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记者日前采访我系心澜船社

发布时间:2019-07-19浏览次数:240



20197月中旬,福建日报记者前来我系采访心澜船社,并作了标题为《老福船探索新航向》专题报道,以下为刊登在福建日报社12718日原文报道。

 原文链接:http://fjrb.fjsen.com/fjrb/html/2019-07/18/content_1197592.htm?div=0


老福船探索新航向


福建日报记者 游笑春 实习生 刘小易 文/




     林瑞好在心澜船社制作福船船模。


     学生在制作船模。


     福州大坠船船模


     现场制作



海舟以福建为上。

福船,是中国四大名船中最优秀的船型,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令人瞩目的运载工具。

保护福船技艺,传承福船文化,是时代的风向,也呼唤创新的手段。

《助创》记者了解到,一个由大学生社团组建的心澜船社,成为福船文化传播的新生力量。他们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怀着传承文化的初心,正打造文化公益机构,他们想让福船文化以各种形式走进人们的生活——

712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一间工作室,年近八旬的林瑞好正与学生们在一起,制作一艘丹阳船模型。

天气炎热,工作室四台风扇呼呼地吹,但这并没有影响学生们的专注。这个长约2米的船模,已经被一名福船热爱者预订。他们为了尽快交付船模,正努力赶工。

然而,这并不是一笔“生意”订单。制作船模,原是工作室培养学生的方式。指导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边制作船模,一边融福船工艺于教学中,培育福船文化志愿者。

这个工作室,名为心澜船社,成立于2018年。以“传播福船文化,传承福船技艺”为目标,心澜船社由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主导,将福船文化传播与福船技艺传承结合,创新制作工艺,以期传播福船之美,展示中国造船技艺之巧。

     

一个缺陷,福船只做文化展示是不够的

 “福船”,是福建沿海所造木帆船的统称,因善装载、稳性好、抗风力强、吃水深而适于远洋,闻名中外。

江金春,是心澜船社的指导教师之一。他从小拜师于从事福船制造逾60年的林瑞洛。通过制作大型丹阳船模培育学生,便是他的主意。

在此之前,作为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CAD/CAM技能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江金春已经对丹阳船进行了数字建模,为可能有的批量化生产做准备。“丹阳船基本每块木板我们都把尺寸量好,建模,做成CAD图纸,这样无论制作多大的船模,只要按图生产即可。”江金春说。

然而,画图容易,真正组装时,却依旧需要经验老到的师傅出马。为此,江金春邀请林瑞洛的弟弟、同为造船老工匠的林瑞好出马,指导学生一起制作丹阳船模。

江金春告诉记者,心澜船社目前具备同时制造5艘不同类型大型福船模型的能力,并正在努力实现中高端福船模型的流水线制作。这些,正成为心澜船社传播福船文化的抓手。

为何选择船模制作作为福船文化传播的方向?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从全国范围内来看,福船专业馆院仅有坐落于福建福州三坊七巷景区的福船文化馆唯一一家。其余涉及福船文化的博物院馆一般为专业性博物院馆,且专门开设有福船展区的不多,展品较少,专业性系统性不强。”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博物院馆等场所一般只做福船模型展示与福船文化传播,较少涉及福船制作工艺与技艺传承。

然而,技艺传承却是紧迫的。记者了解到,具有福船制作技艺的民间匠人散落在福建泉州、福州、漳州、宁德及浙江象山区域,人数不足300人,大多数为年龄较大的匠人。这些民间艺人制作多以模型厂或工作室形式存在,采用师带徒方式培养技艺传承人,普遍规模较小,且侧重于福船船模制作,文化研究力量弱。而没有系统的文化支撑,传承过程容易出现技艺的遗失。

 “博物院馆大多倾向于福船文化传播,这些馆院一般只是摆着展品,进行简单介绍。观众看过一遍就过了,犹如过眼云烟。展示形式单一,缺乏互动,观众就是记住了,也做不出来。所以只做文化展示,是有缺陷的文化传播方式。”该负责人表示。

重文化、轻技艺,或重技艺、轻文化,造成了福船文化传播的缺陷。“福船传承急需规模化、高效率、高质量传播与传承的平台。”在心澜船社的设想里,平台要将福船文化传播与技艺传承有机结合,通过科学系统的培训,传播、传承最纯正的福船文化及制作技艺。


一种实践,将历史、文化与技艺结合

看到了问题所在的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选择联合企业与福船传承人,共同实施计划。

彼时,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已经创办了“青年船模制作小组”,开展各类型船舶外观模型、船舶结构模型制作。学院联合多方,开展福船复原、制造与研究工作。学生们也在各类大赛上斩获奖项。传播福船文化与技艺,渐渐成为明确的工作方向。

2016年,学院调整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增“传统造船工艺”“古船质量创新创业”等课程,并在“毕业综合实训”“船舶测绘实训”等实训教学中加入古船制作内容,实现了古船文化与技艺知行合一、工学一体的教学应用。

2018年,心澜船社福船文化公益机构成立,林瑞洛、孔炳煌等古船工匠被聘请,已经是一家船舶设计公司负责人的校友江金春也加入,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他们带领学生共同制作并复原18艘各类福船模型。

 “船文化是我们学校自带的标签,造船技艺是我们职院的硬核,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承担起将福船的历史、文化与技艺结合,化解中华优秀船文化传播传承所面临的尴尬局面。”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轮机工程系负责人表示。

一份设想,在青少年中播下文化种子

走进青少年群体,成为心澜船社创新传播福船文化的落脚点。

 “文化的传播与技艺的传承应该在青少年群中开展,才有它的生命力。”轮机工程系负责人表示,“目前,我们已在船舶工程、轮机工程、航海技术等专业学生中选拔培育志愿者120余名。未来3年计划实施‘船文化传播志愿者培育’计划,新增志愿者700名。以志愿者为纽带,创新产教整合模式,让志愿者指导线下课程、维护线上平台,以应对大规模文化传播与技艺传承工作。”

记者了解到,心澜船社已经在中小学校中开展各种类型的船文化传播工作。2011年以来举办各类型船舶文化活动、技艺传承培训10余场,千余人次参加。按照计划,心澜船社将研发实作与研习统一的四级课程体系,与博物院所、科技馆、社区、专业学会、中小学等合作,推广福船文化与技艺传承课程,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课程体验。“3年内,我们要让参与课程体验人数破万人次。”江金春表示。

申请有关单位的扶持,也在积极进行。据介绍,心澜船社正在申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计划用3年的时间,系统地收集福船模型套系资料,复原各类优秀福船代表船。这些,都将被列入拟建的福船文化馆和现代化船模制作工坊,让福船文化传承有坚实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