了邓小平故居陈列馆、故居与缅怀馆。同学们满怀敬仰地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人生历史和历史功绩,深刻感悟邓小平同志的家国情怀。


陈列馆展览由“走出广安”“戎马生涯”“艰辛探索”“非常岁月”“开创伟业”等单元组成,在展厅左侧墙面镌刻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一句深情的自白,如今依旧澎湃回响。全馆展出珍贵文物170件、档案文献资料200余件,复原场景4个,生动、全面、再现了邓小平同志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和历史功绩。缅怀馆以“小平您好”为展陈主题,以邓小平同志相关文物、遗物、图片资料为主陈列,在这里研学团看到了邓小平同志朴实和善、爱好广泛、平易近人的一面。而后探访的是小平故居,那是一座普通的川东农家三合院,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之为“邓家老院子”。邓小平同志在故居北厢房里,度过了他青少年时期的十五个春秋。1919年,邓小平沿着牌坊村外的青石板路走出家乡,留学法国,从此再也没有踏足过这片土地。




研学第三日,实践团来到了华蓥山,巍然挺拔的华蓥山,像一座高耸的纪念碑,镌刻着红岩英烈的卓越功勋。实践团跟随游击队的脚步,寻访那一段艰苦战争的红色记忆。

首先来到的是华蓥山游击队纪念馆,馆内以丰富的历史文字及图片资料,将华蓥山地下斗争和武装起义的历史场景真实再现,刻入心扉。凝视着一张张老照片,华蓥山游击队员使用过的枪支及衣物等文物,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段血雨腥风、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无数的共产党员、游击战士和革命群众,面对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和残酷镇压,英勇顽强、前赴后继。王璞、许建业、杨奚勤、杨玉枢、陈尧楷、廖玉璧、袁念之、邓惠中等400余名党的优秀干部、人民的好儿女,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解放,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光辉的华蓥山壮歌。


随后,实践团重走华蓥山游击队小道,走访华蓥山游击队革命根据地遗址,近距离参观了游击队宿营地、战壕、存粮洞。在翻越崎岖蜿蜒的山中小路中感悟先烈的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艰苦斗争精神。


英烈虽已远去,但精神却长存不朽,永远散发着无穷的魅力,教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实践团成员踏在革命先烈战斗过的这片热土上,赓续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革命精神代代传承,奋勇争先,在新时代奋笔写下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