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我的新船接航与海上生活实录

发布者:2022063庚森发布时间:2025-09-06浏览次数:16

我是来自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24届毕业生钟生民,20247月底,我作为实习生参与了公司一艘木材船(台誉轮)的接船任务。从日本伊万里船厂启航的那一刻起,这段经历便成为我职业生涯中最为珍贵的篇章。在这片蔚蓝的舞台上,我深刻体会到了船员生活的挑战与魅力,也见证了团队协作的力量与航海精神的传承。

在船厂时的台誉轮


想起刚开始进入机舱的时候有种很新奇的感觉,原来机舱长这个样子,主机坐落在中间,旁边则是三台发电机,布局规整,每台设备都有它坚守的阵地。初入集控室崭新的设备映入眼帘,每个设备的启停开关上边都有标该该设备的英文名,设备说明书上全是英文刚开始看的时候头都大了,好在后面通过把不会的单词慢慢的学习积累起来再去看就好多了,管路图也是较复杂,但是用心去看后从头到尾顺过去便简单多了,看图然后跟着管路走,自己再用纸笔画管路的线路,方便自己记忆。

一、我在船的工作职责

前三个月是跟着铜匠师傅干白班,刚开始一切都不熟悉,机舱同事们热情的给我介绍着机舱的布局,工作间的工具以及每层的设备,工作间的工具琳琅满目,同事们也耐心的教我使用的方法,通过时间的推移,我也逐渐成长起来,在这前三个月里学会了机工业务。

工作间墙面琳琅满目的工具

1. 日常机舱管理(三个月后参与了机舱值班)

值班与巡检:参与机舱轮班(通常4小时一班),定时检查主机、辅机、发电机、锅炉等设备的运行参数(如油压、水温、转速等),记录《轮机日志》。   

设备维护:协助进行常规保养,例如清洗燃油滤器、清洁分油机分离片、巡班时检查有无漏水漏油等。   

2. 安全与合规操作

遵守安全规范:在机舱工作间工作时严格佩戴(工作服、安全鞋、安全帽)。

参与演习:定期进行消防、溢油、弃船演习,熟悉机舱应急逃生路线和灭火系统操作。

3.工作节奏与时间安排

值班:航行期间实行“三班倒”(如08:00-12:0012:00-16:0016:00-20:00),需适应昼夜颠倒。

待命状态:即使非值班时间,突发故障时可能需随时支援。


二、日常生活

1. 船上生活环境   

住宿条:通常住在机舱附近的船员舱室,空间紧凑但设施齐全(床铺、储物柜、卫生间)。 

饮食与健康:船上有餐厅,提供定时三餐,需适应长期海上饮食。社交与团队协作:与轮机部、甲板部同事共同生活,聆听前辈们的跑船经历以及分享他们家乡的故事,为缓解长期航行的孤独感,船上也会定期组织活动,周末组织大家烧烤,包饺子,擀面条等活动。

周末船上组织烧烤

                   

3. 主动学习与自我提升

向资深船员学习:我就跟随大管轮或三管轮参与海水泵的机械轴封更换操作,分油机的拆装,分离片的清洁,马达的维护保养等。

参与分油机的维护保养

 参与分油机齿轮机油的更换         参与马达的保养清洁    

这些跟随前辈们学到的经验都是自己日后丰富的履历,工作中注意安全,把这项活完完整整的做好,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

三、挑战与成长

1. 面临的一些挑战  

机舱高温(常达40℃以上)、噪音大,需长时间站立或弯腰作业,工作时应专注,避免受伤。

心理适应:长期远离陆地,需克服孤独感,可以通过船网多与家里人沟通聊天,分享自己在船状况,说说自己在船上的事或者分享靠港下地的喜悦给家里人。

以下分享我个人下地的趣事:

新西兰🇳🇿布拉夫港口周边下地抓的鲍鱼


在去新西兰布拉夫装木头的这个港口我与同事们下地去港口周边海边抓获的鲍鱼,这边很多当地有规定每个人只能抓10只并且有个头要求,我们遵守当地规则抓了些鲍鱼回船上与大家共同加餐,非常美味!!!这个鲍鱼在国内还卖挺贵,我也把此次经历分享到朋友圈以及家里面,都来问我味道好不好,看到自己分享下地的过程还那么多人点完朋友圈心里还是很高兴的,虽然跑船是枯燥了点,但是靠港下地总能留下美好的回忆!!!

澳大利亚吉朗


澳大利亚吉朗是个大港口,下地后发现原来国外的城市建筑相比于国内的高楼大厦大有不同,风景也不错,在没出国前国外的样貌对于我来说是非常模糊的,这一趟让我增长了非常多的见识,收获颇丰!

四、一些实用建议

1. 保持主动学习:多提问、多记录,将设备故障现象与解决方案整理成笔记。

2. 重视安全细节:哪怕简单操作(如开关阀门)也需按规程执行,避免误操作引发事故。

3.建立职业目标:明确从实习生到三管轮的成长路径,针对性提升技能(比如三管轮所管理的设备操作等等)

五、总结

在“台誉轮”上,我从青涩实习生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船员。跑船不仅是职业,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教会我们在逆境中坚守,在协作中共赢,在孤独中沉淀。“船员的骄傲,不在于征服大海,而在于每一次平安归航时,那份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