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福建频道2020.11.03: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三抓三培三优”模式办好船政特色思政课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0-11-03浏览次数:1016

近年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积极打造“三抓三培三优”模式,努力办好船政特色思政课。学院以党建为引领,全面加强党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建立起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教师队伍;以文化育人,围绕“船政文化”打造各类平台,积极构建人文素质教育特色育人模式,加快推进思政课的守正创新。

聚焦根本任务,“三抓”强化队伍建设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党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积极开展“三抓”——“抓党的建设”“抓教研团队建设”“抓社会服务团队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起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教师队伍,为培养有用之才提供坚实保障。

抓党的建设

强化党的理论武装,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在总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经验基础上,依托“三会一课”平台深入开展理论学习,以“读书式”“初心式”“宣讲式”“活动式”四式广泛开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学习、大讨论、大落实”活动,持续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着力提升支部组织力。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党支部是“省级样板支部”,支部书记严兵老师是学院首批“双带头人”工作室负责人。在支部建设的过程,探索创立了具有本支部特色的“5+2”建设模式,以支部常规建设开展教书育人、理论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社团育人活动,以信息化和科研推动学习型和创新型支部的建设。夯实意识形态责任,坚决筑牢思想防线。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重要任务,纳入综合绩效考核体系。每学期组织教师开展意识形态研判并撰写分析报告。全体思政教师深入二级学院担任班主任,全面了解并及时解决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持续关心关爱学生,以“精准帮扶、应助尽助”为工作要求,做好各类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

抓教研团队建设

“引进来,用得好”,全力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在学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强校内优秀党政干部及辅导员转岗、招聘新教师等措施,壮大思政教师队伍。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新进教师提供便利的工作环境,优化其服务条件,从情感上给予关心与帮助,指导他们快速融入新环境,顺利开展工作。“走出去,请进来”,努力拓宽教师学习渠道。积极派送教师参加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专题培训班、全省思政教师骨干培训班等各类培训学习。全力举办专家学术讲座,邀请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百人巡讲团”成员、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学利以及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教授杨小冬等校外专家进校园开展学术讲座。“动起来,效果佳”,全面提升思政教师科研素养。把科研纳入考核项目,鼓励全体思政教师参与科学研究项目,举办2020年思政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系列讲座,邀请校外专家和高层次引进人才对项目申报和论文撰写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有力提升了全体思政教师的科研水平,努力实现以科研促教学。

抓社会服务团队建设

发挥理论优势,服务社区党建。积极开展社区服务活动,与港垱社区和下藤社区开展共建活动,利用自身理论优势助力社区党建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林佳梅老师为港垱社区全体党员作党课讲座,用深厚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深入浅出的解读分析赢得了社区党员们的一致好评。重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组建理论宣讲团,每逢重大会议召开之际,组织开展会议精神学习活动,积极推进会议精神宣讲的集体备课和示范授课,并对接二级学院、社区和企业开展宣讲活动。确保把会议精神“原汁原味”又“深入浅出”地传达到基层。打造“开学第一课”品牌,努力扩展社会影响力。本学期我们开展了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鼓励家长“云端参与”,和学生一起设计手抄报、录制视频、拍摄图片,精心打造“教师-学生-家长”传播链,不断扩展“学校课堂-学生家庭-社会”活动影响半径。活动吸引众多家长参与,共收到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的各类作品300多件,取得良好社会效应。

弘扬船政文化,“三培”彰显育人特色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从船政文化中挖掘“爱国情怀”“创新意识”“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从中汲取营养,围绕“船政文化”打造各类教学竞赛活动平台,重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通过构建“船政文化”教育特色育人模式,增强学生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为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断提供人文内涵。

培育爱国情怀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通过讲透改革开放成就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攻坚战感人故事,引导青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倍加珍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厚植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荣誉感,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今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共3位老师入选第一批福建省高校“讲好中国故事·上好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在疫情期间,老师们指导学生参与全国高校“@大接龙”活动,通过说、唱、写、画、拍等形式展现青春力量与责任担当,共收集心得感想、书画作品、微视频等作品3000余件。“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讲好“四史”这本历史教科书,引导新时代广大青年学生加深对“四史”的学思践悟,夯实信念之基,补足“精神之钙”,砥砺坚强的精神意志,培植深厚的爱国情怀。7月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响应号召,在全院师生中积极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竞答讲述活动。组织师生开展讲述“四史”故事比赛、“四史”主题汇演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竞答等活动。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学习教育贯穿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师生学习生活各方面。

培育创新意识

营造崇尚创新创业、弘扬创新精神的文化氛围。举办创新创业讲堂,邀请知名企业家和创新创业达人现身说法阐释创新精神,让学生们不仅能真实地体会创新创业的艰辛,也能近距离地感知创新创业者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非凡的意志品质,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安排上融入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创新精神融入思政课程途径,使创新精神与思政课有机结合,在学生开始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价值观的阶段进行创新精神的培育,让学生具备勇于开拓、善于发现机会,能运用创新的眼光来看待社会问题和用市场规则去解决社会问题的素养,使其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能够带着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开创个人的事业。以赛促教,在竞赛历练创新精神。今年,马克思主义学院薛靖老师参与指导的“新型快拆万能锅柄”项目荣获第十一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带有实践性质的教学活动,除了能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专业能力,也极大地锻炼了他们的心理素质、拓展了他们的知识视野、强化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坚定了他们的成功信念,让创新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历练。

培育工匠精神

船政故事读本助力工匠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组织思政教师编写船政教辅读本,通过有声有色的船政小故事把“精益求精、密益求密”的船政工匠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鼓励学生学习船政先辈,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门好技术,立足岗位成长成才。课程思政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校园氛围。以船政文化营造形成崇尚劳动的校园风尚、涵养培育“精益求精、密益求密”的学生品格。有了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坚实的思想基础,我院学生在各个层级的职业技能大赛中奋勇争先,勇闯佳绩。近三年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年度获奖总数量位居全国前4位,其中2017年第2位、2018年第4位,2019年第3位。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实现省赛成绩“五连冠”、国赛成绩“六连冠”。

创新思政课程,“三优”提升教学质量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认真分析研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面临的挑战、存在问题及其应对措施,切实研究、围绕、关注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和切身利益,让思政课真正能够服务学生所需、成长所求,聚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

“三集三优”优化集体备课制度

集中研讨优化设计指的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教研室为单位集中对课程设计进行研讨,明确“四定”(定人、定时、定地点、定内容)、“四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五明确”(明确考点重点难点、明确能力提升点、明确掌握障碍点、明确指示交叉点、明确新旧知识连接点)、“六统一”(统一认识、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作业、统一测验)等内容,形成初步方案。集中备课优化教案是由教研室指派某位教师,或者几位教师组成备课小组,参照课程设计初步方案进行备课和教学展示;教研室全体教师在观看教学展示之后进行讨论以及提出优化建议;备课教师汲取建议并优化教案,全体教师根据优化教案进行授课。集中诊断优化改进要求所有教师在授课之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诊断优化改进。

“知行合一,学做一体”优化社会实践方案

精心打造思政实践月品牌。从2014年开始,连续七年在5月开展“中国梦·船政梦·我的梦”为主题的系列思政实践月活动,每年紧跟当年时事政治热点,开展多种形式社会实践活动。思政实践月活动提升我院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入开展“青马读书社”和“船政青年求是社”活动。在全省高校“一马当先”、大学生学习新思想等知识竞赛中,荣获团体奖第一名2次,第2名2次;个人第1名2次。开展思政课田野教学。不同于一般的参观走访,田野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先学习思政课理论知识,再组织学生分组开展田野课堂,让学生通过观看陈列室的文献、图片,聆听当事人的口述历史,到当地参观体验,接受实地现场教学。在理论指导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并在理论课堂进行汇报。

“三课三化”优化学生学习模式

课前自学消化。学生课前学习思考,提前掌握理论知识,并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重难点,在培养学习自主性的同时为课堂学习做铺垫。课堂分享内化。学生的课前自学为教师节省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教师在课堂上针对重难点进行精讲,深化学生对教学重难点内容的理解,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探究式讨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成为学习的协助者,提升教学效率。课后拓展深化。学生课后,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巩固知识和延伸学习,将相关学习内容进一步拓展深化,以达到更优的学习效果。(马锦辉)

http://fj.people.com.cn/n2/2020/1103/c396901-34392125.html

返回原图
/