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是全省重要的交通工程建设与管理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现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国家级交通土建智能与绿色建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国家高等职业院校创新行动计划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交通部自动化作业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交通部近海公路建设与养护新材料技术应用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以及韧性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福建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在校生约3000人,自1974年开办以来,已为行业输送超2万名交通土建类相关专业毕业生,为服务交通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福建先行区,推动福建建设交通强省、构建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全国首批公路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区提供人才支撑。
产教融合 共育英才
充分发挥国、省双高专业群优势,推动产教融合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本着“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理念,顺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以“五通六共”打造交通土建专业群“三教协同共同体”,与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建四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高速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交通科技发展集团、福建省招标采购集团、建发合诚工程咨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交建集团等业内龙头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与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共同牵头成立全国智慧与绿色交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福建省交通科技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打造《道路桥梁绿色新材料施工与检测技术》入选教育部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与福建金创利信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现场工程师培育项目,实践成果《产教-跨界·双融 实践-科研·双驱 交通土建类专业群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与创新》获福建省2024年教学成果一等奖。学生就业前景好,毕业生供不应求,近五年初次就业落实率平均在95%以上,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校企协同共育英才
精准就业前途无忧
双师队伍 厚德强能
坚持党建引领,扎实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土木工程学院党总支是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第二支部为省级样板支部,第四党支部为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024年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土木工程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等副高职称教师4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优秀教师3人,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1人,专任教师中具备双师素质的达到95%以上。另有一批专业领军人才、大师名匠等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形成了高水平的“双师双能”教学团队。在先进基层党组织示范带动下,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团队成员参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教师参加省级以上教学能力比赛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
实验实训 条件一流
交通土建专业群实训基地是国家高等职业院校创新行动计划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入选福建省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与省内外近60多家规上企业合作共建涵盖智慧建造、无人机智能巡检、智慧检测监测、智能养护于一体的国家级交通基础设施安全运维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充分满足人才培养实习实训需求。为工程测量员、公路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公路养护工程技术人员、道路桥梁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人员、建筑信息模型(BIM)、无人机应用技术、路桥工程无损检测技术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及考核基地。经过多年建设发展,校内现有各类实训场馆及科研场所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室外实训场地约30000平方米,包含数字化融创中心、现代智能测绘技术技能中心、智慧检测实训基地、交通土建标准化智慧实训基地、施工工艺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18个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实验实训台套数约2300台套(工位),设备总价值4670万元。实践教学条件处于国内同类院校同类专业领先水平。
智慧检测实景实训教学基地 交通土建三维实景数字化实训基地
建筑工程虚实结合仿真实训基地建筑材料实训基地
科教融汇 以赛促学
依托3个国家级平台在教科研上取得丰硕成果,近年开展横纵向科研项目约300余项,获得专利60余件,出版专著2部,编制标准和指南13部,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2项。连续6年受福建高速集团委托,完成全省3.6万公里全路段病害数据处理;对省内近百条农村公路拓宽改造、安全治理等提供帮扶指导和公益性技术支援,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将道桥预防性养护、智慧运维等科研成果融入专业教育,建成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出版教材20余部(国家规划教材5部)。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31项、省级以上奖项68项;以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及人社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项目建设为契机,深化“岗课赛证”融通,探索“岗课”衔接、“课赛”联通、“课证”融合机制,实现“岗课赛证”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完成省级以上教改项目10余项。
学生参加世赛、国赛、省赛等各级各类技能竞赛
产学研平台-在建工程智慧施工协同管理(BIM+GIS)平台
产学研平台-在役交通基础设施大数据平台
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
学院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时代新人。以德铸魂,通过青马班培训、主题党团活动、志愿服务等多样方式,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与家国情怀;以智启人,鼓励学生参加课程实践、暑期“三下乡”等各类实践,全面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体健魄,举办篮球赛、足球赛、羽毛球赛等体育赛事,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塑造坚韧品格;以美润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参加校艺术节活动,合唱队连续三年获得第一名,在舞蹈、声乐、器乐等专场绽放青春光彩,2024年合计获得一等奖4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7个;以劳养德,结合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心农场”,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劳动体验,培养劳动精神。
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全国优秀共青团员
青马工程 非遗民俗进校园
活力校园逐梦青春 “三下乡”社会实践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筑智慧交通强国梦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交通运输领域优化升级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道路与桥梁工程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公路BIM技术、GIS工程技术、无人机应用、物联网、智能监测”等关键前沿技术应用,具备道路桥梁工程现场施工与工程管理核心能力,具备道路桥梁工程现场施工与工程管理核心能力,从事道桥工程施工、检测与监测、造价、监理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特色与成果
办学历史久:1974年,原福建交通学校成立时即开设道路桥梁专业,专业办学50余载,培养路桥专业近万人毕业生遍布祖国大江南北,足迹走向世界各地,活跃在福建每一条路、每一座桥的建设工地,守护着福建每一座桥、每一座隧道的运维安全。福建交通基层一线技术人员85%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本专业是福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的“项目经理摇篮”。
专业底蕴深: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是首批国家示范性建设重点专业、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行动发展计划项目认定的国家级骨干专业、省立项建设高水平高职专业群“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核心专业,省级精品专业、示范专业、产教融合专业。
师资力量强: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专任教师30余人,其中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优秀教师3人,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1人。设有交通部自动化作业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交通部近海公路建设与养护新材料技术应用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交通土建智能与绿色建造应用技术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专任教师“亦教亦工”,在桥梁检测评估、路基路面结构、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公路隧道盾构施工技术等领域组建了多支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科研团队。
实训条件好:依托国家高等职业院校创新行动计划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与省内外近20多家规上企业合作共建覆盖交通基础设施设计、施工、管养等全领域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拥有数字化融创中心、交通土建标准化智慧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交通土建智慧检测等校内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
与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建四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福建省招标集团,福建省交建集团,福建省交通科技发展集团等二十余家大中型央企、国企开展合作共建。牵头成立全国智慧与绿色交通产教融合共同体,共同育人,实现教学与生产相互反哺,企业大师进课堂,以师带徒。组建模块化混编师资团队,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中心,校企协同构建四层递进人才培养体系。
核心课程
路基路面工程、桥梁智能建造、公路施工组织设计、隧道工程、道路勘测与设计,公路检测技术、桥梁施工监控与量测、无人机及其工程应用、BIM工程应用、公路工程造价编制等。
就业前景
以培养适应区域产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出发点,将人才培养和招生就业全面结合起来,对接产业数字化转型,校企协同对育人体系进行顶层设计。毕业生主要面向交通土建行业的施工企业,可从事施工员、测量员、试验检测员、造价员等岗位工作。
获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桥隧工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
道路桥梁绿色新材料施工与检测技术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
智慧检测实景实训基地
索力检测实景模型
部分青年优秀毕业生
市政工程技术专业
智慧市政,创新驱动,引领未来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与质量安全意识,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市政道桥工程、市政管道及综合管廊工程的施工与管理等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GIS工程技术、市政BIM技术、无人机应用、物联网、城市智慧规划”等关键前沿技术应用,具备市政管道、道路与桥梁、综合管廊、园林绿化等工程施工、管理等专业核心能力,从事市政工程施工、测量、预算和造价、试验检测、养护管理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特色和成果
专业基础夯实:本专业为福建省立项建设高水平高职专业群“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组群专业。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建有建筑材料实训室、BIM仿真实训中心、工程测量实训室、全场景实体模型、市政管道工程施工实训室、市政管道工程检测实训室等多个教学实训场所。开发丰富的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建成多门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
师资力量雄厚:本专业拥有具有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与企业师资资源,他们多来自行业一线,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最前沿的行业知识和技能指导。
实践教学突出:实践性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数50%以上,积极推行认知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方式。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深入实际工程现场,参与市政工程的施工与管理,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校企合作
与福建省榕圣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福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福建一建集团有限公司、福州百景市政景观公司等 10 余家大中型行业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携手推进人才共育、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建、顶岗实习与就业岗位供给、课程资源开发以及技术服务等项目,为学生培养提供肥沃的土壤。
核心课程
市政管道数字化施工、城市道路数字化施工、市政工程计量与计价、市政桥梁数字化施工、地下管线智能探测、市政施工组织与安全管理、道路无损检测技术、城市综合管廊施工、BIM工程应用等。
就业前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更新政策的推行,城市交通、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市政管线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呈加速发展的态势,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就业面广。
毕业生主要面向市政公司、路桥公司、建筑公司等企业,从事施工员、测量员、造价员、检测员等工作岗位,主要从事市政管道、城市道路、城市桥梁、旧城改造等市政工程的施工和维护、监理和检测、预算和造价、测量和建设管理等工作。随着个人能力的提升,还可发展为工程部长、市政工程建造师、造价工程师、项目经理、技术总工、监理工程师等。
市政管道工程实训室
部分青年优秀毕业生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
扎根技术,服务地方,培育实战型测绘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紧密围绕 “智能测绘+”时代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系统掌握无人机航测、三维激光扫描、GIS空间分析、实景三维建模等核心技术,熟练操作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仪等智能装备,贯通空天地一体化数据采集与智能处理全链条能力的高技能人才。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在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特色和成果
本专业为福建省立项建设高水平高职专业群“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组群专业,以“智能测绘+”为核心,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技术体系,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教学条件优越:建有现代智能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创新服务平台、BIM+GIS安全产学研用中心、高精度工程测量实训室、遥感航测模拟实训室、无人机测绘实训室与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实训室、卫星应用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双创基地,配备一流的师资与实训教学装备,实现“无人机航测+地面智能设备”的空地一体协同作业。
人才需求旺盛:近年来,地理信息产业迎来发展,在产业基础、行业环境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实现了巨大提升和改善,对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激增,就业前景良好。
培养方式新颖:本专业是福建省现代学徒制与二元制试点专业,现场工程师试点专业。以学生为主体,校企双师为主导,岗位为目标,通过工学交替、校企互通、教学结合等方式推进教学,采用教学做一体化,项目、任务驱动教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教学目标与综合实训相统一、顶岗实习与工作岗位相对接等方法实现培养人才目标,实现“零距离上岗”。
岗位证书多样:可取得无人机测绘操控员、地理信息采集员、地理信息处理员、摄影测量员、工程测量员,CAAC无人机驾驶证、UTC无人机测绘技术、全国GIS工程师应用一级证书等。
校企合作
与福州市勘测院、硕威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实训基地,每年定向接收我校数十名实习生开展岗位实习;与福建省卫星数据开发有限公司、南方测绘公司开展技术服务合作,提升师生专业技能与科研能力;与福建金创利信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项目与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与大疆集团慧飞教育有限公司、精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建UTC无人机测绘应用培训中心,顺利开展多期无人机测绘应用培训,通过率均为100%,助力学员全方位掌握智能航测解决方案。
核心课程
以“数据采集-处理-应用”为主线,设置数字测图、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无人机及其工程应用、遥感技术与制图、空间数据库、GIS工程应用等核心课程。
就业前景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就业前景广阔,立足交通强国、数字经济战略,紧密对接国家"实景三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需求。毕业生可在测绘部门承担工程勘测、施工管理等常规测绘任务,支撑基础设施建设与运维;在自然资源管理、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应急测绘保障、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从事无人机航测、GIS开发、三维建模、空间数据分析等岗位。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实训室 遥感航测模拟实训室
高精度工程测量实训室测量机器人 UTC无人机测绘技术培训
测绘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仪“空地融合”教学生产
开展现场工程师与创新创业项目
部分青年优秀毕业生
智能交通技术专业
数据资源赋能打造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础设施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交通行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需求,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智能交通技术+BIM+大数据”核心技能,面向交通土建类企业及交通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不仅能够从事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施工活动管理等传统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方面的工作,还能够适应新时代交通基础设施信息监测与控制、道路交通运行与控制、交通工程项目管理、交通信息采集与数据处理等智能交通领域新职业的技术能力要求,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土建、机械、信息多学科交叉的高技能人才。
特色和成果
福建省首个智慧交通领域高职专业。智能交通技术专业系福建省首个聚焦智慧交通领域的高职院校专业,紧密对接国家交通强国战略与全国首批公路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区对公路智慧化、安全化、绿色化转型升级需求,培养现代交通产业急需的人才。
政行校企协同培养,对接交通强国战略。依托交通土建智能与绿色建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重点打造了交通土建物联网创新平台,围绕着物联网、BIM、GIS技术在建设、管理、养护及营运过程中的核心前沿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创新,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提升教学培养质量。
智能建造+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孵化基地。培养能够主导智能交通系统运维、交通大数据分析、智慧项目管理等新兴领域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校企合作
与福建省高速公路集团、福建交通科技发展集团、合诚工程咨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地质测绘院、福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福建省交通建设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南方测绘科技公司、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省内知名企事业单位共建交通领域智能监测、智能检测和智能运维人才培养基地,企业导师驻校授课。
核心课程
交通监控系统集成与维护、道路交通控制技术、交通工程项目管理、交通大数据分析和云处理、智能交通BIM技术应用、智能交通系统集成、智能交通综合布线技术等。
就业前景
智能交通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交通工程施工单位、智能交通研发企业、交通运维管理部门、公路养护单位等,从事交通基础设施监测控制、道路交通运行管理、交通项目管理、信息采集与数据处理等工作。经过 3-5 年实践积累,可胜任智能交通项目技术主管、项目经理、高级运维工程师等岗位。特别是智能交通系统安全运维、大数据分析等方向人才需求大,毕业生依托专业技术优势,具备 “薪酬高、晋升快、前景好” 特点,在智慧交通建设、运维管理领域不断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工地直播间
交通基础设施安全运维产教融合实践中心
交通土建信息技术中心
无损检测技术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智慧筑城,更新华章;匠心智造,开启未来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专业核心知识与技能、较高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秉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拥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在夯实传统建筑工程技术基础的同时,逐步融入智能化与数字化建造理念,培养学生能够识读施工图、开展BIM建模与应用、实施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编制工程预决算,并具备装配式构件制作、安装与深化设计能力;能够运用智能建造技术推动智慧工地数字化管理,参与城市更新与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在高质量城镇化发展中发挥技术骨干作用。
特色和成果
专业建设成果丰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作为福建省示范性专业,荣获多项荣誉。本专业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案例,拥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培训考核站点。
虚实融合技创未来:课程体系紧跟智能建造发展趋势,融入计算机、BIM、装配式等新技术,打造现代高质量职业教育典范。同时,专业配备一流的实训教学装备,建有建设工程虚实结合仿真实训基地(工法楼)、装配式建筑实训基地及BIM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和实践环境。
师资队伍实力雄厚:教师团队具备“双师”素质全覆盖,拥有我校首批教师创新团队。团队编写了校企双元教材8部,获批国省规划教材3部,教师治学严谨,教学手段多元化。
学生竞赛成绩斐然:依托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团队,BIM学生社团,学生在建筑识图省赛、建筑CAD省赛、建筑信息模型世界技能选拔赛、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装配式及BIM应用行业赛等各级各类大赛中屡获佳绩,近3年获国家级奖项6项,省一等奖8项。
校企合作
与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建四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福建省兴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市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福州诺成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实现协同育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技能训练和实践机会,推动技术服务的开展,实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每年校企合作开展技能培训及师资培训上千人,开展技术服务产值近百万。
核心课程
建筑智能施工技术、智慧施工组织、BIM建模技术、BIM工程应用、智能检测与监测技术、智能施工装备控制技术、工程机器人应用、装配式建筑施工等
就业前景
随着国家城市更新、智慧城市建设和福建省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和智能建造加速推进,行业既需扎实的传统建筑技术人才,也日益青睐掌握数字化与智能化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政府建设管理部门、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城市更新项目机构、建筑施工与监理企业、工程咨询与设计单位,以及BIM咨询、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一体化和智能建造科技企业等单位担任施工员、BIM工程师、智慧工地技术员、安全员等技术岗位。随着职业能力提升,可晋升为项目经理、智能建造方案策划师、城市更新项目负责人等管理与决策岗位,实现职业持续发展与价值提升。
建设工程虚实结合仿真实训基地(工法楼) 装配式建筑实训室
学生参加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荣获一等奖
学生BIM作品
部分青年优秀毕业生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
“建”立工程,“管”利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与质量安全意识,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工程造价、施工组织、招标投标、合同管理、工程信息管理等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编制工程预决算文件、编制招投标文件、施工现场管理以及运用BIM、物联网信息技术辅助工程管理等能力,从事工程造价、施工管理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特色和成果
专业建设成果丰硕:建设工程管理是福建省高水平高职专业群“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组群专业。教学团队砥砺前行开拓创新,近年承担省部级及市厅级课题研究近20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教师参加省级教学能力竞赛获一等奖3项,指导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获一等奖10余项。
实训条件优势突出:拥有专业化BIM实训机房,工程造价管理软件,BIM施工场布软件,自主开发的建设工程电子招投标实训平台等,实训条件省内同类专业处于领先水平。有效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供不应求,用人单位好评如潮,就业落实率亦在省内处于领先位置。
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是学校首批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省内最早探索模块化教学改革路径。主要围绕模块化教学和职业能力导向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模块化层级教学+真实工程项目导向+职业能力全过程培养”的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体系,特色明显,成果在闽宁职业教育联盟、京津冀沪+交通职业教育集团联盟等相关院校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校企合作
与中建四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福建省招标采购集团,福建省交通工程造价协会等企业合作,校企双方共建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在实习实训、科研攻关、技术服务、社会培训等方面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校企合作企业为毕业生提供优越的实习、就业条件。
核心课程
施工组织与安全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建设工程资料管理、BIM工程应用等。
就业前景
毕业生知识面广、技术技能综合性强,熟悉全过程管控、智慧工地运维、工程造价数字化等前沿技术,能够胜任工程咨询、施工管理、BIM技术应用等多元岗位,覆盖智慧交通、智能建造、数字化服务等新兴领域,助力新基建背景下的职业高阶发展。
BIM应用技能培训中心
校企合作交流
承办福建省首届公路造价职业技能竞赛
学生参加计量计价竞赛获佳绩
部分青年优秀毕业生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
欧式美式新中式,装饰装修匠心制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较强的装饰设计及施工管理能力,能够从事建筑环境与室内装饰装修设计、装饰工程施工、施工组织与管理、施工质量监督检验、工程项目概预算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特色和成果
专创融合特色明显: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为学校特色专业。借助专业优势开展创新创业,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多次获奖,联合学校创新创业学院成立双创融合装饰设计工作室,开展专创融合。
以赛促学以展促教:深入开展校企合作,采用“项目引入,真题真做”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注重“以赛促学、以展促教”,指导学生参加省建筑装饰数字化施工、环境艺术设计等技能竞赛,均获团体一等奖;教师团队专注于教学研究,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参加省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省级一等奖。
校友企业紧密合作:本专业就业率高,专业对口率达到100%,其中自主创业达到20%左右。校友企业多,且与专业办学深度合作,产教融合,培育优质人才,传承创业经验,带动更多学生就业创业,形成良性循环。
校企(地)合作
目前本专业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嵩口镇、国广一叶装饰机构、福建大天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福州格致空间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福州中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福州筑间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龙凯(福建)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等地区及企业展开深入合作,合作形式包括提供专业导师、共建共享专创融合实践基地(工作室)、共同参与双创竞赛、接收专业学生实习就业、共建校内外实践基地、专任教师助力企业技术攻关、校企共同开发教学资源等。
核心课程
室内设计基础、居住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建筑装饰材料,施工及构造、建筑装饰工程专业绘图、建筑装饰BIM创新创业课程、装饰工程概预算、装饰施工组织与管理等。
就业前景
毕业生服务于建筑装饰设计、施工企业,从事建筑内部环境的装饰装修设计、施工、造价及监理等工作。学生毕业后一般担任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员、施工员、造价员、监理员、资料员等,随工作经验的积累可胜任高级设计师岗位或自主创业开办设计工作室。
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双创大赛获佳绩
学生设计作品
智慧教室授课
产学研实践基地
部分青年优秀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